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全站搜索
资讯详情
万尚娱乐-招商主管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21 00:23   文字:【】【】【

  万尚娱乐-招商主管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应对这一挑战的最好办法是减少对非再生石化能源的需求,转而应用可再生的非石化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安全和可靠的特点,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战略重点。在政策支持、投资推动、需求拉动的综合作用下,世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

  中国光伏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并在2004年后经历了飞速发展的过程,2004-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0%。中国光伏在过去近十年的飞速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挑战,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着力推行太阳能发电,积极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光伏产品需求市场,这是催生国内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外部因素。

  其次,近年来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使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对光伏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国内应用市场的推广,光伏产业得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再次,为了拉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地方政府纷纷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光伏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且具有很强的就业带动效应,因此,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光伏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最后,光伏产业链条的电池生产和组件装配等下游环节的进入壁垒很低,在政策利好、政府扶持以及我国劳动力低廉的有利背景下,大批企业进入光伏产业。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近年来我国光伏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从2007年至今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连续五年成为世界第一。

  进入2011年,光伏产业呈现出“自由落体”的态势,产品价格一路下跌,雪上加霜的是美欧印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围剿”。2011年10月18日,美国solar world公司联合另外6家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公布终裁结果: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15.97%的反补贴税。欧盟也于2012年9月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70%的欧洲市场也可能陷落。2012年10月,在美欧先后向中国光伏产品举起“双反”大棒后,作为光伏产业新兴市场的印度,也加入了这一阵营。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光伏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产能过剩,企业负债率提高,全行业亏损,在主要市场出口受阻。

  全球经济震荡、欧债危机恶化下的市场萎缩和产能过剩是光伏产业进入寒冬期的重要原因,但中国光伏产业陷入困境有更深层的原因。

  政府是光伏产业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守护者,其主要责任是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营造适合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产业发展几乎全部依靠国外市场的高速增长;二是行业内的大企业几乎全部是民营企业。因为这两个特殊性,一段时期里政府对光伏应用市场的规划引导力度相当不够。在光伏制造业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地方政府仅仅是支持光伏产能的规模扩张,鲜有行之有效的市场培育政策。

  相较于成功实施产业扶持政策从而成为全球光伏产业佼佼者的德国,我国在光伏产业扶持政策方面尚需完善。

  首先,德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主要扶持政策大都是以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形式出台,从而保证了政策的权威性,消除了光伏企业的后顾之忧。我国也已公布了几十个扶持性的法律文件,林林总总的规定虽多,但基本没有立法层面上的政策,缺乏权威性的政策可执行力会大打折扣,降低政策效率。

  其次,除了通过立法保证产业政策的权威性,德国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包括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税收减免政策,信贷优惠政策等。我国针对光伏产业的税收优惠尚未出台国家性的文件,制定税收优惠的权利被下放到了地方政府手中,各地一哄而上发展光伏产业,造成了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在光伏上网方面也进展缓慢,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力度难以调动企业积极性,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而且,我国目前的光伏产业政策补贴大多有利于企业和比较大型的光伏项目,政策设计未能充分考虑普通民众和小企业的生产应用支持。

  最后,扶持政策缺乏灵活性。相对于德国由鼓励到稳中求进到逐步紧缩的光伏产业扶持政策,我国的扶持政策缺乏灵活的调整机制和政策退出时间表。政策扶持短时间可以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但是时间过长容易导致企业对政策的依赖,反而不利于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提高效率。

  中国光伏产业的标准化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以及与中国产业和市场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尽管中国已经正式出台了数十项光伏产业国家标准,但相距整个产业的标准规范还相去甚远,缺失率高达80%。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估指标主要围绕着GDP增速、投资规模和财政税收等偏重反映经济数量和增长速度的指标,这种单一的考核体系造成了地方对增长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忽视。在政策利好、国外对光伏产品需求膨胀、政绩考核的刺激下,地方政府盲目跟风,纷纷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在本地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由于缺乏长远的产业战略规划、忽视发展的质量,最终不同地区的企业都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的缺点,产品同质化严重,造成光伏产能过剩。

  在光伏产业过去十年爆炸式的扩张中,我国光伏企业表现得缺乏理性,最终自食苦果。

  1、过分依赖政府扶持和劳动力低廉的成本优势,盲目扩张规模,缺乏创新能力。

  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有助于光伏产品在国际上树立价格优势。中国企业起初投资光伏产业,主要是依靠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然后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各种政策扶持来快速发展光伏产业。在光伏产业不具备创新能力的前提下盲目扩张,尽管短期内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但从长期看,抗击外来风险的能力太弱,不具有可持续性。

  近年来,尽管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国内市场同国际光伏市场相比还很不发达。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规模较小,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日本和美国。由于国内市场迟迟未打开,中国光伏行业对国际市场依存度高,造成了产业议价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低的“双低”局面。

  在我国光伏产业爆炸式增长的过程中,“造富神线年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上市的民营新能源企业,其创始人施正荣以23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中国的新首富。2007年6月,江西赛维LDK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其创始人彭小峰位列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第六名。正是在这样神话的刺激下,大批企业家进入光伏行业。

  地方政府出于解决就业、促进当地GDP增长和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极力推动光伏产业的扩张,而企业家在税收优惠、贷款优惠和财富神话的刺激下也大举进入光伏产业,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形成了庞大的债务。当光伏企业的规模大到会对当地的就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时,企业的存亡就不仅是单个企业的事情。若企业遭遇危机,地方政府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对企业进行救助,作为企业债权人的银行也出于收回贷款的目的对其增加贷款,这就扭曲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无法通过市场重组消除过剩产能。

  大批企业涌入光伏产业,光伏产能的过剩和产品的同质化使得我国光伏企业大打价格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国外的光伏应用市场因价格降低而收益,国内光伏企业利润急剧缩减,有些甚至陷入亏损,黯然退出。恶性价格战导致的产品价格低廉成为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的理由之一,光伏企业可谓自掘坟墓。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看,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中间强、两端弱的梭型结构。在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电池和组件生产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和原材料却仍然依赖海外市场。另外,国内企业生产线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生产核心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生产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两头在外”的产业结构使我国光伏企业沦为世界的打工者。

  光伏产能过剩的信号从2008年左右已经释放出来了,但是企业家和金融推手都没有及时灭火,反而火上浇油,包括开发行、证监会。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银行界逆势而上,给这些企业注入了巨额的资金,在这段时间,大概有十几家光伏企业在中国上市,导致原已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困难越发加剧,接踵而至的是普遍的低价销售,低价倾销带来了全行业的亏损。

  媒体应传播真实有效的信息,营造公正客观的舆论及市场氛围。在爆炸式增长的同时,光伏产业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是某些媒体片面追求热点,缺乏深度思考,跟风炒作光伏产业的“造富神话”,成为“光伏泡沫”的推手之一。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系统和有序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实现新兴产业的稳步发展。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考虑逐步建立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打造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其次,产业发展战略最终需要落实在具体的产业政策上,要通过系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为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促进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的提升。

  行业标准一方面可以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竞争门槛,有效地规避恶性竞争,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地方政府主要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考虑,这很容易导致新兴产业的无序发展。因此,国务院应该考虑出台对各地区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文件,在国家层次上布局各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掌握核心技术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我国应增加研发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通过上述措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拥有尖端技术的新兴产业。

  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会降低企业的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唯有合理的需求结构才可实现自主可控,避免受制于人,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传统产业屡屡出现一哄而上、产能低端过剩,继而因恶性价格战导致行业性亏损的“周期律”。这警示我们新兴产业要想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防止恶性竞争,营造共存共赢的良好市场环境。

  媒体是产业信息的传播者,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甄别信息真伪甚至分析真信息背后的含义,为产业发展营造理性的气氛和环境。

  [1] 杨帅.光伏产业:政策重要还是基础研究重要?——基于国内外光伏产业研究的评述[J].当代经济管理,2013,(03).

  [2] 邓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2013,(01).

  [3] 苏庆义、蒋昇.中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原因、对策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3,(01).

  [4] 朱晋伟、孙江涛.中国光伏行业发展中的新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2,(03)

  [5] 王伟.中国光伏产业摆脱当前困境的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2,(08).

  【摘要】2014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新的增长周期,然而由于对光伏产业认识的不全面和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其融资存在

   我国光伏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现状及对策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遭遇的反倾销影响及对策 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主要的问题 金融支持我国光伏装备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探析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原因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环境及其战略路径的SWOT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反倾销案例分析 基于因果关系图的我国光伏产业市场技术现状分析 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市场技术内部因素分析 我国光伏企业发展对策 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我国光伏发电有关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6-01-05.

  [15]谢冬冬.新能源产业融资困境及项目融资模式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8):23-26.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育苗工程人文社科项目资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外需主导经济增长模式转型”(2013WYM_0059)。广东省哲学社科共建项目“中国经济转型重塑东亚生产贸易网络的机制及效应”(GD16XYJ33).广东金融学院人才引进科研项目(2013RCYJ002)。

  作者简介:张海霞(1981-),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暨南大学国际贸易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东亚经济贸易、光伏产业;通讯作者:孙旭(1981-),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中山大W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和产业经济。

  伴随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需求不断萎缩、供给持续增长的产能过剩期,也就是所谓的光伏产业危机。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急转直下,光伏产业危机愈演愈烈。然而,在光伏产业危机持续升级的过程中,特别是欧美“双反”制裁对中国光伏产业致命性的打击下,作为光伏产业链中关键一环的阳光电源公司却逆势增长,呈“蓝海”趋势,并于2011年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阳光电源为何可以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其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又有多大?文本针对企业内部环境、产品、市场、竞争四个方面对阳光电源进行公司价值分析,通过分析,在解释其在光伏危机中的优异表现的同时给出阳光电源公司值得投资的初步评估。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是对企业内部的控股结构、战略定位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通过对阳光电源上市信息的分析,结合阳光电源公司2013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数据,得到2013年第一季度阳光电源控股结构如下表一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阳光电源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曹仁贤持有尚格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0.44%股权,即曹仁贤的实际控股数超过40%;此外,解限售日期为2014年11月2日。

  从股本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超过53%的股份为限售股,其中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实际控股超过40%,可以表现出阳光电源公司股本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且从股东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公司具有很大的前进动力与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在流动中的普通股中,稳定机构投资者占比大,也表现出外来投资者对阳光电源公司前景的相信。

  阳光电源公司的使命是“致力于清洁高效,让更多人享用绿色电力”,定位于专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并力争成为全球一流的新能源发电设备及系统接入方案供应商。

  从企业的定位及战略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定位与发展战略是长远的、稳定的、具有雄心的,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连贯稳定性,再结合企业立足于国内光伏逆变器龙头地位的自身发展现状与“低碳”化的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笔者相信,阳光电源的发展具有十分辉煌的发展前景与动力。

  阳光电源的产品主要有光伏逆变器、风能变流器、分布式电源三大块。其中,光伏逆变器是其核心产品,除此之外,风能变流器与分布式电源丰富其产品多样化,分散风险。

  作为核心产品的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而近期欧美的“双反”制裁都是针对电池和组件的,并不对逆变器构成直接影响,由此也使得逆变器在光伏产业链中保持很高的景气水平。此外,作为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国内龙头,阳光电源始终保持其在核心产品领域的高额研发投入,在产品的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此使得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产品的性能优越,具有很强竞争优势。

  拥有良好的产品不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成功,我们根据阳光电源公司年报数据统计产品的出货量情况,再结合当前产业中国内外形式,分别对阳光电源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进行分析。

  欧美“双反”制裁虽是针对电池和组件的,没有对逆变器构成直接影响,但是由于逆变器市场是伴随整个光伏产业发展而发展的,欧美市场对下游光伏产品的订单锐减使得整个光伏产业发展受阻,间接影响了逆变器的国外市场。然而,与其他光伏产品相比,这种影响较小,且随着光伏产业的逐渐复苏,国外市场需求在可控的范围内波动。据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欧洲市场份额将降至50%,中国市场份额提升到30%,美国、日本、印度及南非等新兴市场将分摊其余20%。由此可得,在未来,国外市场的份额会逐步降低,且趋于分散,新兴市场占比增大,但总量保持相对稳定。

  今年来,为应对欧美“双反”制裁,拯救国内光伏产业,国家相继出台光伏产业的支持政策,刺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国内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会大规模增长。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五年中国光伏市场的装机总量将在全球装机中占有重要比例。国外市场相对稳定下,国内政策扶植所带动的光伏产业需求则是新增市场。而阳光电源公司作为国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龙头企业,必然将在剧增的国内市场需求中受益,公司的发展拥有广阔的空间。

  随着光伏危机的逐步升级,中国光伏产业制造领域遭受重创,大批相关企业纷纷倒闭。与之相对应的是光伏逆变器却保持着相对高的发展活力。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市场迅速增大,在原有竞争者不断扩张业务的基础上,许多光伏企业纷纷开始转型,从单纯的制造领域跨越到应用领域,由此使得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传竞争者包括中达电通、山亿新能源、北京科诺伟业、艾索新能源、西安爱科等公司。它们的特点虽然某一企业会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份额突增,但其总体市场竞争力相对稳定。

  1.产业兼并重组。以兆伏新能源为例,2012年初兆伏与艾索合并,2012年底光伏逆变器巨头SMA收购其72.5%股份,同年经兼并重组后的兆伏新能源获在光伏逆变器排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阳光电源,成为阳光电源的重要竞争者。2013年1月国务院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光伏产业兼并重组和优化升级”,由此可以预见光伏产业兼并重组将会更加频繁,更多企业选择强强联合来分占国内逆变器市场。

  2.转型企业多来自于原有光伏制造领域企业,纷繁转型企业的出现,使得逆变器市场的产品趋于饱和,激烈的产业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下降,在成本下降弹性一定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水平逐渐降低。

  从图中可以看出,行业竞争所形成的产品价格下降使其利润额大幅下滑。然而阳光电源凭借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占据高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较高的营业额,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1.强大的研发能力。阳光电源公司一直重视产品的研发,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科研方针,不断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在纷繁的竞争中以其技术创新以及产品质量在同类产品中趋于领先地位。

  2.品牌效应。作为行业龙头,阳光电源在竞争中体现出其品牌优势。在相同价格情况下,在纷繁的产品选择中拥有更多的顾客,提高销售收入,获得更多利润。

  3.稳定、巨大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阳光电源一直稳定占有光伏逆变器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保持行业龙头的地位,巨大的市场份额使得阳光电源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首先产品本身的特性使其免受欧美“双反”制裁的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保持相应的稳定性;另外企业技术的先进与自身产品的优越性也保证了阳光电源在产能过剩的光伏危机中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说,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保持相对稳定,再加上国家政策促进国内市场的逐步膨胀,为阳光电源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1.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低碳”化的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调,得益与光伏危机下国家对核心技术新能源的支持政策,与企业长远、稳定的战略定位是阳光电源巨大发展潜力的前提。

  2.从产品来看,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以其本身的特性在动荡的产业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再加上阳光电源自身产品的优越性,使得核心产品与主营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巨大优势。

  3.从市场结构来看,未来光伏逆变器的国外市场的份额会逐步降低,且趋于分散,新兴市场占比增大,但总量保持相对稳定;而国内市场的需求将会逐步膨胀,产品的市场具有很大的空间。再加上风能变流器市场的稳定,企业未来产品的市场十分广阔。

  进入21世纪以来,在资源有限和环保要求的双重制约下发展经济已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挑战。其中,传统的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使得全球环境不断恶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转向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太阳能以其独特优势必将在本世纪得到长足发展。

  近几年,中国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太阳能光电技术研发应用的相关政策,将把无锡建设成世界级太阳能产业基地。如今,无锡的光伏产能产量已居全国首位。据统计,2010年无锡的太阳光伏企业电池产量2600MW左右,占全国产量的28%,全球产量的16%。

  为了让使用太阳能发电更具吸引力,自2011年开始,中国政府对生产制造厂商提供保证价格。如今,中国光伏企业,尤其是无锡这一大型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目前面临美国出口重大压力以及欧洲市场的疲软不振,对转向国内市场的需求更为紧迫,而转战市场最大的挑战就是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因此,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技术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以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技术管理为研究重点,基于企业研发管理理论及技术组织管理等理论分析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根据太阳能光伏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自身特点,结合中国本土及无锡本地情况,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等理论著作,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关于有利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理论性资料;利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技术管理进行讨论。

  该研究针对中国,特别是无锡市太阳能光伏企业进行研究,并专门讨论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技术管理相关问题,以适应经济大潮下的新型竞争形势。

  无锡市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大、基础好,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意在通过进一步优化企业技术管理结构,使无锡太阳能光伏产业顺利度过艰难时期,完成企业技术管理结构的优化升级,力图使企业占据产业链的上游。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5月初公布了2012年金太阳示范项目目录。三部委确定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规模为1709MW。

  何丰伦、戴劲松等专家呼吁高度警惕新能源发展的五大误区,同时提出太阳能相关企业发展所要注意的问题;却秦在太阳能冬日物语中提出由于太阳能产业的高成本特点,要求企业改变商业模式或调整企业战略。

  2009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总结了2008 年全球光伏产业的总发展态势,同时预测了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以及中国今后的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并指出中国是潜在的光伏重要市场,2020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装机容量将超过日本。

  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显示:2011年太阳能发电容量增长了73.3%,达到了自1996年的最快增长速度。总容量达到63.4 GW。产能在过去的5年增加近10倍。EuPD Research在《电网平价》一文中指出:若想使光伏行业真正获得竞争力,应将关注点由组件制造商转移至光伏价值链上的其他部分。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关键设备有:太阳电池组件、太阳能储能设备、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逆变器等。虽然随着技术进步太阳能光伏发电关键设备的标准将会不断完善,规格将会不断提高,但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关键设备的规格标准是很明确的,不会存在较大的争议。

  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设备的生产及装机应用涉及到物理、化学、计算机及气象等多领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专业性极强。在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设计中还需运用管理学中PEST环境分析法。因此,太阳能光伏企业既要支持每一领域的技术研究,又要完成各领域技术的有机融合,突破技术瓶颈,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论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电站前对技术环境的分析,还是电站施工过程中和日常维护中技术工程的应用,都需要很大的资源投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太阳能光伏发电电站的建设是一项不可逆的工程,一旦投入各种资源,就必须将整个工程进行下去,否则之前的投入便不能收回。从另一方面来讲,电站设计之前的各项评估工作尤为重要。在技术环境评估中,需要分析国际、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光伏并网接入规范、光伏系统技术标准等;光伏系统关键设备,如光伏设备满足项目的供给能力以及光伏设备对系统的影响等;具有国际合作基础条件的大型、超大型项目需要分析项目技术、原材料、人才、市场的国际化。

  在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中,所追求的是提高转化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两大方向。转化率的提高可以使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降低生产成本则可以为企业直接提供更多的收益。因此,领域内的技术进步可以迅速投入生产和建设进行检验,可行的技术将会创造更多的效益,推广之后将更有利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此良性循环,可不断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

  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属高技术产业研发领域,其产品研发技术提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表2-3为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研究方法对研发技术影响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

  国外的太阳能光伏行业技术的发展是多样的,有晶体硅技术、非晶硅等其他技术。而在国内,晶体硅技术几乎占据垄断地位,并且各大晶体硅技术的厂家几乎全部是P型晶体硅技术这一分支,因此国内整个产业将来技术进步的方向选择上比较少。

  例如,无锡尚德,南京中电等国内最早使用SE 技术的电池厂家,电池转化效率大大领先于行业中其他竞争对手。可以说,如果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生产企业能够拓展其技术发展分支,其竞争力将会大大提高。

  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技术管理要与与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位置相适应。从表2-4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发展模式,根据图2-5光伏产业链各环节资源需求情况,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技术管理应向硅材料提纯、硅片生产倾斜。

  国内第一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无锡尚德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产业链低端企业没有技术外泄的后顾之忧,为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可以适当向产业链高端攀登。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同时基于成本的考虑,太阳能光伏产品只能用于独立光伏电站、风光(柴)互补电站等光伏电站及航空航天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太阳能光伏产品可能还会应用在交通、通信、石油、海洋、气象、汽车、家庭电源等领域。

  光伏企业投资大,由于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等一系列经营风险,光伏企业运作的风险、融资等成本会高于一般企业。这使得大部分光伏企业无法提供优厚的薪资福利来吸引人才,更难留住人才。

  无锡市光伏企业大都处于初创阶段,且科研与管理团队大部分来自海外,包括国际知名科学家、技术开发工程师等组建的精英技术研发团队等,本土优秀光伏人才未必受到重用,不利于留住和培养人才。

  光伏电专业人才紧缺,是无锡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许多企业除了一名主要创业者(总经理)外,连招聘一个同类专业的帮手都相当困难。另外,在无锡高校普遍没有开设光伏电专业。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属知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生产组织形式多样,所需的研发周期较长。而太阳能光伏产品因光伏发电项目类型多、技术要求高、光伏发电项目周期长、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知识继承度低、信息处理方法复杂等特点而使得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研发周期较长。

  资金是进行光伏发电产品研发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和企业是两个最主要的科技资金来源。一些企业也从收益中抽出一部分投入到自己的研发机构中,但是由于光伏产品研发的高风险, 政府对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研发拨款所占份额较低,这也给企业筹集资金造成很大的困难。

  中国在世界光伏发电制造领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光伏发电制造企业的规模,如无锡尚德,在世界同行业企业中名列前茅。然而由于国内企业基本采用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引进原材料,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国外,属典型的“两头在外式生产。国际上许多大型企业都会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放到这一新能源产业中来,这对我国光伏制造企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在没有建立完善的产品开发体系,也没有开展有效的产品开发活动,生产技术严重落后,技术研发环境较差,核心竞争力严重不足。

  太阳能硅电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材料的提纯属于高技术高产业投资环节,而我国的技术能力有限,硅提纯产业门槛相对较高,生产晶体硅的企业属于少数,并且技术落后于国外,差距很大。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应用的投入非常大,新技术的应用风险很大,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比率非常小,因此只有非常成熟的技术才可能在实际生产得到应用。

  充分挖掘国内人才资源,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国际顶尖光伏人才,巩固技术带头人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稳定技术骨干与管理人员以及关键岗位工人。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培养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鼓励高校开设光伏电专业,鼓励大学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光伏等新能源高级人才,支持企业建立光伏等新能源教学实习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调整专业结构,构建光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光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内,特别是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无锡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光伏人才。

  对光伏电企业是否能尽快列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领军人是否能申报列入“国家”和“省”,都需要政府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既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环境,也要解决一般人才实际困难,实现人才服务的全覆盖。

  国内太阳能光伏企业在研发技术实力较弱的情况下, 应选择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培养大量学科及综合高级人才, 适合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和结合产业中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其中, 基础研究是高校的优势所在, 对光伏发电产品的开发有重要的支持和先导作用。而企业拥有对于市场准确的把握, 可以对研发项目的市场前景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其次,通过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加快建立光伏产业商情信息网络, 科研单位和企业通过参加贸易展销会、洽谈会、贸易团出访、接待来访等机会获得市场信息。

  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从企业文化入手。国内光伏企业应建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统一在技术创新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共同方向的意识精神和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

  企业可建立管理技术创新与转化的专门小组,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励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对新技术进行产权保护,并加快新技术进行实际检验后投入产品生产环节。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具有发展其他能源产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并缓解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光伏技术的发展,为产业地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对我国的光伏产业技术管理特点作了介绍,了解现阶段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技术管理的相关问题,弄清问题所在及应对方法。

  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因金融危机爆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技术水平有限,仅靠劳动密集型光伏产品的大量出口而获利。随着国家政策的关注,会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举措出台,由国家的政策保障,企业与高校的结合培养高技术人才,资金、技术、人才问题便能够解决,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一定会通过提高自身技术,优化技术管理而摆脱窘境,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希望本文可以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注:本文部分研究成果来源于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2217)。

  [1]任新兵.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5] 熊健.中国太阳能企业面临外销的压力[J].时代金融.2012(13)

  [6]周明,李宗植.基于产业集聚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J].科研管理.2011(01)

  [9]沈达.太阳能行业中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D].苏州大学 2010

  [10]罗如意.杭州光伏人才建设的危机与对策[J].杭州科技.2011(04)

  [11]叶明.江苏省技术创新的态势分析[J]. 科研管理.1991(05)

  作者简介:刘先雨(1968-),男,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商品交易与模拟实验室副教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日益紧缺,世界上许多国家确定了发展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应对能源、环境及气候问题。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制造水平、产业体系、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国内外市场前景总体看好。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产业遭遇了需求持续萎缩、供给不断增长的严重挑战,2011年受美国 “双反”调查的影响,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更加严峻。2012年4月和5月,同比下降幅度均在50%左右,2012年6月美国进口中国太阳能产品总值为9960万美元,同比下降近60%。

  2011年10月,7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称中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市场非法倾销多晶硅光伏电池,中国政府向国内生产企业提供包括供应链补贴、设置贸易壁垒等非法补贴,要求联邦政府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超过10亿美元的关税。同年11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告,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该调查涉及到多达75家的中国光伏企业。同时,国际光伏巨头Solarworld正式向欧盟提交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对多数中国光伏企业而言,相较于已经失去的美国市场,失去欧洲市场的后果将更加严重。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约为358亿美元,近六成以上输往欧盟,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板消费地区,一旦这个市场的大门关闭,中国光伏出口企业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美欧“双反”的根源是贸易保护主义。新能源是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而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在国际市场觅得先机。欧美国家相继对中国新能源展开“双反”,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国际贸易纠纷,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是在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争夺市场的一场残酷战争。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2005年无锡尚德电力集团在美国上市,仅浙江省就有200多家从事光伏产品制造的企业。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产业遭遇了需求持续萎缩、供给不断增长的严重挑战。2011年形势更加急转直下,多晶硅已从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跌至21美元/公斤~28美元/公斤。目前,该行业库存高企、经营性现金流锐减,面临资金链条紧绷甚至断裂的风险。2012年一季度,包括江西赛维、尚德电力、英利在内的10家境外上市光伏企业全部亏损,总计亏损高达6.12亿美元。

  造成这一局面是因为光伏产业虽投入大,但能创造高额GDP且环保节能,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要求,从而造成光伏产业的过度发展和各地方政府的过度激励。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不是因为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如何领先,而是因为中国的污染成本极为低廉,拥有欧美企业难以奢望的成本优势。国内光伏企业普遍采用电弧法用炭还原制取低纯度的工业硅,然后作为工业原料常常以1美元/公斤的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口国外,工业技术极为简单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从生产工业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0万千瓦时,同时带来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当前,日本已经正式通过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批准了太阳能补贴政策,将鼓励本国新增至少96亿安装量即320万瓦的光伏以及太阳能,输出量相当于三个核反应堆的发电量。这个政策意味着日本政府将为光伏发电提供每千瓦时42日元的补贴,这个补贴量是德国补贴金额的两倍,是中国补贴金额的三倍之多。面对日本高额的补贴政策,中国光伏企业跃跃欲试,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并非日本无需求,而是中国光伏企业很难进入该市场。尴尬的市场门槛、复杂的操作流程让中国光伏企业无所适从。此外,印度、中东、非洲、南美、澳洲等被行业分析机构看好新兴市场,同样让许多中国企业感到极度困惑。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需求、未来潜力、盈利模式、行业标准、产品操作模式等一直困扰着中国一大批光伏企业。

  面对国外“双反”调查,要正面交锋,据理力争,充分利用世贸规则以维护自身权益;要创新机制,对国内产业运行机制进行大力改革,强化光伏企业的市场化地位,争取国际贸易的平等地位;政府应寻找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占据主动地位的产业,对欧美国家实行相应制裁,以此缓解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的危局;国家应在财政上资助战略性科技研发,以国家的力量研发多元化光伏材料,攻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装备技术,提高转换率,大幅降低成本;改革能源管理体制,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积极推进绿能回购;优化国家产业的区域分布,倡导高耗能产业追随光伏电站的脚步向西部转移。

  积极布局海外,由于“双反”制裁的仅仅是光伏产业的某个环节,所以在牢牢掌握产业核心的基础上,可以将其制裁的环节转移到第三方国家,或者直接投向美欧国家,进行产业渗透;积极开发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认真研究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规则和操作流程,争取快速进入;积极投资科技,创新产品,保证质量,保持产品在全球的良好信誉。

  现阶段,国内光伏发电主要用在照明、通讯和交通行业。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具备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的各种条件。光伏发电企业的发展会影响到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要积极研究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问题特点,寻找更加高效的方法,总结光伏发电投资项目的优劣势,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光伏发电项目在建设之前要预先支付大量的资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的成本非常的高。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使得投资者需要小心地分析和决策。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有的甚至会达到几十年的时间。项目投资会承受到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还要承担市场价格供需波动风险。光伏发电项目周期漫长,实际的变现能力较差,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交易的机会也相对比较小。缓慢的资金流动对于投资方的资金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投资之前进行细致规划。光伏发电项目受到政府政策波动影响比较大。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成本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发电项目,如果政府对于光伏发电项目的补助比例出现调整,将会对于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太阳能光伏发展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非常容易造成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影响。项目运行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管理调控的要求非常高,电压、功率的不稳定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光伏发电对光照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比如持续不断的阴雨就将造成供电量的减少,进而影响到整个发电项目的效益。

  光伏发电项目在进行规划、建成、运行、获利阶段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政府相应的补贴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实际上,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非常的多,各种风险也会贯穿到整个投资全程。结合光伏发电项目特点和经济学原理,从以下两个层面做出分析。

  光伏发电项目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多,在项目招标、施工、投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光伏发电项目的设备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收益,项目进度和设备技术也间接地作用在投资项目的成本之上。人员专业素养和设备质量都会对于光伏发电效率、产出稳定性造成影响,最终体现在投资者的利润回报中。

  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化,始终是影响光伏发电项目投资的重要因素,对于投资决策造成明显的影响。①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随着整体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光伏发电企业创设了更加完善的发展环境。科学发展观的推广和深入,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洁能源的需求推进了光伏发电市场,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更多的贡献。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电价机制、环境保护、经济结构等内容都将直接影响到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决策水平。②相关政策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国家的财政政策、产业管理政策、能源政策都会影响到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决策,要及时地学习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③替代性能源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光伏发电项目必然会受到其他能源消费的影响,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资源会影响到电价,同时还会引起市场供需结构的调整,以上问题就将影响到投资决策。④电力市场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电网和电源发展的相互协调以及电网层面的技术运用,都会对于光伏发电项目市场造成影响,因而反馈到投资决策过程中。⑤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光伏发电对于当地气候要求比较高频繁变化的气候会导致光照不足。各种不可控的自然风险会影响到光伏发电效率和发电成本,进而影响到投资决策。在实际的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相应对于行业发展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投资者要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分析,进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

  国内光伏发电产业起步较晚,各种技术瓶颈限制了行业发展,太阳能发电成本比较高,已经成为制约光伏发电市场化、商业化的短板,同时也是影响项目投资的最大弱点。相应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当前知识和技术成果转化滞后,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

  电网企业自身管理问题是制约光伏发电的重要因素,光伏发电受到电网设施的限制。一旦出现能源总量超出预定目标的情况,电网企业就不能全部收购。光伏发电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光伏发电并网存在波动性大、可调性差的特点,进一步增加了电网企业管理压力。各地政府都比较重视新能源项目,但如果投资建设和国情不匹配,就可能脱离市场的容纳力。

  光伏发电的产量链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发展进程存在差异,光伏发电产业链的投资和发展并不合理。产业上游的硅材料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导致产业链成本大幅增加。光伏发电项目成本非常的高,严重地影响到投资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光伏发电项目的推广和应用。下游的系统终端运用处于探索阶段,技术综合性要求比较高,关键技术仍不成熟。中游太阳能电池和组装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因为准入标准比较低,行业间的竞争十分的激烈。不仅利润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总之,国内光伏发电产业链发展不合理,投资范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光伏发电技术和设备逐渐成熟,太阳能照明应用也在不断增加。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投资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国内发电系统还是采用独立式的发电体系。光伏发电并网没有形成足够竞争力,国内并网发电没有完成商业化改革。国内部分光伏发电产品已经获得了市场优势,比如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光伏发电产业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因此企业要积极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国内太阳能市场发展缓慢,没有本地市场的支撑很难打开国际市场。光伏发电行业对于外部环境依存性很高,也会受到其他政策的影响。

  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最核心的矛盾就是太阳能发电成本远高于并网电价,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较低,投资者缺乏积极性。并网电价高度会直接影响大了投资收益,进而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各地的太阳能资源、用电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分地区制定电价,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果经验。依据当期具体情况制定电价政策,进一步提升光伏发电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技术研发,降低成本激发投资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地区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由于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新专业,而且各地区光伏产业结构不尽相同,因此课程体系也存在差异。高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通过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一直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笔者拟从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区域产业特色、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我院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突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坚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 要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充分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并据此作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既具有特色,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原则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校企合作共同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企业(行业)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推行“双证书”制度,使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坚持能力与素质并重,知识、技能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以素能并重为原则,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素质、知识、能力整体设计协调发展。要从岗位工作任务或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整体设计,梳理工作逻辑,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确定课程结构,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现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等职业素质与关键能力教育,并将之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做”一体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 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做”一体的原则,单项技能实训回归课程,将仿真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教学方法融入课程中,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岗位认识实习、情境式仿真实训、综合性生产实训、就业式顶岗实习等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浙江省现有光伏企业200余家,是全国光伏电池生产大省,产量约占全国的35%。衢州市作为浙江省第一个省级光伏产业基地,现有光伏企业60余家,是国内光伏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硅材料加工、光伏电池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产量及价格受到巨大冲击。但从光伏应用市场来看,由于光伏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及国家光伏发电标杆电价的出台,给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前景。从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上看,2009年装机不到300MW,2010年装机约500MW,2011年装机约2.8GW。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在未来的10年内,每年装机容量将急剧增加,人才需求将非常短缺。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我院对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即重点培养具备光伏应用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的能力,能适应光伏电站建设和光伏产品生产等光伏企业生产运行、技术服务、产品检测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我们主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以生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结合专业定位,我们对处于光伏产业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与光伏应用产品企业展开了调研。

  光伏电站建设工作岗位能力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光伏电站建设的主要工作岗位有电站建设前期调研、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申报、工程施工、入网调试、电站运行维护与检修等,具体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

  光伏应用产品生产工作岗位能力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光伏应用产品生产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单体电池检测、特种组件生产、组件检测、控制器制作、系统集成与检测、系统维护与技术服务等,具体能力要求如图2所示。

  专业拓展能力调研分析 结合专业定位及企业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光伏电池生产、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等相关企业从事硅太阳电池方阵组合工、光伏系统集成工程师等相关岗位工作,经过1~3年后,可升为技术员,或转岗至管理岗位,如车间班长、车间主任等。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如图3所示。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抓住区域产业、企业、学生三个要素,要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因此,课程体系的建立不能仅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而是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与提高。

  文化素质课程平台构建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原属于文化素质课的公共基础课程进行重新定位。比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应改变以往课程模式,设置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在计算机文化课程中,应按照专业定位及要求,设置Word高级应用、Excel高级应用、PowerPoint高级应用等课程模板,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交叉学科能力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基于文化素质课平台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鉴赏等四大类素质拓展课程。

  专业课程平台构建 专业课程平台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基础理论课程是为专业核心技术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课程,主要有《电工基础》、《太阳能电池材料制备工艺》、《光伏电子产品制作》、《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工程制图与CAD》、《电力系统基础》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基础理论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应占50%以上,平时的课程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由于学生在学科系统理论学习上存在一定的缺失,所以在课程体系中,很有必要增设一门回顾总结性课程——《光伏发电技术》,使学生在“做”的基础上掌握学科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是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置。本专业开设了《光伏电池制造工艺》、《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设计》、《光伏逆变技术》、《光伏发电系统施工与入网调试》、《光伏电气设备检修与电站维修》、《智能光伏产品制作》等6门职业核心课程。

  独立综合实训平台构建 独立综合实训课程是针对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训,不是对一门课程的实训。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上除了军事课、毕业论文、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外,还开设了《光伏认识实习》、《光伏电子产品生产综合实训》和《光伏电站安装与维护综合实训》等课程。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质量评价管理体系建设等内容都是决定专业服务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由于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是近两年刚兴起的新专业,专业建设需要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1]程忠国.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2]张继媛.依托地方特色产业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0(12).

  [3]徐少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

  [4]马中宝.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

  基于新能源的技术的不断革新,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潮汐能势必成为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物质,其中太阳能在地域分布、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将使其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更加广阔。

  2012年7月,一些欧盟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提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调查的申请。根据规定,欧盟须在9月6日前决定是否立案。

  9月6日,欧盟正式宣布对华光伏组件、关键零部件如硅片等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产品范畴超过此前美国“双反案”,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欧盟对华发起的最大的诉讼案。

  1。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这种新兴产业像传统产业那样进行对待。政策上盲目引导其发展,导致光伏产品大量过剩。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体技术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政策的驱动下,截至2011年下半年,全国陆续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盲目跟风,低质化、低效率的重复建设,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光伏企业就超过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2。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弱于欧盟国家。中国光伏产业政策。尽管在金融危机之后不断完善,然而在扶持内容和形式上同国外政策相比仍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在国家补贴对象方面,国外为企业或居民,而国内则是企业。其次,在税收信贷优惠方面,除了几个省出台了地方性税收优惠推进该地区光伏发电以外,我国还尚未出台国家性文件。最后,在国家鼓励技术创新方面,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就规定了对新订立的合约,每年承诺价格减少5%,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而中国大多数光伏企业还停留在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出口组件的阶段。德国早在1991年为支持其光伏产业的发展,率先推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随后,许多欧洲国家相继实施了“技术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强制上网电价”等一系列完善的光伏扶持政策。

  2。1过分看重产量,大量从欧盟国家引进原材料、技术、设备。中国光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在设备制造方面,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关键设备绝大部分来自国外供应商,此项进口费用约占企业设备费用的80%。就21世纪产业结构分布看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绝大优势,况且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更得讲技术上的优势,而中国企业的做法虽显然是通过产量达到规模经济和资本原始积累,却没有认清当前时代形式和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方针,出现对欧盟国家在原材料、技术、设备上的依赖现象。

  2。2国内市场需求小,过分依赖欧盟市场。中国光伏产业主要以发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主。表1概括了近十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情况。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平均以每年122。64%的速度增长,其中2003年至2008年的平均产量增长率均在100%以上。2007年到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占全球产量的比重由2004年的4%飙升至2011年的48%,超过了一直居全球市场首位的日本。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的光伏产品需求最大的是欧盟,其次是美国,中国最少。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巨大,而中国国内的需求没有打开,对光伏产品需求最大的欧盟国家便成了这巨大产量的买家。同时由于欧盟市场需求量大,中国国内市场小,就导致了光伏产品的输出过分依赖欧盟市场。

  3。美发达国家受到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的顺势抬头,影响了世界市场自由贸易的进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欧洲债务危机加深、欧洲市场萎靡使其光伏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欧洲经济的不景,造成国内光伏产品出现滞销,价格大幅下降,行业亏损严重。欧盟国家为挽救国内光伏企业,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然就剑指占据世界供给市场最大的中国光伏企业,对其进行“双反”。

  1。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光伏产业向集约化、技术密集型发展。国家应积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防止盲目化发展。逐渐细化可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如信贷优惠支持等。进一步降低针对光伏产业等清洁能源的资金成本,引导各方资本、资源对光伏产业进行长期投入,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国家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采取集约式和分布式并重的思路,努力将光伏产业引导成技术密集型产业。

  2。各个光伏企业应当联合起来,控制产量。对于产能大量过剩问题,让单个光伏企业减少产量,并不能改变产能过剩的局面,而应当让各个光伏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减少产量,控制产量,提高价格,从而避免国外企业和政府抓到“双反”的把柄,维护好自身权益。

  3。组建研发中心,开发核心技术,减少甚至消除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过去光伏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扩大产能,如今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已经走到尽头,科技创新才是根本出路。光伏产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必须解决技术“空心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应当推行的方针是光伏企业着力组建研发中心,吸纳优秀技术人才,开发出光伏产品的核心技术,不再受国外技术的控制。

  4。开拓国内市场,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国内光伏市场中消费需求不大,光伏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媒体传播等方式将国内消费市场作为光伏的新利润增长点.可以有效避免当国外“双反”调查发生时的订单减少,利润受损等问题。

  [1]李雷,杨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1(7).

  [2]宋剑侠.2011年中外光伏产业发展政茕及市场前景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l(6).

  [3]张兴科.光伏发电亟需政策和立法给力[J].科技和产业,2011(9).

  随着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能源等各种资源的选择开始倾向于朝循环有效利用方向发展。作为安全有效的主要能源之一,光能的利用一直备受重视,并成为了当下我国科研技术工作者的重要关注点。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围绕计算机电子网络搭建成集信息采集与管理应用于一体的工程体系即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光能利用的实现依赖于光伏电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又是光伏电场中的技术支持,因此如何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光伏电力生产的智能化应用控制中,将对我国能源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主要负责数据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传感器来完成光伏电场中所涉及到的数据测量,其精确和准确程度将直接决定光优电场的控制系统的发挥。PCI数据采集卡来完成光伏电场中所涉及到的数据采集,具体方式是通过收集传感器传来的数据,经过一系列的模拟和处理,并准确校正数据的误差,为光伏电场的分析打下铺垫。总而言之,做好数据的分析、比较工作才能充分了解光伏电场的作业完成的情况。在分析工具上,科研工作者们探索出了一系列数据分析和比较的算法,每种算法都有它用于监测和使用的测重点。对这些数据的充分分析可以帮助光伏电场在运转中以系统智能的方式对下一个操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了解光伏电场的运作情况的前提是能够掌握光伏电场周期性的作业数据,并参照以往的数据标准做出正确的判断,来帮助完成光伏电场的作业工作。在光伏电场中成功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帮助实现作业数据统计和处理的功能,从而满足光伏电场作业中的监控和安全使用的要求。

  传感器完成了光伏电场的数据测量工作,其精准程度直接对后续程序产生影响。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数据测量时应该严格控制好数据测量的各种误差产生的影响,如周期性误差和量化性误差等。

  数据采集卡将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和分析处理,使数据可被计算机系统识别。通过将输入的信号转化为输出信号的一系列过程,将数据信息进行实时传送和转换,工作人员将有用的信息用于进一步的光伏电场的作业和监测工作中。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成功的应用于光伏电场的生产中,具体操作上需要应用数据监测技术来获取信息并及时分析处理。迄今为止,最新的技术成果是可以成功在光伏电场中的数据分析上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根据标准的数据处理模型和框架,准确观察光伏电场应用中存在的现场及出现的问题,如是否存在孤岛现象等。

  工作人员通过长期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测量与收集,及时处理与分析,可以有效需要优化光伏电场中的决策系统设置。这种优化过程的精确程度直接依赖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程度。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发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与否直接依赖于能否准确的提出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法。在这方面的工作研究中发现,要想有效的分析现有的数据,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最优的决策方法,与之前的每一步基础工作密切相关。以孤岛监测的算法优化为例,其有效的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对光伏电场中的日常作业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关推荐
  • 傲世皇朝注册-登录
  • 万尚娱乐-招商主管
  • 首页:大摩注册:首页
  • 速盈注册-测速线路
  • 摩天娱乐平台-注册网址
  • 永盈会娱乐注册
  • 首页〈华宇手机挂机下载
  • 首页‘天辰注册平台
  • 耀世注册-哪个旗下的
  • 华宇注册-官网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