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全站搜索
资讯详情
百事注册-唯一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13 20:32   文字:【】【】【

  百事注册-唯一首页面对光伏新政,就各方应该做何种准备,怎样打开国内市场等问题《中国科技财富》专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平。

  张平介绍,中国光伏产业这几年发展非常快,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拉动。去年全球电池产量大概是15G瓦,就有8G瓦来自中国。不过国内主要是靠出口来拉动,国内产能消纳仅40兆瓦,还不到产量的5%。

  由于欧洲对光伏补贴逐步减少,本国产能提升,在这个情况之下,进口额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国内庞大的剩余产能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发文提出太阳能上网标杆电价。今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并于今年年底前投产,但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此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仍为每千瓦时1.15元)。“这对光伏行业来说是利好信息,可以说这对中国太阳能产业来说,是一个春天。因为过去只有一些招标项目能够获得政府补贴,非招标项目或者企业自己做的一些太阳能光伏电站,涉及并网、价格等问题,一直没有着落。此时出台标杆电价政策,对国内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在张平看来,从总体上说,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应该说是三头在外,即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关键设备在外。国内光伏产业所处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并不好,实际上还是在做低层次的加工,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环节。国内通过消耗资源并加重污染所生产的光伏产品大量销往海外,结果在发电环节、清洁能源环节上的使用是在国外完成的。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状况。理应的情况应该是国内生产,国内消纳,产销链都在国内,这样才算是最科学的、最合理的。之所以出现目前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国外光伏补贴政策可观,但国内补贴乏力。追求利润是企业生存的第一原则,国外优渥的市场环境吸收了全球大量的光伏产能,国内光伏生产厂家纷纷将目标对准欧洲,而无暇顾及国内需求,即使国内有些项目有利可图,但是利润率和国外市场相比基本没有竞争力,满足不了企业的追求。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外市场相对萎缩,一时间国内生产厂家的大量剩余产能无法消纳,所以必须拿出过硬的补贴政策。如果此时没有政策补贴的话,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将面临很大的危机。大多数企业都可能会被迫淘汰出局,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国家光伏标杆电价政策顺势出台,与其说及时,不如说是被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光伏局势所催生。

  按照风电发展靠补贴拉动的发展经验,短短几年风电装机容量翻了6翻。目前光伏发展同样需要靠政策补贴拉动。对此,张平介绍道,“这条路很艰难,风能是得益于政府的补贴,科学性招标,去年国内风电产能已达到3500万千瓦,位列世界第一,如果说没有价格补贴,这不可能的。太阳能光伏的资源应该说比风能更丰富,因为风能发电对风力有要求,风力要达到一定的级数才能形成有效的发电,而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光伏就能发电。”对于国内风电的发展,政策引导固然重要,但是对光伏来说也有可资借鉴警惕的教训。风资源丰富的地方,一般远离电力负荷中心。由于没有想到风力发电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结果西部风电向外传输存在桎梏,电网成了瓶颈,致使不少风电厂开发商、风力设备投资者无利可图。

  全国80%以上的地方阳光充足,适合做太阳能发电,而适合风能发电的地方相比太阳能微乎其微。太阳能发电的资源空间是风能的几十倍、几百倍。风能到2020年大概达到1.5亿千瓦,预计太阳能到2015年是13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的成本远远高于风能,更远远高于火电的价格。它两头空间很大,一头是光资源,一头是市场。也可以认为一头是原料,即把太阳光加工出来,一头是产品,也就是电。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闹电荒,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缺电。资源和市场两头都很大,像哑铃一样,因而价格问题决定产能。张平认为,“不管怎么说,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哑铃中间这一块本来细得像指头一样,现在有胳膊一样粗了,这个通道总算通了一些。应该说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是符合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重大决策。”如果能解决成本瓶颈,尤其是将价格问题解决,将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空间当非常客观。现在,光伏发电不仅仅提供电力,更关系到国内整个能源安全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而要解决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首先要从能源上解决,必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在环境能耗上有三个特点,第一,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中国的GDP占全球的6%,而煤炭消耗占全球29%,国内煤炭大部分用来发电。第二,中国是一个污染排放大国,中国排放的污染物是世界上最多的。第三,中国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要解决资源消耗问题、污染排放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就要靠新能源。光伏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一环,上网电价对国内光伏产业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政策,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政策出来后,业内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主流的观点集中在认为这套政策依然不够到位。

  针对政策出来后的不同声音,张平分析指出,第一,觉得这个价格还是不到位是情有可原的,该政策对于整个光伏产业来说还不足以调动投资人的投资热情,很多企业“觉得不过瘾”。因为这对中东部地区相对来说依然低于成本价。现在国内一些地区的成本大概在1.2元以上,依据光伏新政提出的标杆电价还是赔钱,不过是赔多赔少的问题。按照标杆价格,参照5%、8%的收益率来计算,建设一个光伏电站,大概还需要15年到20年才能收回投资。这对部分地区的投资人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

  第二,确实应该东西有别。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太阳光照的时间比较短,西部地区比较长,西部地区的新疆、这些地方,一年有3000个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而东部地区可能只有1500到2000个小时,只有西部地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全国用一个价格不合适,相比风能还分为四个等级、四类风区。“所以人们就会有担忧,西部地区光照时间比东部长,既然上网电价一样,大家都会跑到西部投资光伏电站。这样一来很可能和风能一个结果,西部耗电少,没有电网支持,电网传输跟不上”。

  第三,标杆电价政策制定的价格,没有说执行多长时间,没有时间的承诺,却说根据情况来调整。开了这个天窗,业内会有疑问,究竟怎么来调整?现有的标杆电价能管多长时间?毕竟有的光伏电站要十五年、二十年才能收回投资。这样对投资者来说很难受,导致投资不会很果断。

  如何打消业内对光伏新政的疑虑,张平认为,首先就是光伏产业政策继续支持,然而价格补贴毕竟只是一种手段。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不论国家还是业内都希望光伏产业能够走市场化道路,靠产业自身的商业模式来发展。任何一个产业,想要依赖政府、依赖价格、靠补贴来做大做强非常困难,毕竟补贴有限。根本出路应该是靠科技来降低成本。而就科技来说现在有两条道路,一个是就光伏本身来说,技术上可以进一步挖掘潜能。有人分析,到2013年,太阳能光伏的成本有可能降到0.5元。可以想象科技这方面的潜能是很大的。国家应该花更多的钱去搞科技研发,能够把成本降下来,补贴就可减免,毕竟补贴无法永远无限制的补下去。任何一个企业都来自觉的推动研发、深化研发、降低成本、节能降耗。“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而不是整天地跟政府叫,‘一块一毛五少了,这样不够意思’,那没有用”。

  其次是光伏产业自己本身要努力,要有一套盈利模式,尤其是要在盈利模式上有创新。想办法来培养一些典型企业,可以找出在降低成本上努力的企业,再找一些专家和研究机构,来重点帮助他,在产学研合作上下功夫,从而培养出低成本、高效率的样板企业。“宁可集中力量多投入,把一个能满足0.5元光伏电价的样板企业做出来进而去扶持、改造其他的企业,如此再去建设新能源电站,意义就大了,而不是现在在粗放的技术上去拼命地扩张,实际效益是很有限的”。

  自今年8月13日那周以来至上周,沪综指周线周(虽然个别时间存在向上突破该点和日线收于该点之上的现象)。至本周四仍在该点之下运行。同时期的深综指周线至上周,除了其中一周收在890点之上,其余10周皆在890点之下运行。这就是说,与上次国庆节前那周比,在深沪综指周K线点反弹的可能性,而目前而言,这种反弹的可能性应该说是在减少而不是在增加。因为2132点是沪综指的第三只脚脚底,890点是深综指的第二只脚脚底。这两只脚底的点位,对各类均线来说,其阻力意义更为重要。向上突破该两点位,不但可能意味着沪深第三、第二只脚反弹的卷土重来,而且可能意味着对第四轮大行情(6124点)后应可走出五只脚规律的破坏,而这恰是按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规律得出的具体走法指引。故从实际走势看,从在2132点和890点之下由最初的运行了7周延长至现今的11周,说明股市走势向第四只脚运行的概率在增加。

  唯一还有疑问的是:深综指虽在第二只脚之下但目前还在第三只脚(797点)之上运行。这种与沪综指走势又同又不同的运行方式,是告诉我们:沪综指应向深综指(向上)靠拢还是后者向前者(向下)靠拢?其实,这个问题之前也讨论过,当时只把该问题作为看似均衡的可能而提出。而从实际走势看(在890点之下运行周数的延长),在沪综指收市点位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深综指收市点位在下降,这就是说,深综指向沪综指靠拢的因素和概率在增加而不是在减少,亦即:沪综指在动态低位的情况下等待深综指靠拢的概率在增加。提高一个层次看,从两市综指目前的月K线走势和第三轮大行情下两市各自第三只脚后之月K线走势相比,可以发现这两者何其相似乃尔。从这个侧面,也可说明:两市股指向第四只脚运行的概率在增加。

  巧的是最近各类数据出得很多,利好利空皆有,但被解释为利好者为多。这就有一个对经济走势的客观判断问题。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认为,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仍很大,全球经济将继续陷入困境,世界经济复苏仍呈疲软状态,她呼吁美日欧及时落实政策承诺。这是因为美日都面临财政悬崖,且不是短期的、暂时的。而欧债危机还在发酵。拉加德的看法是较为客观的,这是该货币基金组织继今年7月、9日分别预测世界经济下行的第三次。这种预测不是从一国出发的,符合事实的,可信度较好。联系到一些人对中国经济走势的预测,很可能不是V型而是L型。可以说,中国经济不可能不受世界经济走势下行的影响。所有这些不可能不对股市走势产生实质影响,对深沪综指向第四只脚运行的概率投了增加因素票。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两件大事,似也支持了股指向第四只脚运行的概率在增加。第一件,光伏产业。今天传来美有关机构最终裁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惩罚性关税,这对中国光伏产业几乎是灾难性的,中国十大光伏企业欠债达175亿美元。在美光伏企业上市股价已从几十美元跌至五美元左右。中国政府已采取了紧急措施,让规模光伏企业发电进入电网,向其它第三国出口光伏产品。不管怎样,这给我们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迫在眉睫的良机。既然我们的民营光伏产业都为当地带来了产值、税收和就业,且一直受到当地政府的关照,为什么只鼓励出口而不鼓励在国内发电呢?这是意义重大的事情,有助我国新能源、绿色能源、可持续能源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实现,而不是大部停留在口头上。与此相应的是第二件大事:页岩气。页岩气是特殊的清洁天然气,美国开采页岩气的技术已较为成熟,美依靠原油进口的年代已为国内的页岩气开采和实际运用的战略转变所代替。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世界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另一方面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在日渐增加,开辟新的能源来源,已时不我待。无论是含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都不可偏废。页岩气开采招标的热闹,说明了中国人对此认识的提高和高度重视,愿中国开采页岩气技术的成熟能尽快实现,光伏发电能较普遍进入电网,拿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干劲,相信页岩气开采技术成熟的年限应会比美国更短,光伏产业也会因国内光伏发电而重新兴旺起来的年限比美国短。届时将迎来第五轮大行情的展开。

  面对全球严峻的能源形势和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均将新能源战略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产业迎来了产业大发展的机遇。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新装容量16.6吉瓦,较2009年增长129%,近5年的年均增幅达到63%。在全球光伏发电需求大好形势下,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最近10年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7.6%。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已达27.2吉瓦。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5年全球年新装光伏系统将达到43.9吉瓦。

  光伏产业链从桂料、桂片/桂旋、电池、电池组件延伸到应用系统等全环节。德、日、美等国占据硅原料生产核心技术,中国已突破世界万吨级高纯硅技术壁垒。硅片/硅锭生产技术主要分布在挪威、德国、英国和日本,但江西赛维LDK成为全球首家硅片产能跨入2000兆瓦门槛的光伏企业。2010年,伴随着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剧增,中国大陆2家企业电池产量并列全球第一。在发电应用方面,欧洲还是全球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市场。截至2010年底,欧洲光伏发电累计容量为13.2吉瓦,占全球总量的79.6%。从主要光伏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财政激励政策是启动光伏市场的主要动力。其中上网电价法(Feed-in-tarifD与直接资金补贴法是推动世界光伏市场强势增长最重要的途径,得到了多数发达国家的认同和采纳。

  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遍布29个省市,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北、江西等省市。国内光伏企业已经跻身国际大型光伏企业行列,其中12家海外上市,15家国内上市。中国光伏产业强劲的增长势头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快速形成。我国光伏产业经过爆炸式发展,已经形成了江苏、河北、江西、四川等几个光伏产业聚集区域。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13吉瓦,占全球总产量的47.8%,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二是光伏产业技术取得显著进展,设备国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内多晶硅料产能超万吨的企业就有两家,分别是保利协鑫和江西赛维LDK。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外国领先的设备,硅碇/硅片生产薄弱状况得到彻底扭转。光伏生产设备30%?40%已替代进口或部分替代进口。三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产业政策开始补位。2009年以来,国家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大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2009年7月,国家多部委印发《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然而,与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相比,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然存在产业链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机制不够灵活、应用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当前,机遇与挑战同在(见表一),我们必须认真思考,采取有力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开拓国际市场,狠抓技术创新,化危为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2光伏专利分析和技术展望2.1光伏技术领域专利分析作为新兴技术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处在高速持续发展之中,产业技术日益受得国内外企业、个人和科研院所的重视,特别是日本和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加紧该领域的专利布局。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已成为光伏产业的主要技术,而伴随着光伏并网发电的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迅速趋热。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已经显现。由于国内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强于中国企业,国内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合作,推进产业化进程。

  2.1.1强国加紧在中国进行光伏技术专利布局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本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强,而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正加紧光伏技术的专利布局,竞相占领我国专利技术市场。曰本三洋、夏普、佳能,美国应用材料和德国默克公司都加强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涉及产业链的多个领域。特别是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近几年的专利申请非常活跃,仅2007年就申请专利231件之多。日、美等国在华专利数量分别占到中国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专利总量的16.6%和12.5%。

  从专利申请的应用领域分析,当前国内光伏专利技术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光电器件、太阳能电力、半导体加工工艺、半导体基板、聚合物的光电应用方面。光电器件技术依然是国内光伏产业技术中最主要的热点技术。

  2.1.3国外企业光伏专利技术整体强于国内在华申请光伏技术专利的企业排名中,国内仅江苏常州天合光能公司挤入前十强,其余均为外国企业。国内企业整体技术实力落后于美、日、韩等国。

  国内申请光伏技术专利前三名的企业分别位于常州、上海、无锡等地,这表明长三角是我国最主要太阳能光伏技术专利集聚地区。

  2.1.5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明显强于企业中科院是国内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申请专利最多的研究机构,其专利数量达201件,是国内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常州天合光能的3倍以上;其次为南开大学52件,位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44件,排名第三。因此,国内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将太阳能光伏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推进产业化进程。

  加大光伏领域的研发投入,促进太阳能发电技术突破,扩大太阳能发电应用领域,是当前各国共同的战略目标。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整个光伏产业及技术研发造成极大冲击的情况下,光伏技术领域依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未来各项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记录将不断地被刷新。

  (1)光伏发电成本将持续降低。依靠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就可以实现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未来光伏发电将会有经济竞争力。但对于何时能够达到和常规能源电力成本相当的水平,各研究部门之间差别很大,乐观的估计是到2015年左右,保守的估计是2025年左右,光伏发电成本可以下降到1.5美分/千瓦时,和届时的电力销价相当(仍高于煤电电价,但差别不很大)。

  (2)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推陈出新。在晶硅太阳能电池原材料成本一多晶硅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各厂商纷纷转而寻求技术创新,从而使得研究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术成为近期太阳能电池产业新的热点。如利用碳纳米管代替传统硅技术,利用硅藻类生命结构开发太阳能电池,以及铜铟镓硒电池技术。

  (3)光伏发电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发电目前是一种较为成熟、可靠的技术,己经逐渐从过去的独立系统朝大规模并网方向发展。

  (4)硅材料用量大大减少。降低硅片厚度是减少硅材料消耗、降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成本的有效技术措施,是光伏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30多年的进步,太阳能电池硅片厚度从450?500微米降低到目前的100?180微米,厚度不及原来的1/4,硅材料用量大大减少,这对太阳能电池成本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

  (5)电池转换效率进一步提高。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1954年,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转换效率最高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为4.5%,而现今光电转换效率纪录被新南威尔士大学提高到43%。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晶体硅片生产为基础,在光伏产业链中游崛起,产业规模取得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已具备雄厚的实力。我省的光伏企业有50余家(2家海外上市企业),建立了“硅料一硅片一电池一组件”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投入也逐步增加。我省“十一五”时期的光伏产业投资总量在1200亿元左右,10多家光伏企业项目投资数额过亿,科技投入已达2000多万元。投资领域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硅料、硅片生产,以及中游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领域,产业链下游领域相对较少。我省还成功组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了我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学院一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建立了“中国光伏交易市场”,光伏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光伏科技投入总量小。“十一五”期间,全省仅2009年光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0.91亿元,而科技投入仅为2000多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9%。。河南、四川、江苏等省科技投入较大。

  (2)光伏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通过对中国光伏技术专利分析可知,从1983年至今,在国内申请的光伏专利总量中江西仅5件,占国内专利总量的0.19%。,涉及江西企业2家(表二所示)。

  (3)光伏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光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懂得科技知识、经贸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4)光伏产业链需进一步完善。迄今为止,江西光伏产业链涉及上游硅原料和硅片生产环节,中游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设备领域仍较弱,下游光伏应用领域正在布局,表明整个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

  (1)加大对光伏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年获得各类科技投入不低于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研发自投。鼓励并促成世界范围内的产学研结合,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光伏市场发展动力。加大光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继续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从中短期来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政府激励政策的实施仍将是开拓光伏市场的主要动力。

  (3)优化光伏产业布局,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尽快淘汰光伏生产环节中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加速对国内外企业的兼并重组。全面实施产业配套战略,稳固高纯硅、硅片等上游产业,扶持电池、组件、设备等中游产业发展,引导下游光伏应用领域的市场开发。拉长光伏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4)增强企业融资渠道,为光伏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光伏产业是一项新兴战略性产业,需要较强的资本投入。我省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助外,还需大力吸引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等多项资本注入,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光伏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5)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为光伏产业提供智力保障。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多方位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施行“人才、基地、项目”一体化机制,建立产业化基地,通过项目实施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为我省光伏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6)加强创新平台的培育,提高光伏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部级技术服务和支撑平台;加大光伏重点实验室、产业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光伏产业研发和创新水平。

  作者简介:吴琦(1981-),男,山东莱芜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053)

  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以来,能源的重要性逐步显现,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需求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枯竭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自1990年起了四次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而能源消耗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则是引起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3]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4]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这将严重制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举措。[5]

  光伏产业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能和产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也进入世界前列。但由于当前欧美市场需求增速放慢、国内应用市场开发不足、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等问题,我国光伏企业普遍进入了生产经营的寒冬期,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颖的能源供应模式,将会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光伏发电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也决定了光伏发电发展应用更适合分布式。[6]我国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也为分布式能源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需求仍面临刚性增长,同步进行的区域总体规划和分布式能源规划,将使建设更多的区域型或大规模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成为可能,为实现能源体系变革和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因此,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推进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建在用户需求侧,通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有别于集中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当地发电、当地并网、当地转换和当地使用,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以及长距离输电的损耗问题。但大多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需要公共电网的支撑,否则就无法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1)较小的输出功率。光伏发电的模块化特点,决定了光伏电站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同时项目经济性却不受影响。相对于动辄几十万千瓦乃至几百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大都控制在在数千千瓦以内,但投资收益率并不会低于集中式项目。

  (2)较轻的环境污染。除了需要考虑分布式光伏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的协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噪音,也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可部分缓解供电紧张。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用电需求最高的白天出力最高,但是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较小,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供电紧张状况。

  (4)可实现发电用电并存。集中式发电是升压接入输电网,仅作为发电电站而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要求尽可能地就地消纳。

  我国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示范项目,明确规定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贴。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我国分布式光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到2011年年底,我国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装机规模已达30万千瓦,“金太阳”工程的装机规模也已超过117万千瓦。而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要达到1000万千瓦。2013年,国家电网继2012年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政策之后,再次《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用户自己装置光伏发电设备,国家电网可以为其接入电网,发电量可以自用,多余部分也可以上网卖给电网。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受理分布式光伏报装业务119件,发电容量33.8万千瓦。

  (1)从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来看,供能企业若依赖单一能源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会受到地域、环境、成本等方面的限制。

  (2)从运营方面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划设计、施工规范和运营标准等尚不健全,可能会导致后续问题的集中显现。

  (3)在并网和配电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和配电均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分布式供应与集中式供能之间调配困难,难以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不稳定的缺点。

  (4)在发电业务许可方面,按照国家规定,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尤其是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法律规定与现实需要不符甚至相悖的问题。家庭分布式光伏主要用于自发自用,项目容量小且分散,不具备成为从事发电业务的法人主体的资格。因此,如果套用集中式发电的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尤其是家庭用户可能会因为经济性和便捷性的考虑,放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鼓励各类电力用户积极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做到“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优先支持在电价较高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支持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居民社区等建设小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需要,编制并执行国家及地方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规划。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发电与配电的协调发展。根据当地电力市场规划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合理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

  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行业规范,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市场秩序,避免恶性无序发展。健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构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监测体系,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监管力度。

  督促电网企业加强与分布式光伏发电配套的电网改造和建设,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网接纳能力。对于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电网企业负责接网及公共电网改造。对于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企业负责公共电网改造。

  督促电网企业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程序,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及运行的监管力度,构建简捷高效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系统,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及时并网。

  根据当地的光照资源禀赋和生产建设成本,分区域制定分布式光伏电站上网标杆电价。建立并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支付制度,电网企业按月向项目转付补贴资金,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到位。

  鼓励金融机构出台适合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信贷政策,创新有利于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技术创新。

  对利用建筑物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满足国家相关要求的情况下,简化项目申报和建设管理的相关程序。对未利用土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土地主管部门可以在土地规划、计划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途径,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配电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

  [5]江林.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国内外政策分析与启示[J].江苏电机工程,2013,32(3):66-68.

  董明珠此轮重磅推出的“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概念,固然希望拓展中央空调业务,寻找业务增长点,或许也有着以另类逻辑卡位“智能家居”的意图。热闹的造势声浪过后,果真会增加格力与互联网新贵们一掰手腕的筹码吗?

  家电产品的销售与房地产走势直接挂钩,过往十年,地产高歌猛进,中国家电业亦坐享红利,格力、美的、海尔等“明星企业”均迎来一波黄金发展期。

  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房地产走势非常微妙,房地产一旦进入下行周期,家电业势必殃及。格力以单品制胜,空调业务体量过千亿,需未雨绸缪,找到稳定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其一大战略选项即为商业地产精准定制产品。

  在国内地产品类中,商业地产增长态势依旧。根据仲量联行的预测,2014年亚太区的商业房地产直接投资额将达到1300亿美元,超过2013年1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2013年第四季度的交易额达到8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3全年交易额达到251亿美元,同比增长71%,中国市场迅速跻身亚太地区的第二大商业地产投资市场。

  格力相关负责人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文简称《21CBR》)记者,“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主要应用于商业地产项目,此轮营销请王健林背书,即看重万达在商业地产中的江湖地位。

  万达采用先招商、后建设开发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即与国内外一流的主力店商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共同选址开发,提前进行技术对接,按城市级别、项目地段等因素确定平均租金,该模式推崇产品体系的标准化。如果格力与万达能开发具有示范意义的模板嵌入其中,以万达的开发量,将极大助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的市场推广。

  能够吸引万达的首要理由是成本和收益。据长江证券的分析,格力光伏直驱变频离心系统装机成本仅为5.75元/W左右,较传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节约成本约36%;若考虑政府补助,一台400KW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投资回收期仅为3.4年,即便没有政府补贴,回报周期也仅为4.88年。

  其实,格力能说服万达的,不只是技术解决方案。作为空调一哥,格力线下专卖店已成为苏宁、国美之后的第三大家电实体连锁体系,尤其在三四级市场,其专卖店体系有着较好的市场美誉度,这正可直接切中万达对于商户的诉求。

  只是,高调的宣传声势之下,也难掩推进的艰辛。有格力内部人士向《21CBR》记者透露,目前“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尚未有一单正式成行,客户多在观望,即便万达也在洽谈过程中,据说原因在于该产品是2013年底才正式问世的新技术,“一般情况下,新型商用空调制冷方案的前期调研时间为半年左右”。据《21CBR》记者了解,迄今只有格力总部的大楼采用此技术,尚未有其他物业大厦采用。

  “光伏直驱变频离心机”于格力的意义,不只是掘金商业地产,更可能成为格力进军智能家居的切口。

  格力电器副总裁、总工程师黄辉向《21CBR》记者表示,格力智能家居蓝图“以能源和环境为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产品位置、用电情况、温度、用户使用习惯等信息,为用户建立数字档案,通过用电数据分析用电情况,利用云端优化为用户推送节能方案,还将拓展光伏技术的运用,“光伏技术在不断提升,未来玻璃也有可能变成太阳能中心。”黄辉如是展望。

  在完成以压缩机为主的空调核心零部件布局后,格力用心于光伏发电以及云端技术,旨在利用上游技术的制高点加强行业内的话语权。可以说,其打造“智能家居”的路数,与美的、海尔、长虹等多品类公司完全不同。

  以白电、小家电产品线最为丰富的美的集团为例,今后将系统整合旗下产业群和技术研发等优势资源,以传感、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为手段,发挥家电产品横向整合资源能力,实现全品类白色家电产品互联互通。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不同品牌产品暂时难以互联的状态下,产品线丰富的企业无疑更有优势抢占智能家居的接口。尤其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皆可以第三方APP等互联网手段来实现产品的“再定义”,即用户可随时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增加、替换所需的软件,为自己定制产品;而空调则是一个功能被固化的产品,难以通过互联网资源的整合而实现产品功能属性“再定义”,格力的智能化路径,很难通过整合其他品类来实现。

  “手机、电视这些终端与用户有着很强的交互性,更适合作为智能物联的核心。”创维集团副总裁、彩电事业本部总裁刘棠枝对《21CBR》记者如是表示。这些领域正被小米、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轻资产模式切入,行业陡起波澜,他们以多屏互动为概念的智能物联网布局一旦渗透到白电流域,势必削弱格力这样的传统白电企业在家居中的地位,影响其盈利能力。

  1839年法国学者贝克勒尔首次发现了光伏效应标志着光伏产业的诞生。1954年,伴随着第一块太阳能电池的问世,光伏产业拉开了历史的序幕。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产生阶段,1958年我国正式开始进行太阳能电池的研究,1959年成功研制实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雏形阶段,伴随着世界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北京、浙江、河南和云南等地的一些器件厂先后开始了生产单晶硅电池。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孕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各地开始引进国外的关键设备。这使我国的光伏产业的总产能达到4.5兆瓦,标志着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孕育阶段,产量逐年增加。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至今)快速增长阶段,伴随着国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大量需求,我国的光伏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

  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在经历了蓬勃发展阶段后,进入衰退阶段。我国光伏产业在2007年之前大肆扩张,在2008年之后产能集中释放。但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国外市场需求放缓,造成了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国内龙头企业纷纷破产重组,小企业也陆续停产。在欧盟实施光伏行动后,我国光伏电池开始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光伏产业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诸多风险。产业链上,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会产生技术风险;制造销售过程中还会因市场的不确定性产生市场风险;时局的变化会产生政策性风险。

  光伏产业链从总体上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包括多晶硅的提纯、制造单晶硅棒和多晶硅锭及切割生成硅片的过程,是产业附加值最高的部分;中游包括电池组件封装、配套部件的生产、形成整体的光伏组件;下游包括离网的装嵌电池模块和对电网企业的并网运行。

  1.光伏产业链上游——技术与产品价格风险型。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价值中,上游硅材料的提纯和硅片的生产技术门槛最高、产品附加价值最高,属于技术风险型投资环节。由于我国大批电池片和组件生产企业的投资建设,使得多晶硅的需求激增,价格也水涨船高。中游的疯狂投资更是拉动了全球多晶硅价格暴涨。相关统计显示,仅在2009年上半年,50多家企业在全国20个省筹建、建设、扩建多晶硅生产,总规模达到了17万吨,投资总规模超1000亿元。如果能按期完成全部产能,那么这些产能要高于全世界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当多晶硅价格暴跌时,由于国内低端生产者技术落后相对于国外企业毫无竞争力,所以只能纷纷停产整修。

  2.光伏产业链中游——市场风险型。光伏产业的中游主要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封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低,产品附加值也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出口盈利。我国众多企业纷纷投产封装电池,依靠国内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国际市场的强劲需求带动企业发展。随之产生了一大批的大型企业,它们推动着我们光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之后,在国际市场需求放缓的情况下,企业竞争加剧,产业价值锐减。200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就出现光伏产能过剩的情况,到2011年更是大批的中小企业倒闭。

  3.光伏产业下游——市场与政策风险型。光伏系统的应用位于光伏产业的下游,包括光伏并网发电、户用光伏系统以及光伏建筑等。虽然我国是光伏生产大国,但由于使用费用高、政府补贴不足、扶持政策没有跟上等原因,光伏产品在国内的使用率却很低。截止2012年底,我国并网系统的累计安装量仅约2兆瓦,独立光伏系统的累计安装量约33兆瓦,光伏发电的累积安装量不足全球的1%。过去,光伏发电与普通电价之间差价往往由国外政府补贴,使得市场空间巨大。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来自西方国家的光伏发电的价格补贴瞬间被削减或取消了,这导致光伏发电价格升高、市场需求大量减少、市场份额下降。同时作为我国光伏产品销售最大市场的美国和欧洲,相继对我国光伏产业开展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收取高额的惩罚性关税。这一连串的政策变动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几近灭亡。

  1.地方政府——光伏产业的催生剂。地方政府与光伏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利益相关者之间最复杂的。地方政府既是光伏产业的保驾护航人,也是将光伏产业推向深渊的始作俑者。在产业的最初阶段,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地方政绩,拉动地方GDP增长,同时提高就业率,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可谓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但正是在这些政策的保护下,企业对光伏产业发展前景的预期过于乐观,盲目跟风投资,使得行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扭曲。而非理性的投资、国际市场的突变等诸多因素使其无力偿还高额的负债。对于投资者而言这里应该反思的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便是政府的热心也应思量其中的投资风险,因为风险承担者终归是自己。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中央提出扶持光伏产业政策后,掌握着大量规则拟定权的地方政府凭借其可以快速拉动GDP,提高地方经济增长,提升就业率的优势迅速投资光伏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会疏于或者根本性地忽视本地方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长期宏观性的问题。不惜以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为代价发展光伏产业。

  3.国外政府的影响。国外政府对我国的光伏产业来说既是最初的拉动者,也是最终的扼杀者。自21世纪以来,光伏产业前景远阔。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支持光伏发电,对光伏产业进行财政补贴。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欧洲政府纷纷下调了光伏市场的补贴。这使得占全球光伏市场八成的欧洲市场的增速大幅放缓。其中,2010年的光伏市场增速为129%,而2011年仅为42%,增幅放缓超过60%。

  4.金融机构的加入与退出——金融风险导向。金融机构前期,投资在光伏企业创业初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2008年开始光伏产能过剩已经初现端倪,而中国各金融机构和银行并没有逐渐放缓投资,继续火上浇油,注入大量资金,导致过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伴随着光伏产业的衰败,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以及对光伏产业前景的悲观预测,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对光伏企业采取贷款收紧政策,不再给予新的信贷。面对迅速扩张的产能规模、下跌的产品价格、严重积压的库存,多数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还有一大批光伏制造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现象,面临破产重组的抉择。

  5.电网企业——光伏的潜在竞争者。光伏并网是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常规电网连接起来,一起完成供电任务。在我国光伏并网所占比例极低,这是导致我国光伏市场萎靡的最直接的原因。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难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如技术标准的无章可依、技术水平对电网安全的担忧。但其根本原因则是光伏并网侵犯了电网的垄断利益。对电网企业来说,一方面面对光伏发电的竞争,国家电网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升级电网,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会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在市场价格竞争中,国家电网企业也会受到很大冲击。

  掌握了新兴产业的高端核心技术就掌握了产业的命脉。如果对该环节失控,那么就会受制于人,处于不利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光伏产业应该重点发展产业创新能力,不能走在国外的基础上建立产业技术体系的老路,盲目追求生产力的快速扩张。减少成套设备的整体引进,结合产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对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技术攻关,注重核心技术与先进科技成果的引进,通过学、仿、创的结合,对关键设备进行国产化研发,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获得产业控制权,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政绩考核方面,需要从单一的以经济总量和就业率为标准的指标向更全面和长期性的标准转变。标准应增加政府错误引导的问责制,促使地方在制定政策引导投资时可以从长远和风险角度仔细斟酌。同时,在政绩考核标准中应该将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损耗程度加入考核标准,从根本上杜绝产业内部无序混乱的竞争现象。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促进企业优化整合,令产业技术更优、污染更低、规模更大,更加具有竞争力。

  目前,我国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较多集中在供给方面的创新激励政策上,如给予研发、投资支持等。在需求方面,市场的启动、优惠电价的力度并未及时跟上。我国可以学习发达国家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方法,并结合产业的自身特点,利用政策引导、技术革新等方式,逐个突破这些制约因素,以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张,来达到产业与市场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加紧光伏并网的步伐,打破电网公司的垄断,扩展国内市场的发展,使其在竞争中不断自我完善。

  光伏产业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吸收和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光伏产业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优厚的政策福利,吸引具有丰富经验的的海外专业人才;二是从金融、证券、高等院校等专业领域吸收人才;三是根据国内的需求情况,在一些高等院校里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后备人才。

  根据风险承担能力分担风险,把承担风险的大小作为收益分配的依据。有效地制约个人行为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应使企业的决策始终以公司盈利为目的。这样才能保持产业持续发展,避免出现利益由管理者带走,而风险却完全由地方经济和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来承担的现象。

  中国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具体改革方式。《决定》指出:“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对光伏企业而言,随着我国逐步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能与处于垄断地位国家电网进行公平的价格竞争。同时,还应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1] 张嵎喆.从光伏产业困局看战略性产业培育[J].北方经济,2012(2)

  [2] 傅晓.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探讨[J].企业文化,2012(7)

  [3] 张嵎喆,王俊沣.光伏产业困局的成因与对策[J].宏观经济理,2013(4)

  [4] 陈晓洁.光伏产业困境分析及对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启示[J].经济视角,2013(3)

  [5]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理论及发展路径[J].中国软科学,2010(5)

相关推荐
  • 主页.「耀世注册」.主页
  • 百事注册-唯一首页
  • 首页/天荣国际娱乐挂机/首页
  • 首页,「名人坊注册」,首页
  • 光芒娱乐注册-首选网页
  • 主页!『欧亿注册』!主页
  • 主页.『宗盛娱乐』.主页
  • 天运-平台-登录-注册 - 简书
  • 华宇注册平台-登录
  • 首页“万恒娱乐”首页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