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当前,全球能源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源、环境与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面对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持续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索,然后分析了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光伏产业提出了一些策略,最后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近21吉瓦,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2016年至2017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6.5吉瓦、10.2吉瓦,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2018年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18吉瓦,占全球总量的26.4%;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20亿千瓦左右,其中光伏发电装机2.5亿千瓦以上。截至2019年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72吉瓦,占全球总量的27.1%。2021年全球光伏产量到达6791MW,比2021年的4000MW增长了70%,开展速度呈上升势头。作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重要原材料的多晶硅、单晶硅产品,在光伏产业的快速开展过程中,也随之快速开展。
在工艺技术方面,硅片、电池和组件环节的关键工艺技术已基本实现产业化应用。在光伏发电应用方面,我国光伏发电应用市场正在从主要为国家和地区补贴的补充市场向主要为电力市场化交易的主力市场转变,产业发展从补贴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平价上网驱动[1]。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之一,拥有最大的光伏装机规模和最完整的产业链。从产业供给侧看,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涵盖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体系和产能布局;从产业需求侧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2021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202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连续11年居全球首位;2021年我国光伏新装计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2021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2021年我国光伏制造四环节产值突破7500亿,出口额(超280亿美元)、新增装机量(54.88GW)、累计装机量(300GW)均创历史新高。
我国已有10余个省份设立了专门负责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工作的政府机构或领导小组;山东省、河北省等地陆续成立了省级光伏产业联盟;京津冀三地成立了战略合作办公室共同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工作;青海、河北、天津等地出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尽管我国光伏产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当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三资”企业光伏产品出口困难,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冲击。近两年我国光伏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受“三资”企业海外投资融资难、海外经营风险高等因素影响,部分光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对产业发展带来冲击。
二是国内资源与市场利用不够充分,光伏产品供应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光伏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同时,我国光伏市场仍以开发为主,建设规模较大但布局不合理,生产、应用和电网接入三大体系之间的配套能力建设不到位[2]。
三是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产业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我国光伏产业虽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但由于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低端产品竞争状态。同时行业还存在“小而全”“大而全”等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行业创新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
2017年,光伏产业将更加注重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更加注重把握发展节奏和方向,更加注重实现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光伏产业是一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绿色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消费国和应用市场,但光伏产业还存在核心技术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总体要求,加快实施技术进步与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强化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3]。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光伏产业政策法规和规划要求,鼓励行业自律规范发展;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要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和绿色发展,引导光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
我国将继续按照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266号)有关要求,着力加强行业管理。一是加强对光伏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及时根据新形势、新变化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二是加大对国家相关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推动规划目标落实。三是加强对地方出台的支持政策的指导与监督检查。四是加强对光伏发电并网项目的管理与监督检查。五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共同维护正常经济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工作,在更好地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努力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力量[4]。
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已达60%左右,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低碳能源和清洁能源。我国的光伏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技术、产品、规模、产业链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成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光伏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分析,随着国家政策对光伏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产业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幅度增长趋势。伏发电已经成为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双碳政策加持下,光伏行业发展前景良好。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要求,要实现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5]。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扶持、行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产业链不断进行优化升级,为光伏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光伏投资商应当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加强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在市场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促进我国光伏发电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 邹淼. 双碳背景下工业硅期货上市的光伏产业发展效应分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22(4):14-17.
[2] 王青,江华,李嘉彤,等. 中国及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分析[J]. 太阳能,2022(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