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的持续消耗,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能源紧缺的紧张局势,因此,加紧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寻求能源新途径已经成为全球性能源问题。当前,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在光伏发电领域的开发利用显著提升,能源结构正在趋于多元化和清洁化,清洁的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能源清洁化正在呈现加速模式发展。
本课程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法,对光伏发电的基础知识进行讲授,全面解析了光伏发电的产业情况、行业机会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提供决策支撑,为新能源企业的未来发展精准把脉。
对象:能源监管官员/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新能源技术人员/基金经理
3. 二十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首次研制成功了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1. 定义: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1. 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制造能力和市场占比均居全球第一,在产能方面保持明显的竞争优势和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已经成为我国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l 光伏建筑一体化注重光伏发电组件与建筑的融合,发电组件既具有发电功能,也是建筑材料的一部分
l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BIPV)包括:光伏屋顶、光伏玻璃、光伏幕墙、光伏瓦等光伏建筑材料
l 光伏直流发电系统相比传统电站减少了逆变和升压,光伏组件根据制氢站输入电压和电流要求进行串、并连配置,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l 电解水制氢目前技术成熟、设备简单,运行和管理方便,制取氢气纯度较高,无污染,被成为“绿氢”
l 光储一体化通过储存光伏发电后的清洁电能,达到“1+12”的效果
l 光储一体化的优势:提高供电可靠性、对电网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分布式光伏可以提升自发自用率
l 解决路径:地方政府应将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预警机制常态化,向社会公布;避免地区性投资过热;
l 痛点:无论是地区电网承载能力评估不足,还是配网接入的分布式光伏装机比已超80%,都是因为电力系统配网发展滞后于分布式光伏发展所导致
l 解决路径:电网企业从源头加快推进接入受限区域配网升级改造;重点开展用电轻载大容量配变与光伏接入受限小容量配变的调换工作;实现配变利用率和分布式光伏接纳能力双向提升
l 痛点:部分光伏代理商未经并网申请、现场勘察和接入方案答复的情况下就施工,建设完成后才提交并网申请,供电公司无法进行接入前的裕度校核,结果导致“并网难”;已经并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被要求强调制调峰,户用分布式光伏则鼓励参与调峰,被限电停发,也就是“弃光”
l 解决路径:关注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发布的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预警信息,避免“扎堆”建设;如果地方政府没有相关预警数据,可以对接地方电网公司,进行接入前期的裕度校核;按照并网流程规范并网申请,避免“先上车后打票”;在项目设计和预算中考虑储能装置
1. 中国光伏出海,逐步从出口产品发展为重资产海外建厂,这个光伏头部企业的全球化战略目标日渐清晰
2. 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建厂主要聚集在美国和东南亚地区,中东也是新兴光伏市场,欧洲仍是我国最大的光伏出口国
二、趋势二:电网企业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可有效缓解局部地区接入容量告急现状
1. 两网依托数字电网强大的“电力+算力”,增强发电侧“可观、可测、可控”能力
1. P型单晶PERC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1%,已经接近理论量产转换效率的极限
2. N型电池的理论上限为28.7%,且具有双面效率高、温度系数低等优点
3. 随着N型电池生产成本的降低及生产良好率的提升,N型电池产能将是行业电池企业主要的布局方向
1. 光伏行业内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上中下游进行布局,形成垂直一体化战略发展新趋势
l 可以有效保障在行业的地位和未来收入稳定性,应对产业链供需错配产生的周期性风险
敲黑板划重点:大幕已经拉开,中国从光伏制造大国到光伏制造强国,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未来能源看光伏,世界光伏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