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揭示,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已跃升至216.88GW,同比激增148.1%,预计2024年装机量将维持在210-220GW的稳健水平。
这一迅猛的增长势头预示着光伏产业正迎来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大量废旧光伏组件将随之产生。
因此,构建完善的废旧光伏组件回收体系,不仅是对环境的负责,更是推动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它衔接了中游的光伏发电站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闭环。
废旧组件主要源自集中式发电站,但分布式电站的崛起也为回收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知名光伏企业如英利、晶科、隆基等出货量持续增长,为回收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货源。
集中式发电站因其集中性,回收难度相对较小;而分布式电站则因其分散性和回收意识的薄弱,成为回收工作的难点。
一类是光伏巨头自建的回收产线,虽尚未全面展开回收工作,但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研究虽然历史悠久,但早期受限于技术水平,直到2009年才逐步进入光伏组件的规模化安装阶段,并于2012年实现了正式并网发电。
由于电网政策的制约,光伏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实现大规模的发展,直至2017年后,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政策的支持,光伏产业迎来了显著的增长。
根据光伏组件的平均使用寿命(25年)以及历年装机和发电数据,预计2035至2037年将是我国光伏组件的大批量更换期,标志着光伏组件回收市场的正式开启。
根据国家能源局、国民经济发展报告及SMM的调研数据,自2016年起,我国光伏组件的新增装机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预计在2023年已突破亿千瓦大关。
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的新增装机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新增装机量也在逐年上升,尽管其总量仍低于集中式电站,但增长势头不容小觑。
这主要是由于光伏技术的持续进步带来的容配比提升、回收意识的滞后以及回收价值的不稳定等多重因素所致。
尽管如此,废旧光伏组件的总量依然呈现出增长趋势,预示着回收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政策层面,国家已经意识到光伏组件回收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鼓励。
特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为光伏组件回收产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集中式风电场、光伏发电站退役设备的处理责任机制将基本建立,相关标准规范将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也将取得突破。
这些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废旧光伏组件回收产业的支持已经基本成熟。
热解法和化学法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和液体,而物理法则在物质提纯和精练方面存在挑战。
因此,未来的研发方向将是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回收技术蓝狮在线,以期实现光伏组件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理想的情况是将这三种方法有机结合,构建一条系统化的组件回收生产线,以提高回收效率和环保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