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全站搜索
资讯详情
恒悦_恒悦娱乐[官网]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2-25 15:37   文字:【】【】【

  恒悦_恒悦娱乐[官网]本刊记者在近期走访了一些光伏一线企业,情况不容乐观,部分企业已经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9月21日,记者来到了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中国英利集团。虽然车间井然有序,工人们积极地开展着工作。但在进入光伏业的14年中,英利同国内其他同行一样,过去一直专注于急速扩产、扩容和争夺市场份额,由此带来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管理基础不牢、企业文化稀释、队伍建设跟不上企业的步伐等问题日益突出。

  据英利集团相关人士介绍,光伏行业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大量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比如市场产能过剩,光伏组件价格持续快速下跌。国内晶体硅组件平均售价已从2007年的36元/瓦下降到现在的5元/瓦,降幅达85%,并可能将继续下跌。

  在光伏市场的剧烈波动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下游的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保定整个光伏行业由于其特色和优势,则影响相对较小。对于英利集团这种大型光伏企业来说,凭借其规模和品牌优势,通过采取加强内部管理,推进技术进步等措施,在市场价格逼近工厂成本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维持正常销售状况。但是不少中小型光伏企业处境比较难,甚至出现停产。

  “拿这几年的‘金太阳工程’来说,金太阳当时提出的节点是在光伏行业蓬勃发展的那几年。其目的在于推进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使光伏应用从‘地面’转到‘屋顶’,这个趋势把握得很正确。从集中招标到分散招标也没什么问题,我们企业的意见也是接着实施不要放松。随着下一步发展规划的出台,金太阳可能还要翻番。这样就更要求解决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以次充好,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同样是太阳能电站,采用不同的效率、不同厂家生产的组件,其效率差别是很大的,主要是初始效率和终结衰减后的效率。同样是一个太阳能电池,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可是有的效率很低,甚至不能发电。再比如,同样一个电站,在验收的时候是可以过关的,用上一段时间后,它的效率是会衰减的。这些问题现在非常普遍。”英利集团公共关系部总监粱田说。

  另一位企业管理人士也抱怨道:“若不是迫于生存,加上库存严重,实在不想在国内做生意。在销售环节不仅要与众多企业比价格,还要比回扣、拼酒力。”他认为,大企业有规模效益,还可通过其他手段降低成本,而小企业则不然,其生产成本是大企业的2倍,但在价格上却低于大企业不少,质量问题肯定就出来了。”

  粱田认为:“虽然质量问题并非光伏行业独有,但光伏还在初期发展阶段,必须予以一定的规制。国家一开始采用集中招标,质量还是比较过硬的。而在2011年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财政补贴的力度,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采用了分别招标。有些地方只要2兆瓦规模就可以上项目,比如南方此时就出现了一大批小企业。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我们主要反对的是质量不能达标的问题。比如对于电站,电池不达标,今天发1度电过几天由于质量问题,只有半度电,这对国家财政资源是巨大的损失。同时还占用了屋顶,这就使有限的可以安装太阳能的空间受到了压缩。”

  光伏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按业内的话说,“就是一个由金钱和概念堆砌起来的行业”,可以说持续的资本投入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动力,资金渠道的畅通与否对于产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最近一份针对江西省26家光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资金链变化情况的研究调查报告显示,2009~2011年全省26家样本企业的融资总额分别为195.4269亿元、240.0319亿元、292.8418亿元。其中,直接融资68.9733亿元、70.7401亿元、93.9451亿元,分别占企业融资总额的35.29%、29.47%、32.08%;间接融资126.4536亿元、169.2918亿元、198.8967亿元,分别占企业融资总额的64.71%、70.53%、67.92%。大多数光伏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且主要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2009~2011年银行融资分别占融入资金的63.48%、68.81%、67.3%。

  更为现实的挑战是,不少银行和金融机构正在慢慢抽走光伏产业的资金,更恰逢宏观紧缩性调控,资金面上可谓岌岌可危。

  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扶持才能发展壮大,近10年我国光伏产业的迅速膨胀也得益于此。而面对现今巨大的危机,地方政府也显得“有心无力”。

  某经济开发区管理人士表示:“目前能使用的财政资金很有限,除了减税、争取专项资金或定期表彰企业家等形式,以表达政府支持的态度以外难以有大作为。比如我们开发区目前一年税收大概30亿,中央大概拿走23-24亿,80%差不多要上交中央,而返还却很少。一方面就是返还的额度比例偏低,第二就是投入的方向也不对等。我们开发区一年只能得到1000多万的转移支付,这样让地方财政难以有所作为。”

  这是中国制造业的通病:关键技术不过硬。一个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专利上受制于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然,光伏也许是中国新兴产业中比较“拿得出手”的一个产业。

  某业内人士就向记者表示:“现在都说这个行业技术含量如何高,显的很神秘,其实我看未必如此。比如现在我们的很多企业设备就是在国外购买的,而且在硅提纯方面利润较高,单晶硅加工环节就是劳动密集型,利润很低。中国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是有待突破。”

  总体来说,我国光伏产业的专利申请保护工作还处于起步状态。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的查询,截至2011年11月17日,共检索到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专利5757条,包括发明专利2727件,实用新型专利2786件,外观设计专利244件。这些专利中为数不少的核心专利属于国外光伏企业在华申请。在属于我国的光伏专利中,光伏企业为专利权人的数量不多,大部分专利是由个人和科研院所申请的。另外,由于在专利战略布局方面做的不够,我国光伏企业近年来与国外同行业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纠纷和专利纠纷不断凸显。

  过于依赖海外市场被视为中国光伏业的致命软肋。不少业内人士就此指出,光伏产业走出危局的根本出路就是尽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加速消化光伏企业的过剩产能。

  梁田认为:“前些年由于成本很高,中国无法推广光伏发电。这些年由于技术的革新和规模化生产,让光伏发电在国内也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在中国的东部地区采购火电不如使用光电,由于“削峰填谷”政策的存在,成本在1.5元到2元,而光电仅为0.6元,但仍不及水电。但由于水电和火电的枯竭,其成本必然逐年上涨,而我们由于规划生产和规划应用,应该会逐年下降,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很长。”

  然而,目前国内市场的推广应用仍有很大阻碍。并网难仍是不少企业都提到的主要瓶颈。

  所有光伏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都会不自觉的提到这个问题,目前的电网成为了制约光伏发展的瓶颈之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我国光伏装机容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光伏电站并网的速度却跟不上装机容量的发展速度。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并网光伏装机容量为2.14GW,这也就意味着有0.8GW左右的已建光伏电站并未并入电网发电,形成了比较尴尬的局面。

  在技术方面,新能源确实对电网构成了一定冲击。英利公共关系部总监粱田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火电和水电,今天需要多少电网就可以发多少电,水电都是可控的,而诸如风电和光电,时有时无。总之,太阳能资源受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光伏发电的间歇性特征明显。”他还认为,目前中国的布局有问题,能源都部署在西部,而我们在西部发展包括基建方面是有欠账的,我们国家这些年已经开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个问题在未来会得到一定缓解。

  即便有收紧光伏信贷的信号灯在闪烁,但亿晶光电仍能逆势获取总额高达29.8亿元的授信,没有被“逼上绝路”(亿晶光电股东大会语),个中尤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挺力相助。

  审计署6月10日公布两年来抽查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及辖区地方债情况,发现债务余额增长了12.94%。而截至2012年底,金坛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金坛水利就为亿晶光电提供了约14亿元的保证担保。其母公司金坛建设更是在连发债券的同时为亿晶光电连续三年提供最高额超过15亿元的保证担保。

  当然,在金坛建设发行的债券中,常州市投融资平台常州城建、常州投资等亦在担保方之列,连环担保的链条环环相扣。

  在时代周报记者接触的所有当地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中,当记者表示此番采访是为光伏业起死回生做一个前瞻性报道时,对方一丝难以置信的表情首先会被捕捉到。

  而当记者表示亿晶光电很有可能就是第一家打胜翻身仗的光伏企业时,这种疑惑的状态会更加明显。不过在进入角色后,每一位采访对象在说完过头话后都会及时地绕回“语境正确”的话语体系中,即使前后逻辑有冲突亦能自洽。

  “大干快上是传统。”一位对光伏企业发展路径非常熟悉的政府官员无奈地说道:“机会来了一窝蜂全上,拼别的不行,拼价格在行,不让别人活是他们做生意的底色。拼到最后,整个市场就不跟你玩了。”

  包括上述官员在内诸多光伏业界观察人士均对“两头在外”的光伏企业发展现状担忧,政府救市可以救一时却救不了一世。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需求急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31×108t标准煤[1]。然而国内传统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我国大量能源需要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1.28%[2],能源供应安全形势严峻。新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等,由于具有能源总量大、可持续、无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所谓光伏产业是指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电池片生产、光伏电站建设及相关配套服务等环节[4]。在各级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为光伏制造业大国,在铁路、公路、通讯、气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光伏产业的优势是:可持续利用,永不枯竭。在利用太阳能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同时,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与其他发电站(如:核能发电)的建设成本相比要低很多。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和障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把握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并解决好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当前产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世界光伏产业的拉动下,近十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受原材料的产出、技术推广、人才、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光伏产业的生产与应用。

  1、原材料严重短缺,产品销售过度依赖国外市场,造成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高度对外依存。

  高纯硅材料经提拉或铸锭处理制成的单晶硅或多晶硅,是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基础材料,据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所需高纯硅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高纯硅材料生产量不足市场的消耗量的10%,原材料严重短缺,成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生产的光伏电池组件有90%以上出口到国外,表1为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统计的历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情况,由表中数据可见: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逐年递增,而且幅度较大。

  过度的对外依存,使得国内企业抗风险能力很弱,国际金融及国外政策等因素的波动,随时都会对国内光伏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如:2011年10月,美国宣布对华晶硅光伏电池产品进行“双反”调查;2012年3月公布调查结果,认为我国有关光伏企业接受了政府的“不公平补贴”。同时期,欧洲各国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补贴大幅下降等等政策的变更。种种政策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国内光伏制造企业的发展。

  2、太阳能电池效率转换,并网等配套技术的不尽成熟,使得生产成本过高,技术推广缓慢。

  技术进步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光伏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称:“光电转换率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片两大核心技术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单晶硅电池片平均光电转化效率约为18%左右。由于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未来行业利润率的提升还是要依靠相关技术的突破。”

  由此可见,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据业内人士分析:转换效率提高1%,成本会降低7%。

  另外,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形式主要是农村电气化、通信和工业供电中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如太阳能路灯等),同时存在一部分光伏与建筑集成系统和荒漠光伏电站。但这些发电站中使用的大量电气控件(如:并网逆变器、太阳能控制器)主要依赖进口,我国还没能完全实现自主研发和商业化生产。独立系统中的蓄电池寿命低,有待技术改进。规模较大的荒漠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中也存在诸如高海拔地区的超高压交流及直流输电技术、高温超导输电技术、大规模太阳能电力的调度、大规模太阳能的储存技术等问题

  前几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倍增速度快速发展,其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据报道:以浙江为例,浙江省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规模均在100MW以下。然而,与德国、美国等太阳能应用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应用市场发展明显滞后。

  一方面,2009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提出:我国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现象非常严重。一时间,国内有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议论之声四起。针对该问题,科技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全国工商联等部门也通过一系列分析,提出多种不同的看法。由于各方对光伏产业的认识分歧过大,使得国家就产业发展不能适时给出相应的激励政策。降低了产业界人士的投资信心,对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障碍。

  另一方面,前几年,由于政策的不明朗,缺乏有核心力量的政策或行业组织出来协调、维护,国内的光伏企业在海外拓展时无法齐心协力,只能种各自为政,有时为了能占有市场,大打价格战,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较为严重。

  随着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和工信部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国内市场的发展迎来一个很好的机遇期,国内光伏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实现产品转型,做好产、用结合,打破“生产在国内、应用在国外”的市场倒挂导致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他国的局面。

  现阶段,国内光伏产业需要一个有力的行业组织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行业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行业秩序,组织、协调行业发展。国家应该加强行业组织的建设,给予行业组织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让其参与国家光伏产业政策的修定,制定行业标准,以规范无序的市场恶意竞争,实现行业自律,减少行业内耗,实现我国光伏产业协调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光伏行业目前处于很长时间的“寒冬期”,其实困难局面的背后透露出的是行业整合的契机,江西塞维太阳能公司董事长彭小峰先生认为:国内市场要尽快强大起来,要更多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中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同时,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光伏产品的应用,增加光伏产品在各方面的应用和技术创新。

  太阳能是未来的终极能源,是可持续利用,使用无环境污染,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我国应准确把握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并解决好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和障碍。行业发展中,打破传统思想,大胆创新,解决好利用问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长久发展;企业发展中应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总之,全方位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然而在当前传统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越发匮乏且对环境污染的副作用逐渐显现的时候,发展可替代能源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与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环保能源对比,太阳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其开发周期之短、投资产出比之大、副作用之低是前者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常常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电力资源,从而衍生出了光伏发电产业。然而面对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资源,我们却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究其缘由,无外乎是由于地理、天气等因素而导致的太阳能利用太过分散,倘若可以集中利用、并网利用,则可很好地规避地域这些不利因素对开发太阳能资源所带来的影响。

  我国分布式光伏产业起步较晚,缺乏整齐统一的规划,导致了现在很多老城区、旧城区使用太阳能杂乱无序,大多数用在了楼宇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光伏发电几乎无从谈起。新建的新城区已经意识到光伏发电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工业园区、高新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农业示范区、集中应用示范区等也大规模试点光伏发电应用。

  除此之外,很多地方也鼓励光伏发电的用户将使用不了的余电接入国家电网对外出售,在国家层面,则由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在2009年联合推进“金太阳工程”、2009年早些时候出台的光电建筑每瓦补贴20元及201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光伏发电电价每瓦补贴0.42元等相关政策支持。诚然,这些仍旧是以楼宇示范项目、校园、生态城和工业用户为主。

  总之,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远未满足我们对资源的需求,在我国能源配比中仍旧处于低位,分布式光伏发电分布杂乱、能源使用效率较低,无法统一调配统一运行。国家也正在加大对这种新兴能源给予政策、资金的相关支持。

  光伏发电依托健全的光电建筑、设备,才能有效地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力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不并网的情况下是自己开发自己使用,然而很多用户都结余了很大一部分的电力而白白浪费。例如一些校园、经济开发区,白天最多使用空调,还剩余了很大部分的电量,这部分电量只能转化为热能或生物质能存储,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而类似工业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又对能源需求旺盛,自身的光伏发电无法满足其生产、运营的需要,还需要额外再花钱购进电能。

  一方在浪费,另一方却又嗷嗷待哺,如果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利用价格机制作为推动,可以很好地理顺市场导向。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前期建设成本与后期设备使用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光伏发电建筑建设成本过高使得很多单位望而却步。在国家出台帮扶政策的同时,倘若可以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利用价格推手,引入市场“补贴”,则可以很好地改善这种现状。

  当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后会充分发挥它的集群效益,其平摊到每位用户身上的个人支出将会大大降低,平均单位光伏建筑单位发电量的使用效益也会发挥到最大化。这对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改善能源整体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成本主要表现在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我们分别来详细探究下并网的成本。

  第一,需要根据当地城市电网的发展现状,当地的太阳能资源等情况,开展有效的市场调研与试验。

  第二,确定好了试点地域后,要结合城市规划总体纲要及该地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开展空间负荷预测及负荷总量预测。

  第三,根据我们所分析获得该地区符合特征以及太阳能资源数据,正式进行光伏发电负荷曲线以及出力情况的匹配分析工作,如图1所示,途中的曲线对于时间的积分为电量,其中的第一部分为光伏发电上网的电量;第二部分为用户在光伏发电作为电源情况下的用电量;第三部分为用户在公共配电网作为电源的用户用电量。在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还需要我们能够结合当地的地域限制、投资规模等一系列因素对所要建设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进行确定。

  第四,需要列出可能的光伏发电运营模式备选方案,并对不同的运营模式所具有的优缺点以及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

  第五,要根据发电选址地点目前的现状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并对在不通用运营模式下光伏发电所具有的用户配电网改造方案以及接入方案等进行确定。

  第六,需要对不同运营模式下光伏发电的计算参数以及边界条件等进行确定,比如对相关配电设备的造价、当地补贴政策以及电量基本价格等等数据,要有准确的把握,避免在数据信息方面的误差,造成我们对实际收益方面的错误判断,应相对实际效益的计算。

  第七,需要对不同运营模式下光伏发电的运行成本进行全面的计算,主要包括光伏发电的初期投资费用、配电网的初期投资费用、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以及贷款利息等等,除了这部分基本费用之外,还具有停电损失费用、设备损耗费用以及房顶租金等等。通过不同运营模式的应用,则能够使项目投资能够获得不同的成本构成。

  综上所述,开展一项成功的光伏发电并网项目,需要经过前期调研、选址、分析等等一系列成本付出,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损耗费用,其成本与产出效益之间的权衡成为横亘在能源优化面前的一条深深的沟壑。

  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操作仅限于统购统销或者在封闭环境区间内的自产自用,尚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统购统销与自产自用互相接入。在政府政策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就目前的现状就产业效益进行相关的论证。

  统购统销对接入公共电网是最合适的,以配电箱作为接入点,反向输电,计价计量方式简单,也便于维护。

  自产自用一般应用于封闭式园区以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同样以配电箱作为接入点,在产权分界点再设立一个计量单元。

  就效益对比来说,二者各有优劣。目前政府对光伏发电并网进行发电补贴,此时地域之间对比的价格因素成为主导因素,统购统销相较自产自用就具有了更多的价格导向优势。然而当某一地域对电力需求特别大的时候,政府主导的价格因素就不是区域内并网用户重点考虑的方向,自产自用群体拥有了更大的自,能对电力资源进行更好的调配。

  总而言之,基于我国目前能源发展的现状,开展光伏发电是大势所趋,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操作也必然成为市场主流。在这项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要性,高瞻远瞩,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预留条件,同时也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用更针对性的措施来获得更好的并网运行效益。

  随着光伏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本的持续降低,以及国内新的“金太阳”、“金屋顶”目录的出炉和一系列光伏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相关意见和规定的通知》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的通知》两项文件的,从更高程度上加深了全社会对光伏发电产业的认知度、认同感,使个人从事光伏发电成为可能。这无疑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甚至有人提出“光伏行业的全面繁荣还靠分布式发电”的说法。

  项目建设于北戴河地区,使用275Wp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1号楼配置太阳能电池组件180块,2号楼配置太阳能电池组件108块,3号楼配置太阳能电池组件90块,装机容量共计104kWp,配置20kW光伏并网逆变器2台,30kW逆变器2台,每栋建筑物楼顶配置1台配电箱,通过电缆将电能送至厂区800kVA变压器380V母排下口。

  布置于楼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采用了最常见的电池阵列布置方式——将电池阵列掩藏在女儿墙中。此布置方式虽然维持了建筑物的协调性,但景观展示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宣传展示的效果,因此应突出宣传展示效果,加强示范定位。

  本地区建筑多在屋顶后期建设红色尖屋顶,以适应防水的需求。结合屋顶防水要求,可以考虑多尖顶或者弧形屋顶设计方案,甚至一些造型奇特的景观设计。

  光伏电池的布置也可不局限于屋顶,在建筑屋顶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筑的迎光面,设立玻璃幕墙,或设立透光的薄膜电池窗户、遮雨挡等设施。以上设计方案中,可通过相关设计将接线盒、旁路二极管、连接线等隐藏在幕墙结构中。这样既可防阳光直射和雨水侵蚀,又不会影响屋内采光,同时太阳能电池也不会破坏建筑美学,破坏建筑物和环境的整体协调性,达到与建筑物的完美结合。

  考虑到建筑物本体的局限性,可充分利用场地内的其他区域来设置太阳能电池阵列来增加装机容量,例如走廊、停车棚、路灯,甚至封闭两楼之间的空地。由于彩色太阳能电池的存在,也可以通过巧妙的思维组出漂亮的图案,例如组成企业logo造型等创意画设计,建设于企业门前、绿化带、广场等位置来增加景观效果,同时应将汇流箱等设备与景观结合设置在隐蔽处,以维护景观协调性。

  系统具备发电量、环境气象参数、功率输出、统计报表等显示功能以及设备状态获取、模式转换、防孤岛等监测、监控功能。根据采集的数据量来看,系统实现的功能还可以适当的丰富。可优化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七个方面:

  1)人机界面及展示功能较简单。2)系统运行调度控制功能较少。3)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较少4)数据没有充分应用。5)系统缺乏智能功能。6)缺少联网功能。7)系统管理软件的能量管理思想不强

  利用软件平台进行管理,避免人工管理的失误和延迟性,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分为四部分:展示管理;运行环境条件管理;系统运维及调度控制管理;数据采集分析管理。

  1)仿照电气一次系统图的控制系统人机控制界面,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系统控制界面。

  2)对外实现系统运行状态、设备运行状态、组件发电状态、系统潮流走向、环境情况,实时发电量,总的发电量等展示,使不了解光伏发电的人员对分布式发电的系统运行方式产生直观认识,一目了然。

  3)实现系统运维人员在展示图基础上的运维控制功能,例如,关闭某个阵列的光伏组件,相应的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的设备状态数据实时的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图中设备图形的形式和颜色发生变化。相应的告警、操作提示以及五防功能也可一并实现。

  4)采用3D立体平台,向参观者直观的、立体的、多方位的、全面展示光伏发电系统。此展示平台的展示内容应包括电池板分布情况,电缆走向,逆变器和汇流柜的布置情况,系统运行情况,设备运行状态,光照角度、光照强度、风速、气温等运行环境条件,还应展示不同运行条件下的实时输出功率,总的运行功率,运行的天数,失压的天数及其原因,节能减排数据等情况,这些数据可通过曲线图等方式进行展示。

  5)展示系统本体情况,包括展示光伏板污损情况、衰减情况,逆变器转化率,系统内部损失等情况,应具备运行维护的智能提示情况,例如巡视周期提示,巡视项目提醒等内容。

  6)展示光伏系统谐波电压与电流,电压异常时的响应特性,频率异常时的响应特性等数据,并能采用曲线图等方式进行显示,可进行后台分析。

  7)增加展板、视频介绍以及触碰屏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通过这些窗口,不仅可以介绍此示范工程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还可以介绍工程建设、并网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供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者借鉴。

  配电智能化有助于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系统运行效率以及终端电能质量;有助于实现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的并网与协调优化运行,实现高效互动的需求侧管理;有助于结合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构建集成与优化的配电资产运维与管理系统。

  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应抓住配电网智能化建设和光伏发电技术日新月异的重要机遇,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分析各个不同区域分布式电源/储能及微网发展的典型模式,完善自身,突出示范工程定位,形成有关标准。

  掌握分布式发电/储能和微网系统的接入与协调控制技术,在提高电网可靠性和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方面取得较大的综合效益;通过研究和推广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网的接入与协调控制技术,深入分析对电网负荷特性以及生产运行带来的影响,正确引导,逐步扩大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的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规模,逐步提高协调控制能力,充分发挥新型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技术能源利用效率高、节能减排效益明显、电热冷三联产综合效益好的优点,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改善系统的峰谷特性,使其成为未来大型电网的有力补充和有效支撑。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80%以上出口海外市场,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导致行业风险很大。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因西方国家消减对光伏产品的补贴,直接导致国内许多光伏企业倒闭。德国、美国和日本是光伏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他们拥有很多知名的光伏电池生产商,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光伏产品终端消费市场。光伏发电作为绿色新能源,是解决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我国要实现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我国光伏产业的确是遭遇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快速发展,我国光伏企业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国内扶持光伏产业相关政策的相继颁布,以及国际光伏市场的逐渐复苏,目前正是国内光伏产业转变运营模式、提升技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走向健康、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据统计,2011年统计的光伏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光伏行业,一批技术水平低、转换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或者收购。2013年3月20日,经无锡市中院正式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尚德破产是中国光伏产业最具风向标作用的信号,意味着政府不再无限制给光伏企业输血,而是决定让市场优胜劣汰,中国光伏产业进入重新洗牌期。中国光伏整合未必是坏事,它将促使资金和技术向更加有实力的企业聚集,在适当时机进行洗牌,反而会使相关行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新能源行业的大洗牌之后,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脱颖而出,将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成功运作成为光伏领域的翘楚。危机过后,我国光伏企业去弱留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会更强。

  国外企业对我国太阳能电池反倾销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价格上。虽然大企业表示产品价格高于成本,但有些企业为了抢得市场,确实存在低价销售的行为,这也反映了长期依赖出口的光伏行业各自为战、组织松散的现状。我国光伏行业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做大”,而是如何“做强”的问题。中国的光伏企业想要独霸江湖是不太现实的,而是需要和对手,甚至是欧美的企业合作,共同分享市场和技术的发展与繁荣。我们需要的是在国内光伏行业里培育一批优秀企业,进而带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的市场环境,制造最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缔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

  在这次光伏产业危机中,受冲击最小的是上游掌握硅料提纯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受冲击最大的是中下游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商,作为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我国光伏企业损失最大。国内光伏电池生产九成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而且生产设备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源头受制于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国光伏行业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完善自主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只有国内光伏行业的技术提高了,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政府财政补贴更多的变成国内光伏企业和用户的实惠。

  经过竞争淘汰,资金和技术将进一步向大型企业聚集,促进这些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光伏产业链,进行垂直一体化经营。保定英利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拥有完整光伏产业链的企业,主要从事硅料、晶体硅硅锭、硅片、太阳电池、组件、控制一逆变器、光伏系统工程及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服务。通过建立完整产业链使光伏产品从各个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增厚企业利润,确保产品质量,提升抗风险能力,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发展光伏全产业链可以改善无序竞争和盲目扩张的状况,符合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择优扶优”政策,有助于整个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案始于去年10月,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7家企业联合向美国政府递交了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做出向中国太阳能产品征收“双反”税的决定,今年10月,美商务部做出终裁。此次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标志着该案终结。今后,美国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但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另一个裁决,针对此类产品的“双反”关税令不适用追溯原则,因此反补贴关税从今年3月20日起征收,反倾销关税从今年5月17日起征收。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穷追猛打,是想“一箭双雕”:遏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护本土企业。据了解,从2007年至今,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光伏产品输出地,光伏产业从规模、技术和价格上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美国的光伏企业,除一部分材料、设备和薄膜企业外,晶硅企业基本上都生存困难。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曾经表示,面对激烈的全球能源竞争,美国岂能主动挥舞白旗将清洁能源领袖位置拱手让给中国,于是光伏制造商将破产潮归咎于中国同行的低价倾销,他们不厌其烦地指责中国在新能源领域补贴,并认为中国政府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大选也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的原因。专家指出,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竞相以对华强硬态度拉选票,同时,将本国失业、经济低迷等问题归罪中国以转移国内矛盾。

  中国光伏产品海外遭遇围剿,国内整个产业面临重大伤害。据了解,中国光伏产品90%以上销往欧美,目前欧美都对中国企业课以高关税重罚,这将使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难度加大。

  “现在中国光伏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很低了,在这个时候,美国还对我们出口的晶硅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如此之高的惩罚性关税,将大大增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成本,给中国光伏行业造成巨大打击。”江西赛维LDK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佟兴雪表示。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1/3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多家企业倒闭。以多晶硅为例,自2011年9月以来,国内80%企业已停产,影响波及整个行业超过500亿元投资,造成失业人数超过5000人。2012年1-6月,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在保持了6年的连续快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出口总额128.94亿美元,同比下滑31.49%。

  其实,美国制裁中国光伏企业,对本国企业并无好处。有美国太阳能企业表示,在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之后,将提高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的成本。专家指出,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获得最大利益。打压中国企业,也将损害美国原材料和设备出口商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导致双输。

  面对美国的制裁,中方表示强烈反对并积极应对。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中国光伏产业发表声明称,该裁决严重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对美出口的现状,“双反”关税必将严重损害中美两国及全球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消费者利益。

  声明还表示,中国光伏企业将认真分析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裁决,保留通过美国国内诉讼或者多边贸易机制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低碳化新能源的开发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清洁能源,光伏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率的提升,对于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的缓解能源危机,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其开发利用规模逐渐扩大,本文就主要对其开发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随着我国各项光伏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太阳能设备制造发展最快的地区,并且我国的太阳能资源非常的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中心以及太阳能设备组建中心,我国已有多家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进入世界前20位。从技术角度来讲,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是结晶硅技术,在太阳能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该技术最主要的优点是:其组装生产的时间相对较短,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薄膜太阳能电池所占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增大,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技术应用于光伏设备的生产中。

  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光伏能源设备的生产技术及生产规模在不断提升,这使得我国的光伏能源利用率不断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但是在目前的发展模式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产能过剩,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光伏设备的制造准入门槛更低,更多的企业投身于光伏设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光伏电池、原材料等低端产品的过剩现象日益严重,而在一些高端的零配件的生产过程中,却由于技术问题,还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所导致的过剩,使得相关的光伏设备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降,有的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的发展模式中,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我国光伏行业各种技术的进步也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2)与其他形式的能源发电相比,光伏发电存在其特殊性,其初期的投资成本是比较高的,并且在其运行过程中,其发电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融资成本、系统使用年限、设备及服务税收、运输成本、安置与组装成本、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主体、蓄电池、变流器等部件、光伏组件成本、太阳光照量等,不同地区的企业这些因素都存在较大的不同,总体来讲,其初期的投资成本是非常高的。(3)光伏设备的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是技术的创新,但是我国一些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关注点并不在技术创新上,其很多制造工艺都是从国外购买,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味的压低劳动力及土地的价格,很多小型的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手工组装的形式,这很难保证生产出来的光伏设备的质量,并且其生产成本往往较高。

  光伏能源的利用,对于能源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优待完善的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讲,我国的光伏能源的发展前景良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改善电力结构、能源转型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战略发展方向进行简单分析,主要表现为:

  (1)立足国内,在未来的光伏能源发展过程中,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的储量非常的大,很多地区的辐照强度都非常的大,具有非常大的太阳能总量,尤其是我国的青藏地区,其太阳辐射强度远远高于我国的其他地区,如果将这些太阳能资源予以有效利用,将其转化为电能应用于其他省份的发电中,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用电数量非常的大,充分的将太阳能发电应用于工业发电中,能够有效的节约工业用电数量,并且我国的工业用电数量在不断的增长,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对于光伏发电来说,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发展潜能。由于技术及供需关系的变化,我国的光伏设备的价格在不断降低,尤其是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近年来,光伏市场出现了从供应受限到需求驱动的转变,这使得光伏组件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光伏竞争力报告表明,为了国内外光伏发电系统价格将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这会使得光伏发电的成本优势持续上升,为其总体上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积极促进多能互补,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逐渐发展成为能够替代煤炭、核电、水力等各种能源的技术,并且太阳能具有秒到分钟级别的间歇性,这能够很好的满足电力高峰时的选秀,在提升调度灵活相应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替代天然气发电。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日益稀缺,很多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缺电及拉闸限电的情况,这直接导致电力需求的增长,为了保证人们正常的电力需求,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很多用电量较大的企业在技术及经济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通常会选择安装太阳能发电站自己发电,例如,广州开发区保洁企业、广州市南沙经济开发区东气、广州市大学城校舍等,这在保证自身电力需求的同时,对于其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我国政府也在政策上对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予以了大力支持,并强调要在能源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有效的新能源合理价格机制,促进各种能源的互补发展,建立其一个完善的新能源体系,解决各种能源的综合利用问题,这对于光伏能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这在加重环境污染的同时,进一步加重了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光伏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结合其市场发展现状,对其主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分析,对于其开发利用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后,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到2006年,世界上已经建成了10多座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6个兆瓦级的联网光伏电站。美国是最早制定光伏发电的发展规划的国家。1997年又提出“百万屋顶”计划。日本1992年启动了新阳光计划,到2003年日本光伏组件生产占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厂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国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使德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发展计划,并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和加速工业化进程。

  中国的光伏发电80年代开始起步,在国家“六五”和“七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首先在光伏行业投入资金,使得中国十分微小的太阳电池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在许多地方做了示范工程,拉开了中国光伏发电的前奏。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光伏组件发展的现状,再而分析我国光伏组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细致充分的比较,讨论我国光伏组件的方向及对策建议。

  1、2022年7月25日前,确定选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拟定协作提纲、制定并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2022年8月20日前,将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打效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约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小时,相当于世界上能耗的40倍。正是由于太阳能的这些独特优势,20世纪80年代后,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不断增多、应用范围日益广阔、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

  20世纪90年代后,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到2006年,世界上已经建成了10多座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6个兆瓦级的联网光伏电站。美国是最早制定光伏发电的发展规划的国家。1997年又提出“百万屋顶”计划。日本1992年启动了新阳光计划,到2003年日本光伏组件生产占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厂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国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使德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发展计划,并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和加速工业化进程。

  世界光伏组件在1990年——2005年年平均增长率约15%。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更加迅速,1999年光伏组件生产达到200兆瓦。商品化电池效率从10%~13%提高到13%~15%,生产规模从1~5兆瓦/年发展到5~25兆瓦/年,并正在向50兆瓦甚至100兆瓦扩大。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降到3美元/瓦以下。

  2006年的光伏行业调查表明,到2010年,光伏产业的年发展速度将保持在30%以上。年销售额将从2004年的70亿美金增加到2010年的300亿美金。许多老牌的光伏制造公司也从原来的亏本转为盈利。。

  光伏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但是,随着微型逆变器的使用,可以直接把光伏组件的电流源转化成为40V左右的电压源,就可以驱动电器应用我们的生活当中。同时,光伏组件在不断创新,由于光伏组件在业内来讲叫做中国制造,应该有中国创造,进而出现光伏组件的升级创新产品,如光伏陶瓷瓦,光伏彩钢瓦,这类产品可以直接代替传统建材瓦片,还有了光伏组件的功能,一旦步入通用市场,将对光伏组件和传统建材造成一定冲击。

  光伏组件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光伏内电池组合容装置,由太阳能电池片或由激光切割机或钢线切割机切割开的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组合在一起构成。

  光伏电池片为光伏组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发电单元,因此光伏组件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伏电池片的好坏,因此组件厂家是否拥有自家的电池片厂,以自家电池片的质量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

  一套家庭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以及其他零部件组成。通过本人了解,目前家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合理建设成本大概在1-5元/瓦,其中光伏组件的所占成本最大,几乎占到一半;逆变器可以占到5%-8%。对比前几年,整体上来说,确实是便宜了。

  目前,双面光伏组件有两条技术路线,即n型双面光伏组件和p型双面光伏组件。双面光伏组件按照使用的电池类型主要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n-PERT双面光伏组件、n-HIT双面光伏组件和p-PERC双面光伏组件。各类型双面光伏组件的具体特点如表1所示。

  与传统光伏组件只能利用正面入射的光照不同,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也具备光电转换的能力。表征双面光伏组件的主要参数除了转换效率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双面率(Bifaciality),即背面效率与正面效率的百分比。n-PERT双面光伏组件具有少子寿命高、无光致衰减效应、弱光响应佳、温度系数低的特点;且其双面率可达到90%,远高于p-PERC双面光伏组件,背面发电量增益更高。在有限的安装面积中,n-PERT双面光伏组件能提供更高的电力输出。n-HIT双面光伏组件结合了晶体硅光伏组件和硅基薄膜光伏组件的优点,此类组件具有结构对称、低温制造工艺、开路电压高、温度特性好、光照稳定性好、双面发电等特点。

  p-PERC双面光伏组件生产线只需基于现有生产线进行少量技术改造,基本不增加额外成本,性价比较高。与组件正面超过20%的光电转换效率相比,其背面可吸收光线的区域有限,转换效率在10%~15%之间。

  组件的安装倾角是影响发电量的重要因素。采用固定式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一般按光伏组件全年倾斜面上接收到的辐照量最大,即全年发电量最大来选择组件的安装倾角,该倾角即为最佳安装倾角。

  本文以林洋安徽安庆某市政电站为例进行对比分析。该项目采用285W双面光伏组件,离地高度为1.0m,分别采用10°、22°(最佳倾角)、45°倾角布置。组件在不同倾角下的发电量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1)在组件安装高度为0.5m的情况下,相对于最佳倾角22°,倾角为10°时,组件发电量减少了5.49%;倾角为45°时,组件发电量减少了2.03%。在组件安装高度为1.0m的情况下,相对于最佳倾角22°,倾角为10°时,组件发电量减少了2.03%;倾角为45°时,组件发电量减少了3.19%。由此可知,双面光伏组件在最佳倾角时的发电量最大。

  2)当倾角均为10°时,相对于最佳倾角22°,安装高度为0.5m的组件发电量较安装高度为1.0m的组件发电量减少的多。由此可说明,当安装高度增加时,由于双面光伏组件背面接收反射辐射的原因,部分补偿了由倾角带来的发电量损失。

  3)当倾角均为45°时,相对于最佳倾角22°,安装高度为0.5m的组件发电量较安装高度为1.0m的组件发电量减少。由此可知,倾角增大使双面光伏组件背面接收反射辐射的效果变差。

  双面光伏组件如果离地面太低,背面将不能接收反射辐射;而随着组件安装高度升高,其背面接收的反射辐射也会随之变化。组件最低点离地越高,组件与地面之间的空间越大,其背面可接收周围反射辐射的面积越大,背面的发电量也越多。由表2可以得出,在最佳倾角22°时,组件的安装高度由0.5m增至1.0m时,其发电量约增加2.6%。下文以林洋山东某实证电站的测试结果为例进行分析。两组光伏组件的装机容量均为50.04kW,均采用正面功率为290W的双面光伏组件,且倾角均为当地最佳倾角28°,安装高度分别为1.0m和2.0m。不同安装高度下的组件发电量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测试结果显示,当组件安装高度为2.0m时,比安装高度为1.0m的组件发电量增加2.82%,该值比表2中最佳倾角为22°时,组件安装高度由0.5m增至1.0m时发电量增加的比例更大。这说明组件的安装高度越高,增加的发电量越多。但随着组件安装高度的增加,所需支架材料也会增多,组件承受的风荷载也将增大,安装和维护更加不方便。所以,经过技术经济性比较,认为组件的安装高度不宜超过2.0m。

  光伏组件的峰值功率是指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组件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在实际工况下,大部分时间段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都低于该组件标定的峰值。逆变器的额定功率一般是指逆变器交流侧输出的额定功率。光伏组件-逆变器容配比(下文简称“容配比”)即指光伏组件功率和逆变器功率之比。

  光伏组件与逆变器功率匹配的一般原则是根据当地的太阳辐射、气温等外部条件,在不造成发电量损失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利用逆变器的容量。

  在西藏、青海等高海拔无电地区,电子元器件受高海拔条件的影响大,逆变器必须降容使用,因此,这些地区的容配比小于1。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不需要考虑逆变器降容的问题,常规的设计思路为容配比等于1。而在太阳能资源较差的东部地区,辐照度基本达不到STC要求的1000W/m2,且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光伏组件大部分时间的输出功率达不到标称功率,逆变器基本为非满负荷运行,大部分时间处于容量浪费状态。

  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可通过容配比大于1来提高此类地区的项目收益。由于双面光伏组件的背面也具备光电转换的能力,根据研究结果,在不同反射背景条件下,双面光伏组件比传统单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可增加10%~30%。而且背景颜色越浅,背景反射率越高,双面光伏组件的发电量提升越多。因此,对于采用双面光伏组件的光伏发电系统,容配比要综合考虑组件的安装地理位置、场地背景反射条件等多种因素。总的来说,双面光伏组件的容配比必须考虑组件背面增发电量的影响。相较于应用传统光伏组件的设计,应用双面光伏组件的设计的容配比应降低。

  光伏支架主要分为固定式支架、倾角手动可调式支架和跟踪式支架(平单轴/斜单轴/双轴)等。

  2)倾角手动可调式支架的成本稍高,运维工作量较固定式支架大,但是通过在不同的季节调整组件倾角可以增加系统的发电量。

  3)跟踪式支架能够很好地控制组件的朝向或倾角,甚至可同时调节两者,能够进一步增加发电量。但跟踪式支架的成本较高,后期维护工作量较大。根据有关文献报道,与相同容量配置的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相比,采用平单轴跟踪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年发电量可提高约15%,采用斜单轴跟踪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年发电量可提高约20%,采用双轴跟踪式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年发电量可提高37%~50%。另外,文献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山地、滩涂、渔塘等地的柔性支架,其采用在两固定点之间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方式,将光伏组件固定在张紧于两柱间的钢绞线上;两固定点采用钢性基础提供反力,可实现10~30m大间距,以满足不同地形的需要。

  传统的光伏支架系统设计主要考虑支架自重,以及在风荷载、雪荷载、施工检修荷载、地震作用等不同荷载组合影响下,支架满足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要求,并符合抗震、风、防腐等条件,满足30年的使用寿命要求,便于安装和维修且造价合理。由于双面光伏组件的正面和背面均具有光电转换能力,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太阳光,必须考虑避免支架檩条对组件背面遮挡的影响。因此,双面光伏组件的支架檩条必须位于组件边缘。同时,还应尽可能避免其他电气设备(如组串式逆变器)等对组件背面造成遮挡。

  作为光伏行业的终端产品,组件生产与市场结合紧密,产品更新换代较快,要求有很强的市场应变机制,对设计开发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全球光伏组件产量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2018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虽继续增长至120GW,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仅为13.7%。伴随着光伏产业的整体情况良好以及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2019年全球组件产量将会继续呈现增长势头,全年仍将保持在120GW左右。

  得益于全球光伏需求增长的推动,国内企业在近年来持续加大组件环节的投资和技术革新,近10年来生产成本持续下降,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据中国光伏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组件产量达到85.7GW,同比增长14.3%,以晶硅组件为主。组件产量超过2GW的企业有11家,其产量占总产量的62.3%,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2019年组件产量将超过90GW。

  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受此影响,光伏上游材料需求量快速增长,从而带来整体产量提升迅速。从光伏组件产量市场占有率来看,我国光伏组件行业发展迅速,在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水平,到2018年,达到71.4%。

  根据GlobalData的数据,2018年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前10的公司中,9家来自中国。其中,晶科以11.6GW的出货量和12.8%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组件出货第一的位置。晶科之所以能够保持榜首的位置,得益于其向海外市场扩张的决心,而不是在中国政府削减对光伏行业的激励措施之际继续致力于中国本土市场。同时,晶澳正在以其双面组件技术向中东市场扩张,并在产品质量、可靠性、性能和创新方面处于强势地位,2018年晶澳以8.8GW的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排名第三的是天合光能,出货量为8.1GW。

  据中国光伏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单面组件仍然为市场主流,市占率达到90%。双面组件主要应用于“领跑者”项目,其市场占有率有很明显的提升,与2017年相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达到10%。未来随着农光互补、水光互补等新型光伏应用的扩大,双面发电组件的应用规模将会不断扩大。据中国光伏协会预计,2018-2025年单/双面组件的市场占有率变化趋势如下:

  2010年之前光伏产业建立在各国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迅速高速增长起来,此时的光伏技术是在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过渡初期,由于生产成本比在实验室的预期成本大幅下降,因此才形成了短时间的暴利行市。虽然这种情形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进入光伏产业,但光伏发电依然高于火力发电。因此在2011年金融海啸、欧债危机这些涉及到政府要动用资金救急解困的危机情形出现时,光伏产业所受的影响首当其冲。一时间诸多上市公司均破产或出售光伏业务,更有大量的企业停产,使得许多地方政府和银行望光伏而生畏。这样,就形成了2011年以来长达三年的低谷时期。

  由于光伏产业的主流技术大部分是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开发出来后很快即投向市场,往往一种设备上市两三年后,就有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使之面临淘汰的命运,从而出现了设备才投产两三年就因效率低下或生产成本偏高而不能开工,变成虽然设备完好却变成无效产能的情形。

  光伏产业初期的暴利使得不少投资者只顾大规模扩产,并不去创新研发新的技术,使得整个行业供大于求。

  国外的光伏产品80%来自于中国制造,中国出口量也一直占据了国内总产量的90%以上。在此形势下,欧美许多光伏企业纷纷破产。欧洲各国政府和美国政府都不愿看到光伏由中国制造的产品来主导,因此先后试图采取“双反”等贸易保护手段来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使得市场大部分依赖外国的中国光伏产业大受打击。

  中国政府从2008年发出了第一个光伏电价补贴文件,对国内三个项目给予了每度电4元的补贴;2009年6月,中国政府推出了“金屋顶”、“金太阳”计划。这些装机补贴一度带齐了市场,但实际上是鼓励了弄虚作假,打击了线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光伏上网电价,2012年1元/度。由于未对全国不同日照条件的地区进行区别电价,也没有说明价格补贴的期限,价格的额度也不合理,多种原因导致根据上网电价倒推回来的组件价格降幅过快,这是我国光伏组件价格从13元/瓦降到4元/瓦以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在2012年10月份以前,虽然中国政府给出了不少光伏补贴政策,但当时这些政策既不系统也不完善,导致已投资的资金回收困难,想投资的不敢再投资,客观上阻碍了国内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

  欧债危机对欧洲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同时,国内开始经济结构调整,在传统产业受到打击的同时,并没有给光伏等战略性新型产业以明确的政策,因此,光伏企业的不景气和一些大企业的倒闭破产,使得银行和投资机构对光伏望而生畏,导致企业面临市场和资金的双重不足,从而整个行业陷入低迷。

  综合起来,虽然中国光伏这些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也曾经涌现过江苏中能、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甚至还占据过各自环节的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由于没有科学发展的长远性,没有对各种风险和问题的预见性,没有自主技术,加上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一旦行业波动较大,这些巨人倒下的速度,远远比他们发展起来的速度快得多。2013年无锡尚德的破产和2014年超日企业债的违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今年下半年,还会有更多的光伏企业发生债务违约和破产的情况出现,这并不奇怪,均是上述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在土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请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测算,将安装容量接近与额定容量比值的最佳值,充分利用配套设施。

  第二,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如大尺寸双面组件、平单轴或固定可调等运行方式,1500V系统等,提升发电量,同时尽可能降低运维成本。

  第四,从地方政府争取相关税费减免等支持政策。第五,对项目的收益抱有合理的预期,投资企业应从思想上适应去补贴,以市场接纳能力定规模的新思路,加快内部决策速度。

  2019年6月4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2018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购买的20亿kWh(相当于200万个绿证)用于完成国家规定的消纳比重。

  浙江此举,是我国首次以“省”的名义,为了完成任务而购买绿证。浙江省购买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可折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20亿千瓦时。统计数据显示,江苏、广东、安徽、贵州、山东、内蒙古和广西距离达到2022年最低消纳责任权重不到1个百分点,而京津冀、黑龙江、甘肃和青海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较2022年最低消纳权重仍有较大差距。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多的省份通过购买绿证完成配额的要求,并以补贴的形式受益于平价项目。因此,光伏平价上网项目是大势所趋,也一定能够带给投资企业相应的回报。

  江苏省在1984年开始涉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之后便开始进入快速的发展,在2010年实现产值1988亿元,接近全国光伏总产值的2/3,从业人员12万多,直至今天被称为“中国太阳能光伏第一省”,有“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的地位。

  2012年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前,江苏约有近七成的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可以说欧盟曾是江苏省最大光伏产品出口市场。2011年、2012年江苏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占江苏太阳能电池出口总值比重分别达73%、69%,而2013年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总值只有18.3亿美元,占江苏太阳能电池出口总值比重下降到31.8%。江苏很多小企业更是直接关门歇业,据统计,江苏目前光伏出口企业有300多家,出口欧盟市场的也超过300家,共有一千多家相关企业受到影响。

  由于美国与欧盟先后对我国光伏产品采取“双反”措施,使得我国光伏产品不得不收缩欧美市场,进而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不同于欧美市场的持续疲软,近年来,江苏对亚洲市场的光伏产品出口额不断增长,自2013年以后,亚洲市场已经取代欧盟成为江苏第一大光伏出口市场。目前,从出口市场来看,江苏已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目前,我国日益重视原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有18家,其中,江苏中能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成为龙头企业,其产量占我国总产量比重近50%;2014年,我国国内多晶硅产量达13.2万吨,进口近10万吨。从下游的应用市场看,对于以欧盟为主要市场的江苏光伏企业来说,在欧盟实施“双反”以来,虽然遭受惨重损失,但2013年国内市场实现突破式的增长,2014年,我国光伏产能达35吉瓦,国内市场安装了10吉瓦多。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两头在外”的困境。

  光伏组件从toll年的平均每瓦1.5美元降至目前的0.7-0.8美元。2012年1-10月,光伏产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了48.9%。虽然企业的出货量增加,但产品价格的急剧下跌造成企业营业收人锐减。根据我省四家主要光伏企业(阿特斯、天合、韩华、中电电气)的财报,四家企业共计出货量为3.5GW,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实现营业收人32.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4.4%。

  一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省内几家主要光伏上市企业总负债超过600亿元,平均负债率在70%以上,其中,天合光能为67.57%,阿特斯为79.47%,尚德接近85%。过重的债务负担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在当前整个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金融系统已将光伏产业列为“高危”行业,纷纷收缩贷款规模,从严放贷,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加大。

  江苏近千家光伏制造企业,有近半处于停产状态,大型企业也严重开工不足,员工下岗或待工。徐州中能硅业受到国外多晶硅生产企业倾销挤压,目前,库存7000吨,生产已处于停滞,尚德目前已进人破产程序。

  江苏的光伏产业链虽已形成,在关键环节并不具备明显技术优势,与欧美等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江苏省光伏出口长期以来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的缺失是我们不断遭受贸易壁垒的重要原因,技术的缺失也是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要实现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突破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提高产品性能。除了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外,企业要保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加强产、学、研、金融结合,加大研发投入,企业间要加快兼并重组,中小企业要向大企业靠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对于发展光伏发电而言,要降低度电成本,就要提高组件的转换率,发展高效组件产业。我国光伏产品一直以来是以多晶硅为主的。对此,要加强单晶技术的发展,加决布局单晶市场,要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尽快突破技术瓶颈。通过发展高效组件产业,也可以提高组件质量、降低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光电转化率年均衰减,保障光伏电站的使用寿命和发电效率。

  从国内市场来看,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主要面临光电尚未普遍实现平价上网、火电成本更低、弃光率高、光电电网配套设施不到位等问题。对此,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发展分布式发电、提高大家使用清洁能源的环保意识,而对于成本问题,在真正实现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之前,政府应采取普遍性补贴来降低价格,鼓励大家使用。

  从发展新兴市场来看,要借“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开发。沿线很多国家都是经济新兴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上升期,光电市场潜力巨大。当然,在发展新兴市场过程中必然要而对那些强有力的竞争者,这就更加督促我们要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

  光伏行业应对贸易摩擦可以从对外和对内两个方而展开。对外要做到以下几点:对于已达成协议的制裁措施,我企业要严格执行,以稳定市场;对于正在进行中的要积极应诉,抱团应诉,联合国内外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磋商、法律抗辩来缓解摩擦;而对于有摩擦风险的市场,要防患于未然,建立预警机制,要密切关注其动态。同时,要深化多元化市场格式以分散市场风险。对内则要做到:提高光伏行业准入标准,适度瘦身,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发展光电产业等。

  [1]魏政,于冰清.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3(6).

  [2]李钢.“双反”冲击下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对外经贸实务,2013(06).

  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起步相对比较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光伏电池大规模生产发展后,我国在光伏领域的发展投资就加大了比例。光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以及风险管理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只有在实际中的融资以及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上得到了提高,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光伏企业是比较典型的国际新创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有着积极意义。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需求量比较大,传统的能源利用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在这一基础上将光伏产业的发展力度进行加强就比较重要。光伏企业要想得到迅速发展,需要注重融资的能力提高,在融资模式层面优化选择。光伏企业的融资模式总体来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个是直接融资,一个则是间接融资模式。

  从光伏企业融资模式中的直接融资模式分析来看,也包含着诸多内容,有风险投资以及项目融资等。例如项目融资的内容,这是对大规模资金项目需求开展的金融活动,在主要的特征上就是项目自身的资金规模比较大,在经济效益的强度层面也比较大。其中也有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和TOT模式等。对于光伏企业的间接融资模式层面,在资金的需求方以及资金原始供应方下所发生的直接交易关系。这其中又包含着民间借贷活动以及政策性融资等。间接融资的特征也比较鲜明,主要表现在借贷的形式相对比较灵活,在期限上比较短。

  从当前我国的光伏企业融资以及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相应问题,一些光伏企业盲目的扩张,从而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危机。我国的光伏产业除了终端环节,在产业链生产环节的大幅投资扩张的现状也比较突出。光伏新能源在近些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各个省份也都制定了相应发展策略,为加强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国性的投产以及开工建设生产线大大超过预期,产能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

  光伏企业融资的工具相对比较单一化,在市场层面也相对比较集中。国家开发银行对光伏发电项目提供的为长期贷款以及短期和流动资金贷款,而光伏产业融资的模式比较单一化,主要还是以贷款为主,这一单向的融资模式对当前光伏企业的发展情况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加上在风险管理层面的不规范以及财务制度建设没有完善等,这就必然会影响光伏企业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的水平提高。

  另外,光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过程中,在政策风险的因素影响下,对光伏企业产业融资也有着诸多不利。这就体现在补贴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由于政策层面支持不稳定,在一些细则上没有完善制定,这就对金融业的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的信心支持有着诸多不利。再有就是光伏电站卖点风险的存在,对光伏企业的产业融资有着诸多不利。

  光伏企业融资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产业结构失调以及资金结构不合理和技术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光企业的融资以及风险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就有着很大负面影响。积极应对以上的问题,才能真正有利于光伏企业的良好发展。

  光伏企I融资模式的优化及风险管理的优化,需要从实际出发,国家开发银行层面的支持就比较关键。在国家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意见后,这就为光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很大方便。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要注重为光伏应用羡慕从利率以及贷款年限上给予优惠支持,可在贷款的年限上进一步延长,在贷款的利率方面能适当的下浮。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融资的业务也要进一步扩大化,构建完善化的光伏发电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推动光伏企业的良好发展。

  加强光伏产业链完整性。光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实施中,要注重内部危机的解决,加强光伏企业的重组转型效率的提高,在产业链的完整度层面加以保障。我国在终端市场的发展方面,空间还比较大,在分布式的光伏电站建设的速度上能进一步加快,光伏发电站的电力并网操作的解决优化目标要尽快实现。政府方面在一些可操作性的细节规范上加以完善,对光伏终端市场积极开启,将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化,这样就可有效降低对国外光伏市场的依赖。

  注重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光伏企业的融资发展水平提高,银行金融机构方面就要注重新融资渠道开启,对有着实力的企业转型发展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作为中间人,向金融机构协调,对光伏企业的贷款融资给出方便,在银行压缩贷款的幅度上有效降低,对光伏企业的资产实施盘点核实,在资产的质量层面能准确性的评估。这样就能有助于融资的顺畅性。在融资的渠道方面,也可通过众筹模式的应用等,在行业写作以及自律管理的工作上规范实施。

  强化风险管理的能力。光伏企业在面临当前的发展时代,要注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的强化自身经营管理整体水平,在各个环节能进行有效优化,并要能结合市场的实际状况在资本结构的调整上加强,从而在成本管理上不断提高。

  摘要: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一度达到顶峰,近年来却跌入谷底,固然有国际贸易壁垒在作祟,但产能过剩、市场发展不平衡、技术落后等内部因素才是更致命的问题。光伏产业的兴衰启示我们,中国想走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道路,国家的政策支持、行业整合、市场监管是必须的,遵循研发技术、均衡市场、由内到外的发展战略,才能使我国的新兴能源产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伴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逐渐加剧,发展新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太阳能发电作为新兴能源具有持续性和清洁性,21世纪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一举成为光伏产能世界第一大国,但是由于国际贸易壁垒、产能过剩、市场发展不平衡、自主技术缺乏等原因使中国光伏产业陷入困局,光伏企业纷纷重组、倒闭。光伏产业的寒冬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新兴能源产业国际化道路该何去何从。

  从2011年开始,美欧、印度等国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并出台反倾销惩罚措施,使得中国依赖出口的光伏产品受到重创,企业纷纷倒闭。反倾销税使得中国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消失殆尽,中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不复存在。中国这种高度依赖国外进出口市场的光伏产业弊端尽显,产能过剩、产品积压,大批光伏企业负债,作为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更是于2013年3月宣布破产。

  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致命死穴。中国国的光伏产品国内需求比例极小,而且增速缓慢。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电池产量接近全球总产量一。

相关推荐
  • 首页,「万豪注册」,首页
  • 恒悦_恒悦娱乐[官网]
  • 聚星_注册登录官网-login注册登录页面
  • 首页︱万向注册︱首页
  • 百威_百威平台-官方授权注册服务中心
  • 玄武平台_玄武注册_平台会员登录注册指定入口
  • 新城-新城注册-体验精致精彩
  • 首页!欧陆娱乐!首页
  • 主页%『香格里拉注册』%主页
  • 首页·「玄武注册」·首页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