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全站搜索
资讯详情
首页@盛博娱乐@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1-04 03:05   文字:【】【】【

  首页@盛博娱乐@首页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问题成为关系着一个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问题,被整个国际社会所广为关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在石油消耗中,汽车燃油消耗占据了石油消耗的重要比例,也是近年来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因素,但石油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的,其存储量极为有限。据估计,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储量仅能支撑到2050年左右,石油能源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各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该文就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是解决能源问题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虽然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等是世界各国的长期目标,但短期看来,传统能源汽车依然将会占据主流,因此在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在节能技术方面,近几年传统能源汽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的研究,高效载重汽车及其发动机技术的研究,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技术的研究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节能技术也是我国当前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研究的重点。目前,在均质压燃发动机技术、非活塞式内燃机技术、高效传动技术几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效的提高了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水平,此外在用车节油方面也有所研究,如汽车维护保养、机油添加剂等,也对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有一定促进作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早在“八五”期间就已经开始了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持续鼓励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尤其是“863”计划中,更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多个重大项目,有效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度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五大类。我国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即传统燃料与电能的混合能源汽车,这类汽车相较于传统能源汽车来说节油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且不需要专门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较大的商业化运营前景,如上汽开发的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荣威550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即已经顺利上市,一汽双电机重混合动力轿车和中度混合动力客车也开始投入运行。据统计,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25个试点城市就有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4万辆,2013年3月预计示范推广规模达到3.97万辆。而全球范围来看,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700万台,我国大力扶持的纯电动车由于受技术和产业配套的影响,至今销量一直较低,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将会成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传统能源汽车在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有效的降低了传统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水平,提高了节能效率。不过从目前看来,我国内燃机技术方面的研究同国际发达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柴油机多次喷射技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高压共轨道燃油喷射技术等方面。在高效载重汽车方面,我国目前应用于高效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大功率高效柴油机技术方面,高效载重汽车品种相对较少,缺乏系列化高效载重汽车的研发能力。此外,由于应用于轿车和轻型车的轻型高速柴油机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以及柴油品质方面的问题,我国轿车和轻型车柴油化程度还远远不足。

  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策略,在传统汽车内燃机技术无法满足石油消耗和碳排放需求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经过数年的努力,全球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从政策等各方面给于扶持,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但当前新能源汽车依然身处推广困难的困撞之中。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依然过高,在我国,既便是政府补贴后的售价同传统汽车相比也依然没有竞争上的优势,同类型混合动力汽车售价往往高于传统燃油车两三倍,而同类型纯电动车售价更高达传统燃油车的三四倍甚至更多。究其原因,与零配件未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等有关。另一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如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服务的充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既便是在试点城市也存在布点不均的问题,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服务范围覆盖能力,此外城市用地资源紧张,也影响了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受到了限制。此外,新能源汽车安全性问题还有待解决,如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还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还不完善等,另外保障新能源汽车稳定运行的一些关键技术也还未掌握。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能源问题与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被全球各国提到了战略高度。汽车作为重要的传统能源消耗产品,降低汽车的传统能源消耗,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节能与环保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规模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范围,不断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所占比例。

  [1] 张发龙,陈春菊,闫忠孝.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刍议[J].价值工程,2012(23).

  [2] 姜凯.十二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攻略[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常规能源的缺失及生态环境破坏给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结合新形势下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现状,本文认为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强推行低碳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以及推进农村四大清洁工程对农村能源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换给农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农业本身也加重了这种危害的蔓延,在加速气候变暖的排放源中农业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一方面,根据统计数据发展,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农业占比高达14.6%,农业排放主要包括焚烧秸秆、毁林排放CO2、森林草地耕地化(CH4、N2O、CO2)、人类化石燃料以及养殖出牧业(反刍动物、CH4)等为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说明了我国农村能源结构存在一定缺失。

  另一方面,工业“三废”、农药以及施肥等因素对耕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根据统计数据发现目前遭到污染的耕地高达1128万hm2,我国境内已有22%的耕地都存在著不同程度污染的现象,安全用水未能得到保障的农村人口已达到4.31亿人口[1]。

  上述原因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给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优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加速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形成了安全隐患。

  在加强农村低碳能源建设中应充分利用风能、生物能以及太阳等再生新能源来替换旧能源对促进农村能源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创建节水、节地以及节肥的循环立体农业发展模式,降低碳排放量,积极提倡具有较强保护性的少耕、免耕的耕作措施,促进植被将土壤的碳汇。此外,政府应加强扶持力度,提升民众低碳消费意识,实现碳的综合利用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节约能源意识。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低碳能源充分符合了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原则,对我国农村新能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行低碳农业政策过程中,应加强各级农业产生管理加强低碳意识的培养,制定测土配方施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中CO2、N2O以及CH4的排放量。在全面实行低碳农业一系列工作中主要包括测土配方,对氮肥等农用品的使用比例进行严格控制,提升农民环保意识与农肥施用水平;加强粮食蔬菜生产功能建设并提升建设水平,并将其作为节能减排的功能示范区;推进农业土地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大力开发冬季农业;加强农作制度模式的创新工作,建立农牧循环的种养模式,促进能源的有效利用;针对畜禽排泄物建立综合治理措施,并将其加入农村能源建设项目中,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的提升;针对农业污染治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农业示范区或农业示范基地,改善农业污染局面。

  沅江市赤山岛西畔山洲的农业基地可作为全国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的参考。西畔山农业基地在10年里,所有农户利用振频杀虫灯、植物源生物制剂以及石灰等绿色能源来治理虫害,将菜饼等有机物作为农用肥料,在农田耕种过程中都未使用化学农药、肥料以及除草剂等对土壤造成危害的物质。该基地总面积达95.2hm2,有机转换认证面积达到145hm2,属于我国较早的农业认证示范基地,生产了大量的黄花、茶叶以及柑橘等有机食品,并有93个品种得到了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有机认证,其有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我国农村能源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2]。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初期阶段,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能源紧张是其发展中必然面临的问题。我国发改委针对我国2004-2020年能源发展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在全国能源总体消耗比例中农村高达45%。如不加强新能源利用方式的开发,则农村占全国能源消耗的比例还会持续上升。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化害为利以及清洁能源的目的,清洁能源的持续供应对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发展建设中,沼气能源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并具备原料易取、经济性较高以及设备建设的优势,沼气经过发酵后所的沉渣与料液中具有充足的营养,可用来当作农用废料,同时该能源可将农村秸秆充分利用,建立“三相内循环沼气池”,通过该沼气池100kg秸秆生成沼气燃烧时,可达到45kg标准煤、15kg液化气的功能,该项技术不仅突破了传统沼气技术的壁垒,同时促进了产气效率有效提升且使用方法便捷,对农民发展经济具有积极作用[3]。

  沅江市在农村能源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绿色清洁能源,万子湖村全面安装太阳能路灯,城乡居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已达到4.17万户,建设农村沼气池投入千万资金建池2万余座,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沼气实现照明、做饭,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同时该地针对能源利用建立了长效机制,成立了农村再生能源服务中心,各乡镇共分布了30多个沼气服务站,形成了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服务中心,建立了农民技术人员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为农村沼气池的后续服务提供保障。

  开展“四大清洁工程”是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及农民用水安全,其主要是针对水源、能源、田园以及家园进行清洁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该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管理水源清洁工作,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建立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同时针对污水处理制定对应的生物处理方案;第二,加强能源清洁工程项目建设,主要是实行农村的“五改”工程即水、浴、厕、路以及栏(畜禽圈舍)的改造,以促进农村能源建设;第三,加强田园清洁治理工程,主要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实现统防统治的全面覆盖,科学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降低农药残留产生的危害;第四,加强监督家园清洁项目,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各地人口数量建立垃圾池与填埋场,同时配备相应的垃圾清运车辆和保洁人员,同引导人民开展绿化活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展绿化项目。

  沅江市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工程,首先,针对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开展40处安全饮水工程,改善了36万人的饮水质量,万子湖村解决用水安全投入了180万元资金建设农村自来水项目,三眼塘村针对污水处理建设了污水净化系统,同时加强河渠污染治理措施,改善水质问题;其次,新湾镇村建立了3万余座沼气池,200多户居民开展了改水、改路工程,427户完成了改浴、改厕工程,531户完成该栏工程,实现了人畜分离;再次,针对农村田园治理建立90个专业农药统治团队,并签约5万hm2农田面积,并建立了5个乡镇水稻测算区,根据实践评估,专业防治农田产量远高于农民自治农田产量;最后,全市农村乡镇建立6125座垃圾池与175处垃圾填埋场,73台垃圾清运车,613人保洁员,72%村农在闲置土地种植绿化[4]。根据该地实行节能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农村能源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节能减排、维护生态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大力实行绿色、循环以及低碳发展对人民生活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现状,同时说明低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以及推进农村四大清洁工程、加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村能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胡春荣,尚明瑞.甘肃农村能源建设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2013,04(05):9-11.

  [2] 范仁英,沈方玉,张顺.试论使用沼气在我国农村能源建设中的现状成效[J].中国农业信息,2013,04(05):144.

  众所周知,人类生存所依赖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进入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能源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而急剧减少,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能源专家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目前,业界对新能源的界定存在诸多争议,笔者认为,“新能源”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二是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改造而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对煤炭的高效利用,车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用新型燃料以及智能电网、新储能材料、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

  我国政府正在组织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并将于年内出台,按照该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达4万亿元,无疑将加快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本文拟就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作一些探讨。

  在新能源产业中,风能、太阳能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应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我国核电规模不到总能源消耗的百分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具有很大的空间,应该加速发展;我国的生物质能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基于这些因素,我国新能源发展要步入快车道,各种新能源技术应全面发展、不应偏废任何一种。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大规模投资建设了数十个百万千瓦级的风力发电场,并陆续并网发电。华北的内蒙古、河北省、东北的辽宁省、黑龙江省,西北的新疆、甘肃省、陕西省,西南的四川省,华东的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华南的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等地,风电机组高高矗立在陆上、海滨,风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主要通过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暖房、太阳能发电等方式。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我国比较成熟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产业近年在我国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底,全国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近6000万m2、太阳房2000万m2、太阳灶200万台。为促进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近年将这一产业的能效标识制定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太阳能利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持该项目标准的制定工作,特别是中国财政部出台了十大措施助力产业发展,其中的“金太阳”工程,为太阳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核电建设有利于我国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核电也是我国保增长的重要投资方向。近10年来,我国核能发展的成果是举世瞩目的,目前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装机容量达870万千瓦,主要分布于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沿海地区。按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投资3000亿元、装机容量达4000万kw。核电面临大发展。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所谓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是世界第4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我国地广人多,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常规能源不可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生物质资源,研究新型转换技术,开发新型装备既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减少排放、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如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气化生产燃气、气化发电、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能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将产生巨大的能源效益。

  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迅猛,节能工作也在同步展开,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能源短缺,节约了资源,并形成了一批新的产业。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风电设备制造技术落后,对风能开发产生严重制约:我国只有近70家企业进入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行业,且只局限于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风能领域的电机制造技术主要被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四国(挪威、瑞典、丹麦和芬兰)掌控。目前2.0~3.0兆瓦的风机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机型,但国外风机生产巨头为保持其技术的垄断性,不愿意向我国输出2.5兆瓦以上级风机制造技术,也没有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因此,我国风机制造商多数采取购买国外风机公司生产许可证的方式,引进的机型主要集中在1.0~1.5兆瓦,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为此,国家应该做一些战略性的投资,重点扶持风电设备制造技术开发,满足风电快速发展需要。

  我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趋势。目前,光伏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提纯技术,这一技术长期以来基本上依靠从日本和德国进口。即使在日本和德国开始向我国输出硅提纯技术之后,我国还是面临着“技术租借”这一瓶颈。根据规定,只要我国采取类似的工艺设计和制造流程,就必须向出让国交纳技术转让费,这相当于用太阳能光伏每发一度电,国外技术就会从中拿走0.1元钱,这里面还不包括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费。加强我国自主技术的开发,刻不容缓。

  与风电一样,核能的发展也存在巨大的隐患:核电的核心原料为铀,但我国储备少,需要进口,产业发展一旦上规模就容易受制于人,此外,核能技术也主要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另外,由于国内业界对核电发展思路不统一,有三条技术路线在同步实施,在部分关键配套设备中,国内厂家自主的能力依然不足。“技术是自己的、设备是别人的”现象还很普遍,成套的设备还无法制造。解决核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整体制造业来说,既是一次大挑战、又是面临的千载难逢的大机遇。

  开源节流,是新能源发展的二个方向。开源,总有这样那样的发展障碍,节流却容易得多。中国财政部“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支持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都朝向节能。

  而人们能源消费观念的改变,将决定政府“节能”工程的效果。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全民节能教育,推广“绿色能源”、“绿色照明”、“ 绿色电器” 多项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制定节能中、短期对策,向低能耗产业转型,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节能的良好氛围。

  自2008年以来,全世界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政府在思考拯救经济的同时,也在为实现能源自主而积极努力,可再生能源、核能和节能技术成为了各国积极发展的对象。特别是对发展中的中国,能源问题更是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面对这一世界难题,中国到了全民觉悟、共同努力的时候了!

  当前,由于不可再生资源递减的速度在逐渐加快,人们开始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利用。传统的汽车运行主要依赖于石油,因此,新能源汽车是在此环境下所产生的。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是符合人类生存规律的,它实现了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愿望。

  什么是纯电动汽车?是指用电能替代燃油汽车,先通过蓄电池积蓄电能,再通过电能驱动轮轴,最后汽车可以被驱动。无论是在操作上还是外观上,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然而在驱动以及动力方面却有所不同。电能属于可再生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噪音也不是很大,在汽车制造业,它属于一种比较重要的对能源进行提供的方式,由于纯电动汽只依赖动力驱动系统来驱动汽车,因此,汽车的结构并不是很复杂,发生故障的机率也不大,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尽管纯电动汽车具备许多优点,但是尚未在城市中普及,同时也不具备完全取替传统燃油汽车的条件。现阶段,纯电动汽车的电能来源主要来自于电池,然而电池的蓄电能力并不是很强,由此可见,要想使纯电动汽车实现普及,必须使电池提供电能的技术得到提高[1]。

  由于纯电动汽车在提供电能方面还有很多缺陷,因此,只有在短途、电能消耗不高以及动力驱动要求较低的环境下才能使用。由于电池的蓄电能力并不是很强,电能耗尽以后,需要将电池进行充电,然而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充电的,这种情况也制约了纯电动汽车的普及。基于以上情况,混合动力汽车由此问世了,这种汽车的出现把纯电动汽车中的电能问题以及驱动问题得到了解决。混合动力汽车包括两种驱动系统,一种是传统的发动机驱动,另外一种是电力驱动,混合动力汽车重改了燃油系统以后,经济性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同时排放量也被缩小了。这两种驱动系统既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工作又可以独立工作,经济性的有效提高以及排放量的减少都是通过这两种驱动系统进行同时工作而实现的。这两种驱动系统与中枢控制系统相结合,经过协调以后,并且结合传统燃油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填补了两种汽车存在的缺陷,由此可见,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有很多污染源,尤其是汽车尾气,其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然而仅仅依靠现有的技术还不能有效的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前美国总统在国会上曾呼吁要把汽车尾气污染以及依靠石油的问题得到解决,因此,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使用新能源汽车。所谓的新能源指的是氢燃料电池。这种车对发动机的要求并不高,因此不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用它来代替传统的燃料资源是非常符合条件的。氢燃料电池车驱动轮轴时同样依赖电动驱动,电动机所产生的动力是通过氢气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最终产生的电流而产生的。反应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然而产生的热量并不是很大,无任何污染源,能量的转换率也不是很低,因此,其起到的环保作用比较强。

  人类最早从大自然当中获取的能量就是太阳能和风能。由于这两种能量的来源比较充足,使用起来又很方便,而且又属于无限资源,因此,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逐渐研究在汽车上使用太阳能来提供驱动力,当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当中,太阳能汽车的被利用价值应该是最高的,并且也具有^好的发展前景。利用太阳能来驱动汽车,不存在尾气排放的问题,因此,能够有效解决汽车尾气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问题。相比较而言,太阳能汽车是不需要能源成本的,并且利用率非常高,然而传统汽车的能量利用率却很低,因此,太阳能汽车应该属于新能源汽车当中的重点发展对象。

  相比之下,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远远不及西方国家,因此,汽车制造技术也没有西方国家先进。然而我国人口的数量较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的销量也在猛增。

  在我国的汽车产量以及销量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方说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因此,新能源汽车开始越来越被受重视,现阶段,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a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尚处在起步阶段,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中,混合电动车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

  我国相关的汽车规划中曾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分步进行的,逐渐降低传统燃料汽车的生产量以及销量,短时间内,利用混合动力汽车来带动其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把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代替传统汽车的过渡阶段,把长远的发展目标放在纯电动汽车上面。截止到目前,我国所使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天然气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都很高,单纯依靠一家汽车制造企业是很难实现目标的,由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比较多,并且都有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因此,要想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是很难的,除此之外,企业之间还存在激烈的竞争以及地方保护等情况,我国尽管做过产业调整,但是也无法与国外的汽车产业相抗衡。如果汽车生产商只生产自己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是很难达到统一的,同时发展步伐也不可能一致,国内的汽车品牌在生产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核心技术尚未成熟,它们通常都采用与国外知名汽车品牌进行合作的方式来生产和销售,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我国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给予汽车生产商较多的补贴,因此,有些汽车生产商也是为了拿到国家补贴才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研发和销售的。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环境污染并且节约能源,新能源汽车将逐步由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这也是汽车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我国已经开始逐渐的在使用新能源汽车,但是想让其达到普及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在技术上还有待研发,技术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发展空间是相当广阔的。

  【摘 要】近年来,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商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关键词】新能源;混合动力;政策补贴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产量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2016年2月,新能源销量接近3万辆,同比增长4倍,市场份额也接近2%,回归到2015年9月、10月的水平,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私人消费市场的逐步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真正长期可持续地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1、混合动力车是先驱者。混合动力车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两个系列:传统式油电混合和插电式混合汽车两种。2、纯电动车是追逐者。纯电动车是全部依靠电能来驱动的,一般都是电机驱动。理论上讲是无污染的,但是蓄电池需要研制能力密度高和充放电次数较多,最重要的是价格要低廉的。这些问题都间接地限制了它的发展和普及。3、氢燃料电池车是观望者。一般情况下是用常态下的氢气与高压下的空气进行反应,但由于它的成本较高和其他诸多的问题都直接制约了它的发展。基于环保性、能源安全性等原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自201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以及科技部等各大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价格上的高额补贴,以及不限行不限号等政策优惠。具体来看,为了从经济性上培育产业需求,提升产业空间,国家对于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以及燃料汽车给予了不遗余力的财政扶持,并且明确制定了未来五年补贴逐步退坡的路线图。从现阶段情况来看,燃料汽车尚未实现产业化,而充电式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仍将是市场未来发展的主流。在中央对地方基于新能源汽车推广要求的激励及考核的双重压力之下,地方政府纷纷推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各项优惠政策,并且自前年以来,许多城市启用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标准达到与国家补贴1:1的水平。具有代表性的一线年出台全国首个针对纯电动专用车的财政政策的城市。总体来说,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5-2020从数量上给出了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明确目标,制定了一系列补贴优惠的扶持政策,从国家战略层面赋予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的绝对高度,体现了其坚定的决心和态度。从全国政策推广情况来看,大部分地方政府与中央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步调,体现了在产业政策的落实上,地方对国家政策的高度执行力。我认为,政策补贴从下游需求端推升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景气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和运营,推动了动力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从全维度拉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火爆,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开始就得以快速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最强有力的原因和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根据最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17年国补按照计划退坡20%,地补不高于国补的50%。但由于此前地补是按照国补1:1的比例配套,这实际上意味着,电动汽车总补贴降幅度高达40%以上。为应对补贴的大幅下降,有不少车企选择自掏腰包弥补消费者,但笔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其所售车型也出现了一定幅度上涨。我认为,政策的扶持是新兴产业在成长初期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对于培育新产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后期政策在新技术趋于成熟后逐步退出,以及补贴相应合理下降是考虑到市场发展的自身规律,符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补贴退坡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失去了动力。从2016年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面临着诸多亮点和政策利好,值得期待。首先,政策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运营的扶持,包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租赁金融、网络约车运营“合法化”、鼓励并约束政府等机关部门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政务采购和使用,鼓励货运、物流等专车使用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运营有望接力新能源汽车销售成为下一个增长点。第二是充电网络作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薄弱环节在政策推动下将迎来快速发展。从2017年3月各地的新政来看,山东、四川等地将大规模建设充电站和充电桩,海南等省份对充电设施按充电电量给予运营度电补贴。而通过以上两点同时又反作用于新能源汽车前端生产销售,形成正反馈。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提升消费者体验,新能源汽车运营的兴起加速用户习惯培养,以及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些都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在汽车产业中的比重。总体而言,我认为,政策的考虑是全方位的,给予新能源汽车的扶持也是多维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退坡影响并不足虑。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结合实际生活和现阶段的情况得知,很多的新能源汽车都无法正常普及和引用,但可以从下面的三种新能源汽车上下功夫。1、纯电动车。当前世界范围内纯电动车正处在逐步攀升的上升阶段。当今技术越来越发达,电池的发展突飞猛进,给电动车的普及带来了可行性。但是电池的回收和二次污染问题也要注意。另外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因为充电处和换电站之类的设施只有国家支持和出台相应的政策才能实行。2、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车本身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技术相对成熟,因此适合推广和过度使用,但是因为要增加蓄电池和动力装置,无疑提高了它的成本,造成价格久高不下。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3、氢燃料电池汽车。它也是以“氢”为能量来源,是终极环保车。但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较于其他几类新能源汽车来说也是技g难度最大的一种。即便是在巴西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大国,其80%以上的汽车使用的也是乙醇,而非氢燃料电池。若其技术上获得质的突破,那么氢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未来新能源电动汽车最为抢眼的一类。三、未来发展的困难及突破点尽管十三五规划为我们勾画了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但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阶段性的问题和困难:1、安全性方面,作为主流的动力锂电池技术路线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仍然存在相对的劣势,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充电发生自燃等安全事故及隐患倍受市场关注。而对于整车厂商而言,电池管理系统的组装检测和系统集成能力同样重要,其质量要求和检测工艺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尽管国家政策补贴退坡是必然趋势,符合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但未来补贴退坡对于新能源生产制造商所带来的冲击而言,仍然需视个体企业技术路线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提升速度滞后、市场反应较慢的中小企业成本的控制能力将受到市场的考验。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及地方财政收紧,近年来地方补贴的力度、出台时间等的落实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也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3、充电网络的建设速度不及预期。预期今年充电基础设施将大幅新建,但如果在年内充电网络的投资建设速度不达预期,仍将制约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放量增长。4、锂电池技术水平是决定一辆新能源汽车使用性能的核心。相对来说,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新兴成长阶段,各项技术性能尚不成熟。除了安全性的改善,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耐受性、循环充放电次数,使用寿命等性能上的改善还有待提升。【参考文献】[1]李晓华《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赵胜全 袁新 《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自开展鉴定工作以来,共组织30478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通过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23982人,其中:沼气生产725484人,合格人数19580人,(初级沼气生产工14631人,中级沼气生产732人,高级沼气生产74830人,沼气技师79人,高级沼气技师8人);节能改造工:培训鉴定1106人,合格初级节能改造7813人,高级节能改造72人;生物质能利用工培训鉴定人数417人,合格人数173人;农业环境监察员培训鉴定人数3016人,合格人数2687人;培训管理技术干部154人等。

  培训鉴定工种由最初的三个增加到沼气生产工、农村节能员、太阳能利用工、生物质能利用工、环境监测员等五个工种。培训鉴定范围覆盖全省11个市、96个县(市、区)。截止2011年底,全省累计举办新技术培训鉴定130期,培训鉴定农民技工30478人,其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达23982多人。其中:太原市1312人、大同市966人、阳泉市102人、长治市2910人、晋城市2432人、朔州市1443人、晋中市3409人、运城市3566人、忻州市1963人、临汾市3643人、吕梁市2245人,这些持证技工在全省实施以沼气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中,发挥着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体来说,我省农村新能源技能人才队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培训人才多,生产一线人才少;一般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理论知识人才多,用武之地人才少;单技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

  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热,极大带动了泥工工价的上涨,再加上天气和管理上的原因导致许多技工难以连续作业,容易误工,不少持证技工选择从事建筑和装修工作,一度出现“跳槽”热,由此造成沼气生产工流失;据调查,有68.9%的人力资本流失是因為待遇过低,所以薪酬问题成為留住人才的重中之重。已严重威胁到事个沼气生产工的稳定,直接影响到沼气事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我省的技工面临老龄化,年轻技工稀缺,如何完成新老更替,维护技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已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在岗技工高中以上才四分之一,初中和小学的占全省的四分之三,无法开展理论上的传帮带活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退出建设一线,他们的养老医疗保障问题和其他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有的市、县农委领导对农村新能源技能人才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把人才作為资本来运作,缺少对人才的渴求感和危机感。对人才工作的政策不多、不优,对引进人才工作提供支撑和保证的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省的沼气建设由户用型向大中型进行转变,新的能源全面发展,对各类技工的需求量也随着任务大幅增加,為此对现有技工进行升级和技术更新培训亟待加强。

  由于政策的原因,优秀技工在收入得不到保障,导致沼气用户服务跟不上;比如建设一口沼气池建设时间需要5~6天时间,加上宣传发动、边建边停、农忙时耽搁等因素。一名技工年建沼气池30~40口,每建一口按350元工资计算,年工资在1.6万元左右,减去全年沼气建设的差旅费,实际收入在1万元左右。而同比在当地建筑技工日工资120~150元,年收入在35000元左右,现在户用沼气在全国都处于收缩期,建设任务更小,沼气技工与建设技工相比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年老的技工可以说是勉强度日,确实无法满足技工养家需要。

  而且建设沼气池是计件工资,建设工作不连续,收入低是不争的事实,造成技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迫使部分技工外出打工或转入装修和房地产等高工资行业。

  部分基层农村能源部门的管理人员并非是专职或长期从事农村能源工作,理论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对当地沼气建设指导与管理能力偏弱。2006年~2009年期间,全省户用沼气建设数量逐年增加,建设任务繁重,而实施时间又比较紧张,个别县(市、区)把主要精力放在突击建池上,过于强调建池速度,对于建池的质量把关不严。

  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為了完成建设任务,没有按照省里明文规定建池者必须是持证技工进行施工,而是大包大揽给一些工程队,存在着无证施工的现象,造成部分沼气池建造时不按技术标准操作,在具体施工中随意性较大,建设中重数量轻质量,不能达到建一口成一口用一口的要求,而是千万百计找理由来开托自己。

  沼气生产技工长期与水泥灰砖、人畜动物粪便為伴,哪里脏就在哪里钻,环境又脏又臭,工作又苦又累,没有穿过干净衣服,特别是在新池建成时的首次填料和用过一段时间以后的沼气池大出料时需要技工跳进池中作业。因此,专门从事沼气建池与后期服务管理的技工往往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四季一身味”,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受到社会上部分人包括农户的偏见和歧视。

  截止2011年底,全省户用沼气70万户,乡村服务网点达到3112个、县级服务网点74个、市级服务体系11个。但沼气建设用户分布相对零散,且交通条件差异大,老百姓观念落后,有的农户不相信科学,挖坑动土还请人看一看,选择一个好日子来挖池体,造成沼气生产工在建设过程中的费用加大,耗工费时,建一口沼气需要8~10天的时间,有的还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才能建设完工,对技工的收入降低,严重影响其投身其中建设的积极性。

  现在各级政府对农村新能源实用人才的所思、所盼、所能、所愿掌握不够,很多人由于受到收入的影响,持证技工难以实现服务,沼气服务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农村新能源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相当一部分农户想建户用沼气,找到农业部门申请,但得不到资金上的支持,造成建池农户负担过大。这是由于国家给予了建设资金,但没有配套相应的管理经费,致使市、县两委难以开展工作,不同程度影响沼气的局部发展。

  还有一部分农户有带动群众发展的能力和意愿,但由于缺乏政府引导,缺乏作用发挥的平台,导致“英雄无用武之地”。建设好的沼气池由于诸多的原因造成服务不到位,技工到位难服务现象,有的地方服务网点形同虚设、名存实亡。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节能减排致富观念滞后,跟不上发展的形势,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习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思想解放力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沼气用户在使用和管理维护上依赖思想存在,导致使用率上不去的。

  新能源发展迅速,且投资成本较大,操作相对麻烦,受到其他能源的替代(电磁灶)。

  农村新能源技工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只有建池才有收入,多数地市上门服务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导致部分技工对农村能源行业丧失信心,看不到希望,与自己的期望值相距太大,而出现跳槽、转行的现象。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实用人才,农村人才兴则农业经济兴。要以实施“农村技能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為载体,不断增加技能实用人才总量,改善实用人才结构,提高实用人才能力,為促进全省农业发展、农村兴旺、农民富裕,实现我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為气化山西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对此,各级环能部门必须发挥引领方向、宏观调控、服务保障等功能,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教育培训,创新体制机制,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充分发挥农村技能实用人才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山西省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文件要求,各级要制定农村新能源人才开发工作长期规划,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农民素质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工作措施,真正将农村新能源技能人才开发工作作為推动我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為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规划有目标,措施有保障,落实见成效。

  首先,依托省技能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进行培训鉴定,扎实推进农村新能源技能人才培训。突出培养技术骨干人才、农村实用性人才、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真正带动我省的产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增效,充分拓展农村新能源的综合利用,為气化山西、服务农村可再生这个行业做好人才的支撑和创业增添后劲。

  其次,根据我省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当年任务安排和农村新能源技能实用人才的需求,制定年度培训实施计划,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技能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建立以036鉴定站為主的培训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培训联席会议,研究我省以沼气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师资、设施、经费、培训对象等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培训合力,增强培训效果。

  严格国家职业标准,重点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实操作技能培训。实操技能培训是重点,结合工作实际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注重对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培训,使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摒弃了单一的、大锅饭式的培训,采用“量体裁衣、区别对待”的方法,根据地域的特点,安排带有地域方言的老师讲课,充分调动该地区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交流、思维和情感状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理论讲解要求老师必须有PPT(幻灯片),严格按照农业部的行业标准进行教学,结合现有装备及模型等,把复杂的工作原理变成直观、简明、便于学员理解的通俗语言授课。

  我们加强了实用技术的培训,采取有经验的企业和从事多年的沼气技工进行现身谈体会,把真正所需的知识传授于学员,克服书本化和教条化的授课方式,确实使每一个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我们在培训内容上不一味追求大而全、单一化的培训方式,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因人施教,突出重点内容。例如:村干部主要突出管理知识、日常维护和操作使用為主,生产技工主要掌握和运用发酵装置运行维护、输配装备运行维护、使用装备运行维护、配套装备运行维护及三沼的综合利用為主。為此我们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了“菜单式”,由学员点学习的内容,确实达到学有所获的效果。

  克服培训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方式,大胆的探索培训模式,针对农民文化素质低的、理解能力欠缺的实际,改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操的教学形式,尝试了先观看视频、后理论的模式,其程序是:观看视频-培训兴趣-理论讲解-分组讨论-强化吸收-理论考核-实操作业(问答与实践)的培训过程,进一步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力争在有限的培训时间里使学员不仅获得更多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為我省提高户用沼气使用率打下了基础。

  增强农村新能源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我们各级部门只有通过比较规范的培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农村新能能源实用人才。要通过办夜校、办培训班、师带徒等方式,结合“阳光工程”等现行政策进行辅导。对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户,着重让他们掌握一些易学、易记、易操作的“短、平、快”日常实用技术;对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党员和,着重培训他们会管理,会建造、能操作和专业基础知识等的实用技术;对企业法人和大中型沼气站着重进行安全常识、日常管理维护、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全方位培训,推进我省以沼气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為技能人才创业增添经济活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省坚持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两手抓的方针,既通过理论培训讲授规范的国家标准和技术,又通过实践操作练习确保学员具备实践建池能力。严格执行培养标准,培训教材使用统一国家统编培训教材;师资由省农村能源办受聘专家以及基层农能系统有技术水平、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考评人员由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证书的考评人员担任;理论考试采用从国家试题库抽取的A、B试卷,实操考核由考评人员现场打分。

  继续完善全省农村新能源技能实用人才信息库,全面掌握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布局等动态变化,及时对人才资源开发进行预测和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為充分调动农村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多元化激励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原则,培训鉴定范围、内容、方式、申报条件和鉴定程序。并严格执行“五个统一”的原则,即教材、报名、题库、考核、发证等“五个统一”。做到公正、公平。同时规范培训、鉴定工作的档案管理,严格原始台帐的记录、存档使用程序。对参加培训、鉴定考核人员的档案资料按培训工种分类归档,做到培训、申报、考核、发证、报表、试卷、评分表资料齐全,使档案管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二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切实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水平、综合能力和社会形象,促进我站鉴定工作向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发展。

  我站关键是要提高农村高技能人才能力素质,必须拓宽知识面,力求实现一专多能,不断充实干部和高技能人才的知识素养,这就需要大力实施干部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不断加强学习,培养服务技能于一身的骨干力量,使之成為我省农村能源建设的领头羊和生力军,结合服务网点的试点建设,给高技能人才搭建更好地服务平台,使其能為我省可再生能源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针对我省不同产业结构、家庭成员数量和素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行之有效的科普培训,使农村沼气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地头,让广大农户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再培训,加大沼气生产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做好沼气生产工的晋级培训,培养一批与当前形势和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能队伍。在具备一定规模的沼气村,大力实施“一村一个明白人”的培训计划。

  吉林省能源相对匮乏,一次能源自给率只有50%。能源不足成了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近年来,吉林省结合本省资源情况,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突破口,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风能是吉林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资源,吉林省有两个地区处于中国风能资源密集的“三北”地区。据统计,全省风能有效蕴藏量为6920亿千瓦时/年,风能密度为60~70瓦/平方米。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坚实的风力发电产业基础。截至2010年2月,吉林省风电场达17座,总装机容量达140.9万千瓦,占吉林省直调装机容量的12%。吉林省已开发的风电场主要集中在白城、松原以及四平等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场地以退化草场和盐碱地为主,风电资源相对丰富,适合风电大规模连片开发。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具有一次性投资、维修简单和受益时间长等特点。在西部地区,利用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满足了居民生产、生活及通讯等方面的用电需求,其研究的小型风电提水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部分地区应用推广。风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吉林省继火电之后的第二大电源,为优化吉林省能源产业结构做出了很大贡献。

  吉林省属于太阳能可利用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约为60%。太阳能资源分布由东向西呈增长趋势:东部山区的抚松、靖宇一带日照时数为2000-2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0%-55%;中部的长春、四平一带日照时数为2600~27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65%;西部的通榆、大安以西日照时数在29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65%以上,是吉林省光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目前,吉林省太阳能主要有三种利用形式:(1)被动式太阳能保温房,用于改善农村居住条件,节省冬季采暖耗能。(2)太阳能热水器,主要为生活提供热水,以供人们生活需要。(3)太阳灶,主要是用于烧水和做饭。近年来,吉林省在试行推广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太阳能热水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深受农户的欢迎,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发展态势。尤其对农村而言,太阳能利用的成本不高,经济效益较显著。仅“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就推广被动式太阳能保温房16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1.81万台和太阳灶574台。每年节约标准煤约3.2l万吨。2009年7月,吉林市昌邑区的总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并网发电,发电量达320万千瓦时/年,填补了吉林省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的空白,标志着吉林省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生物质能利用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气化和液化燃料、沼气利用以及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被喻为可利用的绿色煤炭,是未来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虽然矿物质能源缺乏,但其拥有大量的生物质能。作为农业大省,在发展生物质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吉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蕴藏量。其拥有的大量的农业副产品、剩余物和废弃物等可以用于能源开发。吉林省是玉米主产区,每年的玉米秸秆产量有2000多万吨。其次,吉林省具备开发能源农业的科学技术。目前,它已经掌握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可燃气的技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技术的开发也有了显著进展。吉林省在燃料乙醇推广使用方面位居国内前列。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包括发电和直接利用两个方面。世界各国利用地热能的经验表明:高温地热能(温度大于150摄氏度)主要用于发电,发电后排出的热水也可经过逐级多次利用;中低温(温度小于150摄氏度)的地热能则以直接利用为主,多用于采暖、农副业、地源热泵和医疗保健等方面。

  近年来,国外对于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十分重视。因为利用地热发电,热效率一般只有6.4%~18.6%,大部分的热能被白白地浪费,其对地下热水或蒸汽的温度要求一般都要在150℃以上,否则,将严重影响其经济性。而地热能的直接利用,不但能源损耗小,并且对地下热水的温度要求也低很多,在150℃~18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利用。另外,地热能的直接利用,技术要求较低,所需设备也较为简单。因此,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十分迅速。

  新能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新能源要想大规模走上历史舞台尚需时日。造成该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尚不具备能够为新能源需求创造条件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国内外皆如此。

  有一份调查报告称在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将整个城市加油站全部转变为加氢站的想法之后,相关机构曾对这方面的投入进行过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按照每2英里距离建一个加氢站的标准进行,要将美国10个重点大城市完全覆盖需要巨额投资。由于新燃料的开发需要石油公司付出大量资金,而付出在短期内又难以得到理想回报,石油公司态度不积极也就不难理解。国内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中央电视台曾公开报道深圳某小区住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遭小区物业公司限制的案例,原因是居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使物业公司的利益受损。

  从中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看,要让全社会在发展新能源问题上达成认识上的一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和组织能否放弃当前利益寻租,树立正确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观念。要取得这样的共识,仅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其难度客观存在。

  从国内情况看,系列重大技术障碍已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有关该项产业的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大规模工业应用之间还有距离。以风力发电为例,风力发电的核心部件,如当前流行的兆瓦级风电机组还依赖进口,这使得风力发电成本无法进一步降低,也在根本上阻碍了风能发电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通过直接引进风电机组技术,具备了参与产业经营的条件,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由于缺乏技术与经验,引进的设备风机出现水土不服,试运营并不顺利,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外,生物质直燃发电的锅炉、太阳能光电所需要的多晶硅原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设备和材料,我国也基本依赖进口。

  再以生物质能源产业为例,目前技术难题仍是制约生物质能源产业的主要因素,有关该产业的一些核心技术在国内仍然是空白。从世界生物资源产业化经验看,生物质能源开发与高新技术有着较大的相关性。当前我国生物质能源加工利用技术集成化和成熟度不高,生物转化和加工效率低下,生物技术转化工艺难以实现规模化。同时,大型精密设备需从国外引进,国产化水平不够,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是制约新能源产业化的“瓶颈”,需要克服。

  新能源产业运营成本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够,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产业发展空间。 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且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确实是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多数新能源产业运行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生物质发电和风力发电成本为煤电的1.7倍,光伏发电成本更高,约为煤电的10倍,成本居高不下严重抑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市场容量的狭小又进一步缩小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的空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步伐。所以发展新能源必须想方设法促进其规模化和产业化,只有这样,方有可能打破成本壁垒。

  从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障碍不难看出,吉林省能源相对匮乏,这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然而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决定了其拥有相对丰富的新能源。由于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着体制、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障碍。制定相应发展对策,引进新技术,完善新能源产业市场体系等,政府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应该有所作为。在对吉林省新能源项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才能真正的促进吉林省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

  济南市开发利用新能源起步较早,现已初具规模,尤其是太阳能产业发展较快,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已形成较大规模,基础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批以力诺集团、桑乐公司、华艺集团为龙头的骨干企业,开发了高温金属镀膜管、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晶硅原料提纯等一批国际先进新技术,除此以外,济南市在风电装备、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

  太阳能利用主要包括热利用和光伏发电。在热利用方面,提出了建设“阳光济南工程”。目前正在实施“生态富民行动、阳光屋顶工程”项目。2010年,济南市热水器使用面积占有率达280m2/千人,比国家确定的2020年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目标高38%,每年节约标准煤36万吨。在光伏发电方面,济南市已投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共有7座总容量约为0.261MWp,在建项目3座,总容量约为2.35MWp。

  济南市太阳能产业现已形成完整的太阳能光热产业链,拥有力诺、桑乐、华艺等多家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相关企业开发了一批以高温金属镀膜管为主的国际先进新技术。目前,济南市太阳能毛坯管产量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51%,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毛坯管生产基地。全市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有78家,年生产能力600万台,集热面积1200万2;热水器年销售能力200万台。

  此外,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济南市也已经形成了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到组件、光伏工程及应用产品的完整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光伏电池市场连续多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济南市电池组件封装能力达到年产10万千瓦,电池片产能达5万千瓦。

  济南市现有的生物质能资源利用类型包括有秸秆直燃发电、沼气发电、沼气利用、垃圾发电以及生物质固体燃料等,其中农村沼气利用规模较大。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户用沼气池16万户,总规模达130万m3,年消耗生物质资源(秸秆、粪便等)300余万t,年产6000余万m3。

  截至2010年,济南市生物质直燃发电装机容量为7兆瓦,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装机共计可达2,2兆瓦,在建垃圾发电容量36兆瓦。此外,济南市生物固体燃料制造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年产生物固体成型燃料12.5万t。

  在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掺煤发电设备制造方面,济南锅炉集团实力较强。该集团在20世纪70年代为山东等地的酒厂研制了掺烧糠醛渣的10t/h、20t/h生物质能锅炉;近年,济锅在江苏投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掺烧80%稻壳和花生壳的循环流化床生物质能锅炉;2006年11月,济锅首台130t/h生物质能发电锅炉在单县成功投运,随后其他5台同型锅炉也在山东、河北等地投运。

  目前,济南首家风力发电场已在平阴正式开工,预计2012年竣工投产。同时,规划在长清建设的两处风电场也将进入核准阶段,核准后即可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济南市经省发改委核准开工的风电容量已达15万kw,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容量45万kw,另外还规划有40万kw的风电装机,济南市的风电资源已经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

  济南市现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2家,即北车风电有限公司和山东三融集团,主要产品为风力发电总承及配件。北车风电有限公司位于济南高新区孙村新区,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占地约1800亩,主要产品为风力发电总承及配件,年生产能力分别为500台/年和1000套/年。

  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风电项目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项目,项目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该项目的塔筒部件已于2008年3月建成投产,截止2008年12月已生产销售100机,当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该塔筒是目前国内承载力最大的塔筒。

  目前,济南市商河县开采地热井7眼,历城开采1眼,主要以温泉利用为主。其中规划建设的济北商河温泉休闲度假区项目为商河地热资源开发的重点项目,投资11亿元,依托该项目,将带动商河县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可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济南是开展浅层地热能研究和开发利用最早的城市之一,山东建筑大学等单位长期从事有关浅层地热能利用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我国居领先地位。2001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投入实际运行的地源热泵示范工程,其后又陆续建立奥体中心等多个地源热泵示范工程。

  在热泵技术研发及利用方面,艾嘉热泵公司实力较强,具备年生产空气源热泵7.2万kw,地源热泵35万kw的能力。在家用方面,可提供30万m2住宅小区的供暖/制冷及卫生热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商用方面,可提供单体建筑面积在10万m3的中央空调解决方案,具有500t/d卫生热水的设计施工能力。

  济南市是清洁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城市,先后承担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清洁能源行动试点示范城市、

  “十一五”国家863计划一济南市工况下代用燃料汽车运营考核研究等课题,在新能源汽车重点推广应用工作上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目前,济南市拥有电车近300辆,纯电动公交车6辆(电池),5座在建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

  着力发展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科研水平,提高我市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将热利用由生活用水向工业用热迈进,由热水利用向热能利用迈进。在城区强化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供水工程,建设太阳能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光伏电站、光伏与LED结合应用。在城市建筑物和公共设施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设施,首先用在公益性建筑物上,然后逐渐推广到其它建筑物;在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作为企业办公用电的补充电源;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源路灯照明,建设一批新能源照明示范项目,同时促进济南市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战略储备。

  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万kw。太阳能发电孤网容量2万kw,并网容量10万kw。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约1200万m2,加上其它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能源量达到200万t标准煤。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0万kw。太阳能发电孤网容量10万kw瓦,并网容量40万kw。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约4000万m2,加上其他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能源量达到600万t标准煤。

  加强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加强秸秆气化技术、秸秆收集成型设备、高效生物质取暖设备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推广。根据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状况和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生物质(秸秆、垃圾)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质燃料。

  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含垃圾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和农林废弃物、秸秆直燃发电等)总装机容量达到10万kw,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万kw;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系统;建立以秸秆气和商业能源联合的稳定可靠的集中供气工程。到2015年,户用沼气用户达到18万户,沼气工程每年产生的沼气0.69亿m3;到2020年用户达到20万户,沼气工程每年产生的沼气0.80亿m3。

  在有资源和应用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型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厂,实行规模化生产,并结合解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开展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建设。到2015年,全市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万t,2020年达到24万t。

  风电发展的目标是以风力发电项目为依托,重点发展风电制造业,通过风电场开发和建设,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形成我市风电机组以及配套设备的制造能力,做强风电产业。

  依托轨道交通公司、伊莱特重工公司、齐鲁电机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建设济南风电产业园,以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和冶金、机加工优势为依托,加快发展风力发电机、塔架、风叶、主轴、机械传动、运行控制、风机变频、输变电机组等相关组件产品,推动济南风电装备产业集约化发展。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风电设备新技术,并研究开发高效节能的小型风电系统,促进小型风电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争取到2015年济南市风电装机达到60万kw;风电设备制造能力达700台(套);到2020年,风电装机争取达70万kw;风电设备制造能力达1000台(套)。

  地热能利用包括发电和热利用两种方式。济南市地热水温均在100℃以下,就目前的技术要求,不适合地热发电,济南市地热能利用主要集中在热利用方面。

  “十二五”期间,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积极研发推广地源、水源和热泵技术,合理扩大地热资源利用领域。以历城、商河、济阳为重点,加快建设符合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工业用热、热水供应等项目,大力发展热泵空调、无机超导热管和地热测评软件等地热应用产品。重点支持长清大学科技园热源厂建设项目及济南绿寰科技、济南艾嘉热泵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地源热泵产业化推广项目。规范发展地热温泉、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并以此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12年,计划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电动汽车公交车370辆,电动汽车出租车400辆,电动汽车公务、环卫、邮政、旅游观光车840辆,建成电动汽车综合充电站9座,充电柜300个,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站16个;2012年~2015年,在前期示范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范围,带动济南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工作。在适合电动汽车应用交通领域,通过市场机制辅以政策引导,推广各类电动汽车10000辆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车型计划占60%以上,争取电动乘用车全面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目前济南市新能源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即使开发利用最成熟的太阳能也仅占到可开发利用总量的20%,而其中农村不足10%。自主研发的高端技术少,除太阳能外,其他新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水平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技术工艺相对落后,大多依靠民间资本自我发展,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资金制约成为主要瓶颈。

  总体来说,济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好,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和配套条件;但作为新兴产业,目前济南市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来指导相关产业发展;与新能源产业相配套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加快产业发展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优化济南市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及省政府关于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投资新能源产业项目。

  4.2.2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运用税收政策对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予以支持。

  20世纪50—70年代,温岭市曾兴起过多次“大办沼气”的热潮,推广沼气池3 200余口,至20世纪90年代,这些沼气池已基本废弃。从2006年开始,温岭市实施浙江省“811”污染整治计划,开始对年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进行畜禽排泄物治理,至2011年的存栏生猪50头整治工程,现全市共建成沼气工程109处,总池容达到18 950 m3。通过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措施,全市年可生产清洁沼气207.51万m3,折合标准煤1 630.35 t。

  从自然条件看,温岭市属日照量四类地区,全年日照总时数约1 850 h,年太阳辐射能达1 280 kW·h/m2,属于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地区,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天然条件,农村太阳能供热、发电已成为温岭市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温岭市农村新能源推广部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研制出双筒型太阳能热水器受到消费者喜爱。1990年,温岭市开始引进玻璃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经逐步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前景广阔。至2011年底,全市共拥有家用线万台,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9处,年可节约标准煤2.17万t。预计随着全市农村新能源发展力度的进一步扩大,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直至遍布全市。与此同时全市太阳能路灯的安装建设也从最开始的单一太阳能路灯发展到现阶段的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据权威统计,2006—2011年底,全市共安装太阳能路灯(包括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总计达2 978盏,预计未来发展势头将更为强劲。

  温岭市地处东南沿海,常年风能丰富。目前在离江厦潮汐电站30 km处的东海塘,已由浙江风力发电发展有限公司、温岭市非普电器有限公司、温岭市东海塘围垦开发公司3方合作的东海塘风电场项目,总装机容量40 MW,单机容量2 MW,年发电7513万kW·h,目前已建成使用,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风电场。温岭市坞根镇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据专家测算,平均风速6~7 m/s,到了台风季节,风速达60 m/s,使物体表面压强超过2 000 Pa。目前,该镇范围内建有一线 m,其中多半可以用来安装大中型风力发电机,估计可供装机容量1万~2万kW。

  目前,温岭市乃至整个台州市都没有出台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燃气灶具等产品标准。一些生产企业受利益驱使,部分商品经检测质量不过关就投放市场,导致农村新能源产品市场鱼龙混杂,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个全新领域,温岭市现有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人员仅掌握沼气技术,对太阳能、风能技术较为生疏,因而还需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确保农村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村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推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开发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和配件的科技含量都很高,前期开发及产品制造投入大、成本高,但用户往往都是广大农民,经济条件有限,政府扶持力度微薄,仅靠农民自身难以享受到高科技、高技术带来的实惠和便捷。尽管温岭市早在2009年就被确定为全省首个创建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的县级市,2010年10月被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委授予“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中央和上级政府提出了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温岭市也于2009年6月出台《温岭市创建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的指导文件,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而且各级政府在加大工业新能源建设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缺乏对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导致相关部门“无米下锅”,有关产业的发展也十分渺茫。

  首先,农村新能源已成为全市新能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主管部门与负责风电场的东海塘指挥部以及负责新能源产业的市工业经济局不隶属于同一部门,各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资金分散,对农村新能源的统筹发展极为不利。另外,还没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尤其是镇(街道)一级几乎没有专门的管理推广人员,仅依靠人数不多的市(县)级农村新能源主管单位推广效果不佳。

  目前,温岭市的农村新能源工作存在多个部门管理的局面,不利于行业管理及规范农村新能源生产企业市场行为,影响了农村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建议温岭市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设立县(市、区)农村新能源开发管理机构,统一规范行业市场,统筹管理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1]。

  健全农村新能源建设队伍的培训及考核机制,对各级不同层次的农村能源沼气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尤其是要加大对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的培训[2],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意识。要强化农村新能源技术开发推广的科普宣传[3],借助舆论工具和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在农村对新能源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推介,尤其是利用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进行现身说法,为发展新能源营造良好氛围,从而加快适应农村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根据目前温岭市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尽快出台《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确定农村新能源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村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设。要建立推广农村新能源技术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4],对沼气等新能源研究开发的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信贷、税收、资金、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充分调动各方面投入新能源技术研发推广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增加资金投入,在支持工业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不忘农村新能源这片更为广阔的天地,运用好“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着重解决农村新能源建设资金缺口大问题。

  强化队伍建设,成立农村新能源协会,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县(市、区)、镇(街道)、村3级服务。

相关推荐
  • 摩鑫Login注册登录首页
  • 首页@盛博娱乐@首页
  • 首页。(博世注册)。首页
  • 首页『利盈娱乐注册
  • 顺盈平台顺盈注册官方娱乐
  • 金洋娱乐注册-注册首页
  • 首页~欧陆注册~首页
  • 首页*火星注册*首页
  • 卧龙娱乐挂机-提款要多久
  • 天使城娱乐-挂机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