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全站搜索
资讯详情
皇马注册平台-首选地址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2-26 21:50   文字:【】【】【

  皇马注册平台-首选地址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要,我国光伏企业迅速发展。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1088MWP,占据世界总产量的27.2%,跃居世界第一大国。但是,自欧美“双反”调查之后,我国光伏产业遭到重创,产业前路不明。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应当研究我国光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品牌管理问题,进而优化品牌建设与管理,最终寻求走出困境之道。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称呼、特定语言、标识以及符号等,商品或企业以此作为与其他商品或企业加以区别的方法。品牌初始含义是将本商品与其他商品加以区别,是表现不同、提高辨识度的标识,消费者通过对某一品牌的认可,扩大其代表商品的影响力和销售额。总体而言,品牌具有排他性,是某商品表现出与其他商品显而易见的区别;品牌具有一定的价值,企业长期良好的信誉和质量都会体现在品牌上,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认可和青睐也往往最终通过品牌选择来判定;品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在品牌确定和建立之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品牌也不断的成长,需要进步和提高,这就需要专门的品牌管理进行品牌规划与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好的品牌声誉和合理高辨识的品牌设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进而提高商品的市场份额。

  品牌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调整、规划、统合,以消费者为中心对企业品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管理,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辨识,增大品牌效益,加强品牌在企业运营中的推动力,不断将商品口碑和企业效益转化为品牌资产,再发动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效益的过程。笔者认为,企业品牌的建设与管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加强:建立稳固的信誉;获取消费者支持;营建良好的关系;增强消费者体验。从这四个方面出发,管理者再对企业品牌进行规划、调整、整合、控制、修正,以发挥企业品牌的最大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协调价值增长。

  早在1958年,我国就开始对光伏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但由于应用领域狭窄、价格高昂、技术不成熟、市场发展慢等因素,直至2001年之前,我国并无成熟的光伏产业。2001年,无锡尚德太阳能首次使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10MWP,标志我国光伏行业正式步入萌芽发展阶段。在此之后,我国光伏企业迎来巨大发展,特别是2004年德国“上网电价法”的实施和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契机。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88MWP,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持续数年。

  2011年10月以来,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采取“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海外市场的“冷遇”直接冲击到国内光伏产业,我国光伏产业多年来管理混乱、市场无序、应用开发弱、创新能力差、品牌效应低等问题均凸显出来。特别是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外几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缺乏忠实、坚守的客户群体,在遭受国外政府调查后,其影响力骤减,品牌几乎没有起到聚合、吸引的效果,其中品牌建设与管理效果之差值得注意。

  (一)品牌定位不清。企业在制造商品、建设品牌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目标、找准定位,据此做出详尽的规划和方法。品牌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必须要做到定位准确,尽量用简洁、干练的语言或标识将客户内心的想法概括出来,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的选择和爆炸式的信息呈现使得个体选择时间有限。在这样一种客观条件下,客户对于企业的筛选大多会凭借对企业品牌标识的初步印象进行选择。而准确的定位选择,并将其表现在品牌设计上,是展示特点、抓住顾客兴趣的关键。例如,在手机电子行业,提起新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苹果,提到性价比人们则会想到小米,而手机质量则会想到诺基亚。这就是企业对于自身商品的定位,这种定位是价值追求的体现,并最终固化到商品品牌上来。

  而我国的光伏行业对于品牌定位并不十分准确,以我国光伏产业巨头尚德公司为例。由于品牌定位不够清晰,从事太阳能电池、晶硅组件、非晶硅薄膜组件等产品制造,对于自身的发展认识不足,尽管刚开始取得优异的利润,成为光伏企业巨头,但是在遭受打击之后,其品牌战略设计失误被扩大,最终企业破产重组。尽管尚德的破产并不完全是由于品牌定位不准,但无疑这是尚德破产的重要因素,这种定位模糊的品牌一旦遇到颓势,势必会使问题扩大,导致形势失控。

  《进出口经理人》: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否已经达到成熟?在全球处于怎样的地位?

  潘益平:我国的光伏企业占世界光伏企业总量的60%以上,超过50%的光伏组件在中国生产。但是,我国光伏企业主要还是停留在制造加工层面上。光伏产业有很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电池工艺及制造设备上,我国光伏企业在这方便还比较欠缺,有待下一次技术革新赶上。

  《进出口经理人》:从市场上来看,我国太阳能光伏出口情况如何?出口前景如何?主要的出口市场是哪里?核心优势在哪里?

  潘益平:我国光伏企业生产的组件及相关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国外,在过去10年,全世界光伏安装量得到迅猛发展,我国也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链,出口也是很乐观,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最近由于整个世界经济不容乐观,欧美国家也在考虑削减开支,同时,我国光伏产业也相对过剩,目前光伏产品的出口比较暗淡。在过去,我国生产的光伏产品主要出口欧洲,目前随着欧债危机的影响及北美经济的复苏,我们光伏产品的出口也正在转向北美。我国国家在光伏产业高度重视,目前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所以在制造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进出口经理人》:从检测认证领域来说,国际上(最主要的是北美和欧洲)最主要的关于太阳能光伏产品的认证标准有哪些?这些标准主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进出口经理人》:从检测认证这一角度来说,我国相关企业在这个领域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发展瓶颈?应该如何改进?

  潘益平:光伏产品需要根据北美和欧洲标准经过严格的安全和性能测试,CSA是北美最著名的光伏产品测试和认证机构之一。

  要发展出口业务,中国的光伏产品制造厂商需要关注几个方面,首先是产品质量。劣质产品得不到市场认可,导致企业的产品没有销路甚至被召回。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面向北美等更加规范的国际市场进行出口的企业,更要关注出口市场的标准和要求。其次是要关注出口市场在上网电价方面的政策变化,比如说欧洲已经是上网电价下调,这是一个要关注的走向。其次,光伏厂商要高度关注在光伏技术方面的突破,比如说现在出现了聚光PV这样一个技术,所以也必须高度关注在研发上的新突破。从内部来说,光伏厂商要注重内部技术人员的培训,必要时还可以引进成熟市场的技术。

  《进出口经理人》:在太阳能光伏检测认证这一领域,CSA所能提供的服务有哪些?有无“一站式服务”相关内容?

  潘益平:2012年,CSA计划在江苏的昆山成立在中国的首家光伏实验室。新实验室占地达1000平方米,将主要根据北美和IEC标准对光伏组件、并网逆变器及其配件进行测试和认证。其中,实验室将具备100 KW光伏并网逆变器测试能力,可以完成IEEE 1547和IEEE 1547.1并网特性测试。该实验室配备资深的专业测试认证人员,并将引入先进的测试和认证设备,包括6A级3米×3米瞬态光源模拟器以及BBA级2.2米×2.6米稳态光源模拟器。

  作为全球前五大测试和认证机构之一,CSA集团可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我们在全球设有60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将产品出口至国际市场。我们的认证标志被全球数十亿合格产品所采用。

  《进出口经理人》:目前,众多的国际级的检测认证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并把新能源产业的检测认证作为重点发展业务。在竞争中,CSA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潘益平:CSA是美国领先的燃料电池测试机构,可以根据美国以及其他国际标准进行测试。CSA为新兴的清洁能源技术实现商业化提供战略性支持,并为绿色战略和绿色标准贡献专知。通过经严格培训的员工间的知识交流,我们可以帮助培训更多的人员,缩短知识差距。

  当前政策不落地的表现有两个:一是光伏分布式发展短期内难有理想结果。这是政策热、市场冷的最集中表现。从2013年中期开始修正布局,到2014年确立14GW的终端市场建设目标中60%以上为分布式,国家鼓励光伏发电向负载中心转移的战略意图明确,政策频出。但在现实中,对于这一既符合经济规律,又符合成熟国家经验发展方向的建设结果,业内普遍难以看好。笔者以为这恐怕也是必然结果,如果强行推进,其负面效果将在今后显现。

  另一个是金融市场的不给力。光伏产业在金融市场充满了机会,但在现实中,一方面投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有竞争力光伏企业的最大问题,另一方面又看不到金融机构应有的积极,手段匮乏、市场不振。比如产业基金、高息债券还有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无论是法律、政策地位的确立,还是巨大的市场需求,都已具备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到了最后的窗户纸一捅就破的时点,但是许多金融机构,或仍旧抱着只要涉及光伏就不予考虑的过时思维,或对光伏金融产品的难产浅尝辄止。

  当前制约光伏发电分布式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多元风险大于收益的确定性。对于光伏分布式电站投资者来说,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抢到屋顶?屋顶权属如何定位?屋顶的使用年限如何?屋顶电站的各项技术成本如何?承付电费企业的信用和经营情况如何?建成后如何并网?并网发电后补贴电价如何落实等等多元风险要素的存在是现实的,是单一企业之力难以控制的。投资风险的不可控性,使得投资结果的不理想成为必然,政策落实的不理想也成为必然。

  资本的趋利是不择手段的,当财富效应出现的时候资本的进入是争先恐后的。当前,光伏金融市场的不繁荣大致源于这样几个方面:其一,社会舆论并没有形成对光伏产业的正确认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光伏产业有污染、严重的供大于求的错误理解阶段。而事实是,已有国际权威机构明确统计出光伏制造阶段的污染与清洁发电的折算比为2:25年。同时全球光伏现有产能60GW,今年的全球总需求可能达到45GW以上,供需正在加速合理;其二,资本的本质是购买未来,金融产品发行障碍值得探讨。比如现行的金融产品发行规定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求发行人必须做到前三年连续赢利,而路人皆知的是前三年光伏产业处于残酷的产业整合之中。能否结合光伏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发行要约才是关键;其三,政策的引导不到位。例如大型社保、养老基金对于有稳定收益的光伏终端市场投资至今无动于衷,其实这已经不是一个投资分析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国家予以引导的问题。

  笔者以为,对于完全市场化产业的问题,应以市场解决为主;非完全市场化产业的问题,政策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光伏产业是非完全市场化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还要靠更加细化的政策去解决。好在以上问题都不是现行产业环境下不可逾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光伏政策的落地过程。加速这一过程,国家的作用不可或缺。具体建议如下:

  其一,在指导思想上,国家应当是一种改革和创新的管理思维。市场的力量不能突破的东西,常常是因为产业环境不尽完善,政策是加速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政策不能发挥加速作用,是因为政策缺少创新。围绕光伏产业投融资需求,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具有一种创新的思维。比如国家对于创新企业,能够给予大量金融扶持政策,出发点是着眼未来收益。同理,对于有规模、有未来确定性收益的光伏企业发行投融资产品,为什么不可以具有同样的思维?正是因为中国的事情太多的萧规曹随、按既定方针办,所以才有新一届政府再提改革。什么叫改革?只是照搬已有的金融产品规定办事不叫改革,结合中国光伏产业终端市场前景无限,针对有竞争力光伏企业可见的盈利预期,突破常规,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融资办法才叫改革。

  其二,政策的细化和政策的调整十分必要。比如对于光伏企业发行金融产品,在打破连续三年盈利定式思维的基础上,允许企业通过对未来收益增加担保的思维,改善发行条件;比如在由分布式电站投资者向使用者收取电费的格局下,能否通过增加其他行政或市场的约束机制,以增加投资者电费收益的保障系数。不久前笔者了解到,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在为光伏电站投资者提供融资服务时,发挥该行与光伏发电使用者特有的资金管理关系,约束其按期支付电费,以保障交易行为的正常运转。这一案例说明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只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到解决之道并非难事。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性选择,为了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9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及时提出了光伏产品相关认证业务,获得CQC认证的光伏产品可以加贴CQC金太阳认证标志,并被国家“金太阳工程”及国家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等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所采信,可申请国家金太阳工程补贴,亦可作为其它工程招标中的认证依据。

  提出申请:CQC光伏认证的申请是网上申请,申请的时候企业需要在网上填写申请,提交产品信息表,根据产品参数制定测试方案。

  型式试验阶段:为了避免不合格品的报废损失,CQC光伏认证的型式试验的一般是在设计定型阶段进行的,试验不合格可以整改,直到合格,实验室出具型式试验报告。

  工厂检查阶段:工厂检查时,工厂检查员通过在工厂现场收集证据,以便判断工厂的质量控制是否满足CQC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工厂检查的方法包括查阅文件、质量记录、实时控制情况、关键部件一致性核对和现场目击测试。

  评定发证:CQC认证机构在持有有效检测报告(或确认表)和查厂报告的情况下,进行评定工作并颁发证书。

  证后监督:对获证企业每年需要进行年度监督(含产品抽样检查),以确认企业能持续有效的生产出合格品(最关注的是产品的一致性),一般情况下,监督在企业在进行完初始工厂检查结束后12个月内进行。

  从以上认证的程序可以看出,通过认证,可以帮助企业从各个环节(产品设计定型、关键零部件采购、最终产品检验等)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

  独立光伏系统的认证适用的产品: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光伏组件,支撑结构,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和典型直流负载。带有专用逆变器的交流负载也可看做直流负载。

  独立光伏系统中的主要部件也应按相应标准进行全部或部分性能的检测,持有有效证书的情况,可以减免试验。具体如下表:

  试验项目和要求,独立光伏系统应按照IEC 62124-2004《独立光伏系统-设计验证》进行所有项目的检验,对光伏组件、蓄电池、直-交流逆变器等部件按照其相应的标准进行部分或全部项目的检测,如果以上部件已经获得相应标准的CQC标志认证或CQC认定有效的认证,则可以免去有关检测项目。

  独立光伏系统的单元划分是将电气参数包括太阳能组件的类型、标称功率、额定电压;蓄电池类型、额定容量、额定电压;光伏控制器的类型、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控制门限;逆变器的类型、额定容量、额定输入电压、额定输出电压全都相同的的产品划分为一个产品单元;如果只有部分部件相同的,应按照不同的申请单元申请认证,但是可以只进行必要的补充试验和差异试验;同一制造商、同一产品型号、规格的光伏系统,不同生产场地生产的产品也应作为不同单元申请。

  光伏系统的每个申请单元应至少提交两套系统样品和相关部件,其中第二套系统样品为备用样品,当第一套样品试验不合格时,使用第二套样品进行追加试验。

  独立光伏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为4年,证书的有效性通过定期监督完成;证书有效期满前6个月提交复审申请,进行型式试验和全要素工厂检查。

  持证企业应在产品本体明显位置、铭牌或说明书、包装上加施认证标志,不允许使用变形标志。

  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交流会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现场交流会,学习、研究分布式太阳能利用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和矛盾,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在国际上能够主导市场的产业并不多,光伏产业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个。美国和欧洲的“双反”,就是要采取贸易保护的手段,对我光伏产业进行战略遏制,就是要独占国际光伏市场,抢占先进能源技术的制高点。在这场国际产业竞争中,我们一定要牢牢掌握主动权。经过近10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光伏产业体系和巨大的生产能力,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市场70%,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光伏产业长期过多依赖国际市场,重生产、轻应用,产业发展不平衡,市场风险很大。近几年欧美等国“双反”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了惨痛教训。这充分说明,只搞制造不行,必须加快拓展国内应用市场,构建完整的光伏产业体系。国务院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为拓展国内市场创造了条件。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切实拓展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实现从上游制造向下游应用的延伸,培育和完善产业链,实现我国从光伏制造大国向光伏产业大国的转变。尤其是浙江、江苏、江西、河北等光伏大省,更应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光伏应用上走在前列。只有这样,才能把光伏产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6月13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听取国家能源局关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汇报,明确提出“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即: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和能源体制革命,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强调着力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拥有巨大的资源量和发展潜力。第一,在用电负荷达到30万千瓦的工业园区,安装屋顶光伏的规模可达1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占到工业园区用电量的10%左右,优化能源结构效果明显。第二,光伏发电负荷与工业用电负荷在时段上十分吻合,既能满足工业用电需求,又能“顶峰”发电,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第三,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力争到2020年实现光伏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光伏发电将在替代化石能源、保障清洁电力供应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对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各地区各企业高度重视、大力推动,总书记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就一定能够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出到2020年城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13%。目前,国家能源局按照任务分工,正在抓紧制订《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清洁、环保、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城镇新能源利用的现实选择。按照计划,到2020年,光伏发电将达到1亿千瓦,每年可减少燃煤5000万吨,在替代城镇煤炭消费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5000到2万人的小型建筑群,使用LNG实现冷热电三联供,既能集中制冷、制热、发电,还能解决天然气调峰问题。这样就能实现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改善城乡用能方式,实现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

  (四)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的方针,切实提高太阳能发电、用电的效率和竞争力

  我国西部地区光照条件好,未利用土地辽阔,适宜发展集中式大型光伏电站,但度电补贴需求高,约0.6元以上,且当地用电需求小,大规模开发就地消纳困难,电力需长距离外送,变损、线损高,输变电投资成本高。东、中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虽然平均利用小时数稍低,但电力易于就地消纳,且网购电价高,度电补贴需求少,约0.42元,与西部集中式光伏电站相比,用同样的补贴资金能够多支持30%―50%的光伏发电。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因地制宜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够利用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更多的光伏发电应用,更加有效扩大光伏产业的国内市场空间。同时,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利于鼓励企业和地方协同,加强技术改造、创新商业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提高太阳能开发、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更加高效地发好、用好、管好光伏发电,不断提高光伏发电、用电的效率,不断降低光伏发电建设成本、管理成本和用电成本,切实提高光伏发电的市场竞争力,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拓展光伏应用市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五)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今年6月,总理主持召开8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发展稳中有忧,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要支持新兴产业中成长型、创新型领头羊和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光伏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新型领头羊。今年1―5月,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00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100%,直接带动投资近300亿元。目前,光伏发电储备项目超过1000万千瓦,带动社会投资潜力巨大。在当前实体经济疲软,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和光伏应用,实现产业与应用的有机结合,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应用、促投资,对于培育和扩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点是中东部地区电价较高、负荷较大、经济性较好的各类工业园区。建筑物屋顶拥有者、项目单位和用户不是同一主体,经济关系复杂,利益难以平衡,需要地方政府协调。各方面反映的“屋顶落实难”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屋顶资源,而是难以协调使用。嘉兴市采取统一配置屋顶资源的办法避免了开发企业恶性竞争和业主漫天要价的矛盾。秀洲区要求新建建筑物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的企业屋顶在符合安全的条件下必须安装光伏发电,这对解决“屋顶落实难”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为做好屋顶资源的统筹协调,我们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引导建筑业主在符合安全的条件下积极开展或配合开展光伏运用,协调电网接入、项目备案、建筑管理等事宜。各地区可根据需要,对达到一定屋顶面积、符合安全条件且适宜安装光伏的新建和扩建建筑物要求同步安装或预留光伏发电设施。地方政府还可以将建筑光伏发电应用纳入节能减排的考核及奖惩制度,并允许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折算成节能量和减排量参与相关交易,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综合运用上述措施,努力解决好“屋顶落实难”的问题。

  嘉兴、杭州、合肥等地都探索了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上下联动,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分布式光伏应用的统筹协调。政府主导不是脱离市场机制,而是要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关键是找准发力点。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浙江、江苏等省结合分布式光伏的潜在市场,统筹开展了屋顶面积及利用条件调查,系统开展光伏发电规划,为今后的发展建立了基础。二是加强政策引导。许多地方对光伏运用出台了支持政策,在国家补贴基础上适当给予地方补贴,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的合力。这里要说明一点,各地这样做是可敬可佩的,后续还应继续这样做。但是作为企业,如果这个产业十年、二十年都靠补贴才能存活,那这个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扩大应用规模,摊薄成本,使光伏发电成本与煤电相当,提高市场竞争力。还有一个政策要说清楚,政府确定的政策,比如说二十年的补贴政策是不会变的,当然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成本降低,补贴标准有什么变化,那是另外一回事,这个要说的很明白。三是加强产业监测。浙江、江苏等光伏产业大省组织行业协会,建立了光伏产业发展信息监测体系,对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应用市场、行业管理等实施动态监测,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信息服务。

  有效拓展光伏应用市场是关系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我们鼓励龙头光伏制造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鼓励用电大户积极生产和消费光伏发电,也鼓励其它企业参与光伏应用。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在制造基础上向下游延伸,既为自身光伏产品打开市场,也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例如:保定英利利用荒山荒坡建设光伏电站,积极向下游光伏应用延伸,既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上汽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建材集团等大型央企,作为能源消费大户,在系统内组织企业利用自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使集团的建筑屋顶得到充分利用,产生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青岛昌盛日电以现代农业设施建设运营为重点,在农业大棚上安装光伏发电,棚下发展高端农业,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在光伏与设施农业结合方面树立了典范。随着国内市场规模扩大和应用领域的增多,必将培育并形成众多引领型的光伏应用龙头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光伏应用的全面发展。

  并网难曾经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务院24号文专门对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和服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国家发改委的《分布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也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和运行作了具体规定。国网公司、南网公司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并网工作,制定了相关技术规范和工作规则,对基层电网企业规定了办理流程和工作时限,提高了并网服务效率和质量。江苏电网公司介绍了简化规范并网服务的经验,希望其他的电网企业很好地参照,认真地执行,同时做好并网运行、计量结算、产业信息监测和补贴资金拨付等各方面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质量是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生命线,标准是质量工作的保障。各地方政府要建立建筑安装光伏的统筹协调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分布式发电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嘉兴市制定了项目建设、施工安装、安全管理等系统规范性文件,同时积极引入保险机构提品质量险,切实保障了项目建设质量。各地区都要加强光伏产品、光伏发电工程和建筑安装光伏的标准和质量管理,对建筑安装光伏的载荷校核、抗风、防震、消防、避雷等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工程规范。为保障光伏产品质量,国家认监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要求光伏设备必须采用经认证机构认证的光伏产品,各地区要严格执行。今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将组织光伏发电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在光伏发电发展之初就严格把好质量关。与此同时,各地方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不得限制外地符合国家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的产品进入市场,不得向项目单位提出采购本地产品的不合理要求,不得以各种方式为低劣产品提供市场保护。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必须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我们已经研究了新的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将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在大力扩大市场规模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融资难始终是制约我国光伏发展的难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投资企业自身应该努力,利用好现有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正泰集团、晶科集团做得比较好,利用国外资本市场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也要创新光伏金融服务。国家能源局建立了政银企沟通平台,通过交流沟通,银行对光伏产业加深了认识,减少了担忧,有些银行已经把光伏产业作为重要支持领域对待。我们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分布式光伏特点和融资需要,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利率和贷款期限上予以优惠,鼓励采用融资租赁方式为光伏发电提供一体化服务,鼓励基金、保险、信托与产业资本结合建立光伏产业投资基金,更为重要的是,鼓励探索售电收益权和项目资产作为质押的贷款机制。对个人安装分布式光伏贷款,可以个人收入等为信用条件减免资产担保。国家开发银行率先在光伏融资方面进行了探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我们将继续与有关银行机构保持沟通,特别在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中,协调银行一并参与,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我们还将继续完善光伏发电的政策,在电量交易、电费结算、工程质量方面,消除金融机构的担忧,为金融机构的支持创造良好条件。

  重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能源监管工作,特别针对光伏发电,要求各地能源监管机构从项目设计、安装施工、电网接入、并网运行、电费结算和补贴发放等方面建立全过程监管,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华东监管局、江苏监管办、甘肃监管办已经上报了专项监管报告,今后还要利用好这些报告,对违规情况进行处理。各地能源监管机构都要会同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等,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监管,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行安全监管,加大争议协调解决力度。同时,每半年要编制光伏发电专项监管报告,将有关监管情况向全社会公布,引入全社会监督,共同促进工作改进。

  目前,解决分布式光伏应用遇到的各类问题,最根本措施还是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国家能源局近期拟《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对有关政策进行细化和调整。一是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项目备案时,既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也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额上网”项目的全部发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收购。二是在“自发自用”电力用户用电量显著减少或者消失的情况下,可以转为“全额上网”,执行光伏电站标杆电价,消除投资者对电费回收的后顾之忧。三是对于利用地面场所或农业大棚等无电力消费的设施建设、在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万千瓦且所发电量在并网点变电台区消纳的光伏电站项目,可以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指标管理,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此外,各省(区、市)要按照简政放权要求,进一步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细则,设立“一站式”备案管理服务窗口,简化项目备案和管理流程。国家能源局也已商财政部、发改委,确保上网电量的和国家补贴资金按月(或双方约定)结算。总之,要让投资者看到政策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激发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

  光伏发电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成本上还高于常规能源,在发电特性上又是波动的,现阶段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自我发展,还需要政府扶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市场培育和引导力度,特别是地市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浙江、江苏、河北、江西等光伏大省,更要高度重视光伏应用,首先扩大本地市场,加大光伏应用推广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光伏应用协调工作机制,深入研究光伏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加大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质量监督工作力度,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为光伏发电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光伏发电对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将光伏发电纳入能源利用、城镇建设、电力发展等相关规划,特别是“十三五”能源规划之中,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同推进。一是鼓励屋顶面积大、用电负荷大、电网供电价格高的开发区和大型工商企业率先开展光伏发电应用。二是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电价补贴政策基础上制定配套财政补贴政策,对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适当加大支持力度。三是鼓励在火车站(含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飞机场航站楼、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筑、大型体育场馆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系统的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四是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统一组织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并将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作为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五是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

  为做好规划与补贴资金、配套电网的协调,我们对光伏发电实施年度计划管理。今年是年度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年初已将2014年新增备案规模下达到各地区,但是上半年总体执行情况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光伏电站的规模指标迟迟落实不到具体项目,造成大多数项目还没开工建设;二是电网公司对光伏电站项目接网审核时间太长,而且内部决策程序繁杂;三是市场消纳条件好的东、中部地区,受屋顶使用协调难、售电收益不确定、贷款融资难等影响,分布式光伏建设进展缓慢。会后,各地区要加大年度计划的执行力度,对列入计划的项目,要监测进度,对不能按时开工的项目,要及时进行调整,明年制定计划时要以各地区今年计划执行情况为基础,执行不好的地区,相应减少年度规模。电网公司也要积极配合办理项目接网手续,及时建设配套电网,简化内部审核流程,确保光伏发电年度计划顺利执行。近期,国家能源局将根据各地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对年度计划进行微调,主要原则:一是在优先保障自发自用光伏项目的基础上,调整部分规模指标给分布式光伏电站。二是对南疆、河北、青海等有特色需求的地区增加部分光伏电站指标;三是对分布式光伏有建设需求但受规模指标限制的地区增加一些指标,对计划执行不好的地区,不再增加其光伏发电规模指标。各地区要加大计划执行力度,按季度报告实施进度,力争全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以上。

  各地区要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发展模式、投融资模式及专业化服务模式创新。国家能源局将选择部分示范区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区域电力交易试点,允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向同一变电台区的符合政策和条件的电力用户直接售电,电价由供用电双方协商,电网企业负责输电和电费结算。同时,还将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指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示范区政府合作建立支持光伏应用的融资机制,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此外,各能源央企也要发挥大企业的带头作用,在投资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同时,开拓性地开展分布式应用。每家能源央企至少要与一个地方政府合作,成建制地开发建设一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大型民营光伏开发企业也可以这么做。大型光伏开发企业还应联合电网企业,创新分布式光伏投资运营模式,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方面取得新突破,在电力运行和市场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当前,发展好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仅要试点先行、破解难题,还要通过示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国家能源局先后总结推广了浙江嘉兴、江台、河北曲阳等地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经验,希望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继续坚持“典型引路、示范推广”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各类示范点,逐项突破发展难题,及时总结经验,争取全面推广。同时,各方面要加大光伏发电的宣传力度,通过培训会、媒体宣传、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光伏发电的认知,让更多人认识到光伏发电的好处,更深刻地认识光伏发电对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意义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全面激发社会和市场的活力,为光伏发电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氛围。

  一要研究出台各省用电清洁能源配额政策,将各省非化石能源生产消费量作为碳排放、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考核的依据。二要研究拟订《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确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三要根据实际情况,调研拟订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财政补贴政策微调的可行性和具体办法。总的补贴政策不变,但集中式的补贴可能要适当降一点,分布式的补贴要适当提一点。四要将绿色能源县、新能源示范城市的授牌与实际的清洁能源利用,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结合起来,并与相应的政策挂钩。五要对多晶硅电池组件等产品单位能耗、成本等动态排序,供有关主管部门参考,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六要组织好分布式发电规划、计划、并网服务等重点环节的监管,运用监管报告推动政策措施的联动。

  一要切实提高认识,负起责任,真想、真抓、真干,做到决心大、目标明、思路清、措施实。二要抓好规划与协调。一方面抓好分布式发电规划,将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大型建筑物、荒山荒坡荒滩等纳入统筹规划;另一方面抓好电源与电网的同步,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三要抓好政策的配套与落地。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好配套资金扶持政策,能力大的多补助,能力小的少补助;二是搭建好政银企融资平台,探索对有效益、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的“四有企业”实施封闭贷款的可能性;三是制定规范屋顶业主与光伏业主责权利的法律文本,确保不扯皮;四是制定新建厂房、大型建筑的建筑标准,为安装光伏发电提供基础;五是协调监督并网服务,地方政府要做好“老娘舅”、做好“协调员”。四要抓好试点示范与推广。五要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积极拟定“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规划,创新新型城镇化、新能源的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 mapping of industry)是指“以产业知识和洞见为基础的、关于产业前景的共识(consensus)”。它不仅包括路线图结果本身,还包括路线图的构建和调整过程;不仅考虑技术变量,还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量,综合考察产业发展规律和达致愿景的条件和最优路径。

  与以往产业规划方法相比,产业技术路线图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分析理念不同,技术路线图不是以现有资源推动为动因,而是以未来市场拉动为动因,产业资源创新必须满足未来市场对产业的需求。二是驱动力不同,以往产业规划以目标驱动为动因,采取非竞争性资源利用战略;而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以市场拉动为动因,采取竞争性能力和机会发展规划。三是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集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员和信息,提供了全景创意思维情景和方法。四是清晰的时间维度,以确保政策、技术、产品等产业要素协调演进。

  技术路线图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摩托罗拉、通用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制定了企业技术发展路线图,随后,技术路线图理论在产业布局及国家或地区中长期科技战略规划中得到高度重视,美国、日本、韩国等先后制定了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年,中国广东省科技厅最先在国内研究制定了基于地区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光伏产业是低能耗、微污染、高产出的朝阳产业,符合国际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光伏产业还是新兴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日趋紧缺,各国都特别重视光伏产业发展,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扶持计划。2004年西班牙实施《购电补偿法》,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光伏发电产业发展;2008年,德国下议院通过《上网电价法修正案》,刺激光伏发电企业的发展;美国自2005年起施行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中国也把光伏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新能源产业之一。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2009年8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正式启动“金太阳工程”,这标志着中国大规模补贴光伏发电的开始。

  光伏产业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北省拥有天威英利和河北晶龙集团两大光伏龙头企业,其在全国光伏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威英利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拥有从硅料生产到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河北晶龙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其产品质量和性能都达到同行业最高水平。但是,两企业都面临着“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外销”的发展困境。由于未能掌握高纯硅料生产技术,两企业95%的太阳能硅料依赖进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生产的光伏电池95%依赖外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大幅缩减,多晶硅价格暴跌近70%,但由于国内光伏企业的恶性竞争,进口硅料的价格却不断攀高,光伏产品利润锐减。金融危机将河北省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两头在外”的结构弊端暴露无遗,如何改变这种困境,实现河北省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战略课题。

  在此情形下,我们认为,应用技术路线图理论研究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必要而重要的。这是因为:其一,技术路线图理论在指导新兴产业发展上,具有其他产业规划理论不可比拟的优势,摩托罗拉、通用等知名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都已证明了这一点。光伏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初期,难免出现盲目发展的弊病。研究制定符合光伏产业发展规律的技术路线图,对于保持河北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指导意义。其二,能源市场的多元竞争格局要求必须密切结合市场需求,谋求产业未来发展。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日益枯竭,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兴能源产业得到更多支持和发展,谁能在新兴能源产业中占据主流尚未可知。在此情形下,河北省光伏产业必须抓住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及自己实际情况,精确定位未来发展愿景和产业技术路线图,理性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其三,河北省虽然拥有保威英利和晶龙集团两大光伏龙头企业,但由于未能掌握硅料制备技术,在光伏产业链上仍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尽快实现在硅料制备、光伏发电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是提高河北省光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而技术路线图理论作为一种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对于寻找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口以及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最优路径具有指导作用。其四,正如广东省率先在国内制定区域性产业技术路线图那样,研究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对于其他省以至全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借鉴价值,有利于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第一,弹性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不是封闭的“黑箱系统”和僵化的教条,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既要遵循路线图制定的一般方法,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以适应特定的研究对象。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既要充分考虑光伏产业在河北发展的实际,又要考虑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目标,还要充分考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河北光伏产业发展的传导机制和应对策略。第二,整合原则。如上文所述,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优势源于路线图的制定过程,而不仅仅是路线图本身。在这个过程中,聚集了不同领域的人,为信息和观点的共享创造了机会,并且提供了一个整体考虑问题和创意思维的方法。要充分实现路线图的好处,可能需要若干次反复过程,正是在路线图的不断整合优化过程中,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战略规划。第三,时间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不仅要标明实现产业发展愿景的关键路径,而且要清楚地表明实现路径的时间维度,从而确保政策、资金、技术、产品、服务等要素的协同发展,并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环境的动态变化等。第四,协调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需要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等多个部门或组织的共同参与,因此,需要统筹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与意愿,在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知识共享,达成并实现共同愿景,推进技术路线图工作健康发展。第五,保密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对特定范围特定产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其中可能涉及到相关参与者的核心利益,因此,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应事先明确并签订保密协议,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及结果应根据事先协议在特定范围内公开和共享 [4]。

  组织制定技术路线图的主体和领域不同,绘制技术路线图的步骤也不尽相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可遵循如下步骤:

  在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时,不仅要充分把握国内外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还要认真研究河北省光伏产业的现状。河北省的光伏产业起步较早,但河北省的光伏产业仍属后发区域,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等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差异和差距,需要针对特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我们认为,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应遵循以下分析路径: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市场需求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分析产业关键要素项目研发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路径,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分析路径可包括以下内容:(1)光伏产业现状分析,包括国内外省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影响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等;(2)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分析,包括光伏产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力、产业关联度、产业资源现状、未来产品市场等;(3)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分析,包括未来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相关产业目标要素、国家及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目标等;(4)光伏产业关键要素分析,包括影响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政策、管理等以及需要优先解决的关键要素等;(5)项目研发需求分析,包括突破关键要素瓶颈需要培育和提升的能力、技术、政策和管理创新模式。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大致包括准备、开发和修正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选择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产业,界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范围和边界,选择制定技术路线图的参与者,成立课题组和组建工作团队,确定工作流程以及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等。开发阶段的主要工作有:设计德尔菲调查问卷,召开头脑风暴系列研讨会,分析判断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目标、阻碍产业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等。修正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研发项目凝练,制定研发投资决策和行动计划,对产业技术路线图进行定期评估与更新等。

  2011年美国针对原产于我国的光伏产品实行“反补贴”及“反倾销”的打压政策,随后欧盟步其后尘,在2012年对于我国的输欧光伏产业“双反”展开调查。这两次打压及调查对我国尚在发展中的光伏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针对“双反”我国光伏产业必须结合自身的问题和特点,针对性提出相应的策略,才能使国民经济避免遭受巨大损失,达到可持续发展总目标。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业已成为企业界、学术界及政府政策讨论的热点话题。

  从效益理论分析,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在生产环节中环境效益较低但是经济效益却比较不错,而在使用环节中环境效益比较高但是经济效益却较差,也就是光伏产业在产品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出现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针对光伏基站建设及光伏产品生产环节,我国光伏产业同时呈现清洁安全及环境污染风险两个特点

  一方面,光伏产品为清洁安全新型能源产品。光伏作为太阳能利用产品,自身具备资源丰富、清洁性及安全性等特点。光伏电站建设比起其他传统能源电站,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相较风能与水利电站,对于建站的地理位置相对没有什么要求;第二,相较水电站,组建发电站需要用时与成本都比较低;第三,和风力发电做比较,发电可预测,遵循一定规律,调度起来也较为容易。除此以外,光伏电站使用安全,运行可靠,使用周期长,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基于以上特点,全球都积极备战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研发,希望能够进一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亦或将其完全替代。而在这里面,欧盟在最近20年光伏产业发展积累了充分的经验,光伏产业利用远远大于全球平均水平,为目前全球光伏发电量的最大地区。根据预期,至2020年,太阳能光伏会占据整个欧盟体发电总量的比例超过20%。据国际能源署有关报道,2020年全球光伏发电总量会占据发电总量的比例在2%左右,而至2040年这一比例大约会在20%至28%左右。

  其次,光伏材料的生产过程会有一定环境污染风险产生。即使光伏能源产品具备诸多优势,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其较传统石化能源比,成本翻了几番,目前世界各国光伏产业利用大体上还依赖政府扶植和补贴,资金回报见效慢,通常情况下回收期要超过10年以上。同一时间,较为理想的情况下,即使利用太阳能过程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是占据光伏产品主要环节的多晶硅类仍然具有较高的腐蚀性与剧毒性,生产全过程亦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形成污染。基于以上原因,多晶硅制造的快速扩张与多晶硅原材料商上游产业的无序发展也难免会存在有一定的污染风险。

  光伏产业发展阶段包含政策体系建构、市场开辟,科技水平提升与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提及我国光伏产业,一组数据可能更为直观的反映其发展现状:我国光伏产业原始注册资本超3亿元,光伏产业装机容量增长率已超过70%,总占地面积约60.32平方公里。其中,2013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超9300MW,且占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的31%,同年我国光伏产业总投资规模超16.90亿元。

  2010年5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吸引22家国内光伏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加入。之后,我国光伏企业在联盟内,立足光伏资源生产经营的主业,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开创相关能源产业链,实现能源产业化目标,参与了多晶硅,硅片及电池等多项分支产业。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凭着以科学发展的指导理念,努力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拓宽经营领域,酿造企业文化,树立自有品牌,在全球的光伏发展中分的一杯羹。

  目前光伏企业的营运概念多来源于国外,因此国外市场对此的重视要先于国内。总体来讲,因为光伏产业属于能源产业,该行业里,企业领导层更多重视企业成本管理与生产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血液系统重视程度不够。大多光伏企业领导层对于营运管理问题不够重视,原因大致可分为下述两点:其一,公司融资环境影响,资金层面的压力比较小,作为能源企业,它的融资渠道和来源相对广阔并具有保障;其二,光伏产业利益相关者针对于营运管理也不够重视,较为重视财务指标结果与报表分析,营运管理的能力不高。

  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发展目标是一种合法、合理的规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因执行人以及相关方案制定的个人意志的影响,使发展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诸多企业均认为营运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赢利,因此将发展的目标仅仅定位在企业利润最大化方面。鉴于我国现阶段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因此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被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这就成为了一个误区。光伏产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客观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仅仅将目标定位于获利显然有着局限性。

  光伏企业管理需要业务流程提供坚实保障,业务流程不完善大大增加企业管理难度和风险,因此对于流程监控不力,流程制度不严格执行对光伏企业管理筹划有直接影响。光伏企业资金流程和制度不够完善大致表现于下述几点:其一,资金流程与制度制定时未联系实际。光伏企业管理流程与制度制定涉及很多部门,制定过程当中,未参与及执行部门充分讨论,致使相关制度与流程制定和企业实际营运管理存在较大距离,缺少可行性。其二,光伏企业营运管理流程与制度虽然建立也有一定时间,但是有关流程与制度后续工作并未及时跟进。尤其人员轮岗后,制度流程,工作标准交接培训工作不到位,接替人员在上岗以后难以在短时间里将工作做好,所以导致有员工离岗,其岗位无人接替;或新职员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但并不彻底,相关制度与流程更多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致使光伏企业营运与管理风险增大。

  光伏产业是战略型新兴产业,受到中央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且市场前景看好。自从零六年来,大量光伏企业海外上市取得前所未有成功,对国内业界带来巨大影响与冲击,短期里面,有大部分企业进军光伏领域。产业跃进的同一时间,为充分引领产业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一些产业规划。但是,因为产业整体停留在发展初期,规划不完善以及部分主管部门针对于规划执行力度缺失,导致产业规划针对我国光伏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未起到约束作用。企业甚至陷入狂躁状态,最近几年投资方面充斥大量产能建设,伴随产能集中爆发,我国光伏产业市场“供过于求”现象逐渐显现,导致严重“产能闲置”与“产能堆积”问题,对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应针对性法律法规,并加大执行力度,对这种现象加以扼制。

  光伏产业为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因此要由专业的人才来完成,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是保证此项工作有效和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引入工作。光伏企业应该积极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高校中挑选丰富专业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到光伏产业工作当中,提高光伏产业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由于光伏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大,工作内容较多,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快光伏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保证光伏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保证光伏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国光伏企业还必须要加大对光伏技术人员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保证光伏技术工作的时效性。企业也应该将光伏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纳入绩效考核当中,约束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光伏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企业也应该将光伏技术结果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相联系,以保证光伏企业的整体效率,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光伏企业必须加强光伏技术人才的引入工作,并积极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高校中挑选丰富专业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到光伏技术工作当中,提高光伏产业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光伏技术应用到企业当中之后,能够以实际的能力来做好企业中的环境与经济管理工作,使光伏产业最终可持续发展下去。

  光伏企业参照特定规章制度针对于能源利用与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做更加深入研究,得出更为合理发展方向。同时构建一套完善的光伏产业规范体系,对企业由于环境问题引发企业发展问题进行规范,这样不单光伏产业信息披露会逐渐趋于透明公正,光伏产业还会向可持续方向更为有序运行,企业发展还会更为健康科学。基于此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参照国家有关法律,如《可再生能源法》《国六条》等对我国光伏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引领光伏企业高举法律大旗可持续发展下去。

  部分光伏企业采取物质流成本估算办法,物质流成本估算参照“质量守恒定律”,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物质流动去向进行分析,提出负产品与正产品两类产出概念与增量均衡原则,进一步对正产品还有由废料废品等排出物组成负产品做全面性成本核算,算出负正物质流成本价值。该核算办法很好反映光伏企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政府部门也对注重光伏产业,结合光伏技术举措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光伏企业给予表彰暨补贴奖励。致使企业于公众面前有很好形象树立,同一时间提高企业价值。现如今,我国光伏产业财政政策体系轮廓已经基本成型,有力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光伏产业为新世纪朝阳产业,为解决我们国家环境污染与能源供应短缺有效举措之一。最近几年,在政府及业界共同奋进下,我国光伏产业呈向上发展趋势。但还是有一些制约性问题存在,如人才短缺、融资困难及发展过度集中等,对产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影响。目前,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努力疏通融资渠道,处理产能过剩,加大力度提高光伏并网的水平,同时,开拓国内市场,建构有力政策环境,由根本上提振业内信心,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

  [1]邓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2013

  [2]林学军,李亚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模式研究――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J].特区经济,2013

  [3]陈丽珍,胡越.“双反”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与调整研究[J].中国商贸,2014

  [4]唐昭.浅析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前景及可持续发展之路探寻[J].知识经济,2011

  龙头企业尚且如此,省内其他光伏产品出口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据统计,山西省内其他光伏企业2012年出口额超过50万美元的屈指可数。其中,2006年成立的山西纳克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12年的出口额也仅为125万美元。

  “这是每个新兴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秦海滨认为,未来这样的贸易摩擦还会经常发生,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危机不一定就是坏事,而是会加速行业整合速度,也会为天能以及国内其他大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新的市场机遇。

  现在,天能已经由过去单纯依赖欧洲市场逐步向南美洲、澳洲、南亚等新兴市场转移,再加上国内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新兴市场的份额会随着当地政府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加强逐渐显示出来。天能和全国光伏行业企业都面临同样的环境挑战,“只要活着,就会有继续发展的信心,及时抓住迎向未来行业发展的机遇与转折。”

  此番中欧双方达成的“价格承诺”虽然峰回路转,有助于稳定欧洲光伏组件产品市场,对于绝大多数参与价格磋商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少企业在欧盟市场上遭遇“灭顶之灾”的可能,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承诺”未必就是“救命稻草”。

  对于本次“价格承诺”中的执行难点,价格承诺执行方面的专家、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向东就认为,除了众多参与企业让监管难度空前加大,需要中国企业和协会创造先例之外,碍于企业的经营模式特殊性,产品价格波动明显,第三国产品的竞争强度将会加大。

  根据协议,从2013年8月6日到2015年年底,欧盟将按照从价、从量的原则向中国企业提供光伏出口配额,配额总量约占欧盟市场的一半左右;出口价格将定在每瓦0.55欧元到0.57欧元之间,同时中国输欧产品年总量不超7GW。

  然而在全国150多家应诉光伏企业中,仅有94家获得此市场配额。在这份有着94家“幸存”企业的名单中,细心的人会发现,榜上有名的大多是像力诺光伏看齐的大企业,且分布地多集中在浙江、安徽、江西一带。

  “对欧洲出口,原本就是大型企业占主导。7GW的配额限制意味着欧盟订单将更集中到有限的大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配额。”青岛捷诚太阳能光伏有限公司负责人陶训圣认为,“11.8%或许还可以与客户商量,共同分担,但已经麻烦重重。如果升到47.6%,那就完全没有回旋余地了,我们跟欧洲本土产品相比,将完全丧失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对于中小型光伏企业来说,通过这次“双反”调查,欧洲市场已经渐行渐远,面对如此重压,即使奋力一搏也很难改写被淘汰的命运。反而对那些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来说,这是扩大市场份额的一次时机。

  天能董事会秘书曾坚强也认同这样的说法,“这个时候就看谁真正有市场、有品牌、有技术和实力了。经过这一次洗牌,大批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一些大的企业会迎来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对此,天能表示 “早已做好准备”。首先,新兴市场已经成长起来,出口重点已经转向澳洲与南美洲等地,不再单纯依赖欧洲市场。其次,国内市场已经列入公司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这样的布局也能反过去倒逼欧美市场,给他们增加一定压力。”

  我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潞安集团、国际电力等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共有光伏生产企业26家,约占全国总数的4.4%,主要集中在太原、长治、晋城、朔州、大同等地。

  从资源方面看,我省具备了太阳能辐射和硅矿资源优势。以长治为例,仅平顺县的硅储量就在50亿吨以上。全省全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优势;从技术方面观察,地处太原的中电科第二研究所,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多晶硅片铸锭炉等设备,可与进口设备相媲美;而天能从建厂初始就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尤其与中科院建立了我省首家光伏工程和器材研究中心,目前已经拥有23项发明专利和2项省级科研成果。此外,潞安等煤焦企业的转型,还为光伏产业带来了资本支援。

  不过,即使我省光伏产业在制造水平、产业体系、技术研发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现有的光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较低、创新研发薄弱,加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占主导地位,光伏业发展还较为缓慢。

  光伏行业已经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本次欧债危机导致的美国与欧洲“双反”两次大冲击,很多新入企业早已遍体鳞伤。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我国光伏产业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所谓‘过剩’是相对于整个市场因欧债危机导致的市场需求暂时调整而发生的相对过剩,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将经历这一阵痛过程,比如煤炭、钢铁和汽车行业。欧美国家在本国经济情况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就会采取贸易壁垒措施。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多数国家都把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战略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所以未来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量的积累,才可能引发质变。”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山西省内的光伏企业普遍希望政府可以从重视和保护我省光照资源、扶持能真正带动地方税收和就业增长的本省骨干光伏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闲置荒坡、荒地、公共建筑空置屋顶以及在各级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太阳能路灯、景观照明,并优先使用本省骨干光伏产品来加速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

  根据工信部于2013年7月中旬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正式,并对规范光伏行业发展、扩大国内应用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做了统筹部署。

  《意见》认为,随着我国对美韩多晶硅“双反”初裁、中欧光伏“双反”和解方案初步达成、国内光伏市场加速启动等,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不断改善,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整体发展有望企稳回升。

  山西省经信委产业政策处处长李志松认为,我省应该立足全局从长远考虑,引导集聚、扶优扶强、打造品牌,加快推进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抢占全球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并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多方资源,启动本省市场,摆脱市场困局,促进山西光伏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我国中电光伏、阿斯特等光伏企业均在海外设有工厂,而经历了此番行业洗牌之后,国内不少处于第一梯队的光伏企业也打算在海外建厂以规避贸易壁垒。

  不过,关于在海外建厂是否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的问题,我省大多业内人士态度较为保守。他们认为,现阶段以欧债危机为代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尚未真正消除,是否在海外建厂还需要视市场变化来及时调整全球战略布局,不会贸然考虑海外建厂,而是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展开学研合作,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山西建设光伏产业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提高我省光伏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银河证券认为,各国推进太阳能应用无不从推进光电建筑应用开始。如德国、日本、西班牙和美国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太阳能屋顶计划”,推动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的结合,加快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在前期,中国在推动太阳能利用方面着重于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更经济实用的太阳能光热利用,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国和生产国,但是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碍于其高昂的成本一直没用实质性的扶持政策去推动,这也是造成我国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很重要的原因。

  目前,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多晶硅供求发生逆转,价格大幅下降,从而带来太阳能发电成本的大幅降低,大规模应用有了经济上的可能性,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压力不减增加了发展太阳能发电的必要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国力极大加强,使通过补贴发展太阳能产业有了扎实的财政基础;全球金融危机造成我国经济减速,增加在新能源领域投资是保增长、促就业的重要举措。

  外部条件的变化促使我国推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意见》的出台,向启动太阳能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太阳能光电技术首先在我国城乡建筑领域得到应用,将进一步促使我国太阳能光电技术的进步和发电成本的降低,最终迎来我国太阳能大规模并网发电时代的到来。

  从《意见》具体内容看,这只是纲领性文件,更细化的实施规定和实施方案还有待推出。具体的政策参照国外成熟经验可能是:对符合条件的光电建筑应用予以补助,以部分弥补光电应用的初始投入;对光伏发电以优惠价格予以全额收购,对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予以税收和信贷上的支持等。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还是很高,需要高额的补贴,地方政府的财力、居民和地方政府环保意识或成制约《意见》实施的重要因素。相对来说,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如上海、江苏,广东等地方政府财力雄厚,政府和居民环保意识较强将成为推进比较快的地区。

  中国光伏产业一度因西方国家需求萎缩而备受打击,现在《意见》的出台令人看到启动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的希望。不同的光伏产品可能受益程度不同:晶体硅和薄膜电池是目前两种主流的光伏电池,但是由于薄膜电池更低廉的价格,更易于和建筑的结合而将成为《意见》实施的最大受益者。

  招商证券认为,政策尽快细化与实施符合发展趋势,光伏发电应该成为国家战略性发展行业,补贴有必要。

  在包括美国在内多个国家均以推广新能源发展经济的情况下,政府对于国内相关产业链特别是终端环节的支持符合未来国家经济增长且发展的大方针。

  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补贴幅度相对合理。由于原材料下降及技术发展,晶体硅光伏发电成本已经由2006年超过4元/Kwh下降到2元/KWh。在系统补贴20元/Wp的情况下,发电成本将有望下降至1元/kWh水平,在考虑环境影响及合理的上网电价分摊政策下光伏发电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2009年光伏市场增速下滑考验国内企业,国内市场启动有望适度缓解压力。2008年光伏市场增长110%,年安装量5.95GWp,2009年市场需求增速预计下滑,中性预期增长5%。国内电池片生产已占全球市场44%,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内产能利用率急剧下滑情况下,国内市场启动有望部分缓解行业压力。

  成熟应用产品包括薄膜及晶体硅电池,BIPV中薄膜电池最为受益。在BIPV实施中,薄膜电池由于其弱光响应以及性价比高将获得较快发展,特别是成熟应用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将是国内BIPV推广计划的主要受益品种;在屋顶建设及示范工程中,晶体硅电池系统由于其转换效率相对较高、占地面积较小的原因,将成为安装主体,为主要受益者。

  通过对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幅度和趋势进行了再认识,可测算,扣除所有环节的利润,单位光伏系统的建造成本已经下降到了不到14000元/kw的水平,远远低于此前25000元/kw的预期。而此时的多晶硅成本仅为44美元/每公斤,电池组件成本仅为1.31美元/w,敞开式光伏电场度电最低成本为0.73元,远低于市场此前1元的预期。考虑产业链合理利润后的上网电价为1.34元,也远低于此前1.5-2元的预期。

  仅按20%屋顶装机计算,中国可安装100GWp,市场潜力大;从国际经验看,市场容易启动,补贴撬动效果好。而与敞开式相比,建筑物光伏具有不增加占地面积、可以就地上网以及降低建筑能耗等优点。

  补贴方案的转化效率要求低于目前行业技术水平,补贴受益面大。2009年每瓦补贴20元,相当于晶体硅技术的合理成本。并高于薄膜硅约13元的安装成本。这意味着业主将有望以零成本进入,并享有光伏并网发电的收益,从而产生爆发式需求。

  如此之低的补贴门槛和如此之高的补贴价格,将意味着国内光伏建筑应用市场将迅速启动。若政府拿出20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则2009年一年即可撬动超过至少100MW的需求。2010年以后,补贴门槛将逐步太高、补贴标准将逐步下降,从而反映政策将是持续的。

  东方证券认为,该政策为财政部与建设部共同出台,补贴比例也是按照70%:30%比例共同分摊,适用范围为光电建筑(即是所谓的BIPV),这有利于实施我国“太阳能屋顶计划”,加快光电在城乡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但该政策并不适用其他光伏项目,比如前期招标的敦煌10MW项目。(当然不排除将来补贴其他光伏项目的可能性)目前能够与建筑物结合的光伏技术中薄膜技术的优势更大,对薄膜电池的利好比晶体硅电池来的更直接。

  该政策扶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是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产品装机容量应不小于50kWp;二是应用的太阳能光电产品发电效率应达到先进水平,其中单晶硅光电产品效率应超过16%,多晶硅光电产品效率应超过14%,非晶硅光电

  产品效率应超过6%。转化效率的要求并不算高,基本上目前大部分产品均能达到,但有部分产品达不到要求将不能获得补贴。

  直接的经济补贴主要有两部分:落实上网电价分摊政策和实施财政补贴等其他经济激励政策。两部分资金均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按照2厘/度来征收,2008年我国的总发电量为3.43万亿度,照比计算,我国每年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为68亿元左右。之前只有风电获得补偿,2008年我国风电上网电量约为120亿KWh补贴额度约为20左右,如此,尚余40多亿资金补贴光伏行业。不排除未来继续增加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可能性。

  《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中指出2009年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元/Wp,具体标准将根据与建筑结合程度、光电产品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分类确定。以后年度补助标准将根据产业发展状况予以适当调整。如果按照20元/Wp的补贴标准来计算,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可以补贴200MW的装机容量,该量仅相当于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的10%,但却是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安装量的5倍,国内光伏电池市场借此启动的说法并不为过,起码让人看到了契机。

  目前国内电池组件的售价已经降到了14元/瓦,考虑其他直流柜、汇流箱、电缆和逆变器等其他成本支出,光伏电池总的系统安装成本约为24元/瓦,每瓦补贴20元的力度实际非常之大,相当于每瓦折算下来的单位造价成本仅为4元/瓦。当然安装量的扩张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短期内我国安装量的增加并不能带来行业价格和毛利的明显改善。

  总体来看,此次政策看作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先兆,可以视为光伏行业的重大利好。

  海通证券认为,目前国内太阳能总装机容量为40兆瓦,相对于8.2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相比于风电装机,也仅为0.3%左右。太阳能光伏应用作为最为最重要的新能源,目前的国内市场几乎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如果按照5%的新能源配比计算,未来光伏市场潜力巨大。财政部推出的意见和办法,可以理解为光伏应用的破冰之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09年的补贴上限为20元/Wp,意味着国内目前的补贴方式不是根据终端电价给予的补贴,而是集中在50千瓦以上的大型光伏项目的建造成本上。

  按照目前多晶硅组件2.5美元/瓦和薄膜组件2美元/瓦的销售价格计算,这一最高上限基本上给予了每瓦太阳能系统造价的50%,从而使光伏系统项目的平均发电成本在0.9-1.2元/度左右。而如果考虑到西北地区良好的光照条件,发电等效时间可比平均等效时间高出一倍,那么这一发电成本可能降低到0.45-0.60元/度左右,这样的造价对于投建光伏发电厂的投资商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益,足以推动光伏示范工程的建设。而这一情景假设是建立在目前的多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的销售价格和系统转化率上的。考虑多晶硅原材料的继续下降和薄膜组件的转化率提高等因素,补贴政策足以打开光伏应用市场的大门。

  由于政策补贴直指光伏系统初始投入,这一政策最大的受益人是光伏项目的投资者和设备制造商,特别是薄膜组件的生产商。就目前的初始投入来看,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销售价格差基本在20%左右,而系统的整体造价薄膜略高。薄膜太阳能电池比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日发电量多10%左右。由于薄膜电池更适用与光伏一体化建筑和大型并网电站项目,而示范工程的适用范围基本为50千瓦以上的大型示范工程,特别是光伏一体化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并且补贴初始投资,则业主可能更容易倾向薄膜电池。

  太阳能光伏应用破冰启航,对整个太阳能产业链都是巨大的利好。但短期内,由于市场启动需要时间,因此直接收益的可能是薄膜和光伏组件公司。而对于目前众多的参与多晶硅生产制造的企业来说,相对收益是间接的。随着市场需求的启动,多晶硅价格的暴跌速度可能会放缓,短期面临的价格压力会减小,但这一过程可能是相对平缓的,并且多晶硅价格还要考虑新增供给的释放速度和新技术带来的挑。

相关推荐
  • 阳光娱乐平台-首选
  • 皇马注册平台-首选地址
  • 摩鑫娱乐-注册首页
  • 首页恒达娱乐注册首页
  • 优发娱乐-网址
  • 首页九华娱乐平台
  • 首页!恩佐注册主管
  • 新濠娱乐平台-登录
  • 主页,(澳门娱乐),主页
  • 博悦娱乐注册-平台注册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