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首页_蓝狮注册_蓝狮在线_登陆平台
全站搜索
资讯详情
首页[大摩平台]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1-31 18:22   文字:【】【】【

  首页[大摩平台]首页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使得资源能源消耗不断增长,一方面,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另一方面,发展经济的同时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能源成为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太阳能是一种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它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持久性、充足性、免维护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能、风能、潮汐能可用的总量都太小,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核聚变能虽然产生的能量巨大,但有不可控性及安全问题。地热能从理论上看也具有潜力,但是存在技术和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太阳能是人类所知,目前已经可以利用的,清洁安全的,能够解决人类未来所需的唯一能源选择。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还处于初级阶段。太阳能发电是一种使可再生能源被利用的新兴方式。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所需要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光伏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从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在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发挥作用。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组成。它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潜力的能源开发领域。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呈明显的金字塔分布,随着产业链的增加市场容量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硅料特别是高纯度的硅料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利润最高,因此处在上游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很明显的高于下游企业。我国光伏产业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如今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2009年我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

  2010年5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此联盟以规范发展、推动应用、引导行业联合创新为核心,研究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其中主要包括22家国内光伏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始终致力于整合产业资源、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加大行业凝聚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世界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内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论文格式根据Solarbuzz最新数据统计,2007年全球光伏系统装置新增容量为2826MW,同比增长62%.光伏产业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在进行政策支持,通过产业自身不断技术创新,企业不断规模化而迅速发展。但是全球光伏发电的补贴却处在下降阶段,这就驱使光伏产业不断寻找科技创新、降低成本的途径。到2012年时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迅速。

  (一)经济的发展促使光伏产业的发展。[论/文/网LunWenData/Com]

  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是资源的大量消耗,特别是化石能源日益减少,同时环境受到破坏,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因此各国均大力发展太阳能利用技术,其中发达国家因其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而起步较早,日本、欧美等国家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太阳能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相比较高,因此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20世纪90年代末,阳光计划”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内开始实行,政府在许多方面采取政策支持,例如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国家税收、发展基金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同时,欧洲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在政府的资助下也加大了对太阳能能源利用的研究。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之迅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意识到,在能源构成中,煤占有着主导的地位,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从环境和能源双重考虑,政府正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年平均日照超过2000小时,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开发潜能。

  中国光伏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起初用于空间,70年代后光伏应用扩大到地面,中国的光伏产业应运而生,每年以400%的速度快速发展,短短5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中国光伏产业取得的进步世界瞩目。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2年,我国将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百万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600GW(百万千瓦)。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预计2030年之前,中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中国光伏产业一方面拥有相对的电池技术、半自动化的设备和人力的最佳生产模式和成本优势,但是另一方面光伏产业链还不健全,关键技术上有所欠缺,与国外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化进程却相对缓慢。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和业界人士一直共同努力改善原料、市场、技术和设备”四个都在外的情况,但是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我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到2010年9月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利率已超过20%.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影响广东省服装贸易的进出口量。据统计,人民币升值1%,服装行业的出口产品的营业利润将下降10.3%,人民币升值到5%到10%的这个阶段,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到10%到60%.人民币的升值还将影响到外资对广东省服装行业的投资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运转,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服装产业的发展尤为迅速,以自创品牌、推行特许加盟等模式来占领市场。加上中西部地区开始重视服装产业的发展与建设,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逐步优化,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这些地区的服装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这对广东的服装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自从2005年服装配额取消以来,我国对欧美地区的服装出口大幅度增长,为了保护本地区的利益,美国、欧盟启动了特保”条款,对多种服装实施进口数量限制。

  高产出、低附加值已经不适合广东服装发展的道路,广东省只有转变服装出口的模式。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广东省服装企业应逐步认识到其经营规模和竞争力已亟待改善。自己的企业要尽快变革,形成品牌效应,抓住时机融入世界经济舞台。

  采取强强联合、工贸联合、内外贸联合、跨地区联合组建大型服装出口集团,国家应给予必要的支持政策,加大国家资本退出的速度,以此强化企业的市场化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率先允许服装业内外贸的合并,允许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退出,原有的外贸专营权同步转移。

  建立有效的营销激励机制集中现有优良资产、优势资本和优良技术装备,开发市场适销的特色化产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毛利率。对于积压产品、亏损严重的产品要坚决停产,将产品产销率提高到国家要求的水平。加强营销管理,要把质量、效率、低耗、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全员的市场意识,增强营销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广东省无可比拟的地理位置,加强了地区与地区间的优势,包括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加强地区间的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有助于广东省服装业进一步的发展。

  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最好的办法是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非再生化石能源的需求,转而应用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由于太阳能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可利用的最大能量来源,利用太阳能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由此,催生了光伏产业。光伏产业致力于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它包括多晶硅、光伏电池、光伏电池组件和相关生产设备的生产、光伏发电系统等。

  欧美国家和日本率先利用太阳能发电,因此,也是最早发展光伏产业的国家。中国光伏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并在2004年后经历了飞速发展的过程。2007年至今,中国的光伏电池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但是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外需,绝大部分光伏产品依赖出口。出口的迅速扩张,加之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导致欧美光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美欧相继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动“双反”调查。

  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展开“双反”调查。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终裁结果: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关税范围为23.75%—254.66%。9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下旬,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诉讼。这是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这些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巨大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发展光伏产业,需要我们探究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原因。然后,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最后,本文给出光伏产业对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

  最近10年,整个世界的太阳能产业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最近3年,更是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中国光伏产业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世界的平均增长率,2004—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0%。2011年,在中国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企业7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光伏电池组件企业700多家。行业年产值超过3000多亿元,进出口总额220亿美元,就业人数达30万人。2011年,中国的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光伏组件出货量超过2GW的光伏企业,连续两年高居市场研究机构IMSResearch出货量排行榜之首。光伏组件出货量前五中唯一一家非中国光伏企业是美国的FirstSolar,排名第二。由于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张过快,远高于欧美需求的增速,自2008年以来太阳能板批发价格下跌了近四分之三。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在市场经济中,某个产业快速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投资该行业有利可图,而且利润率要高于其他行业。进一步,我们可以将光伏产业高利润的原因分解为三个。

  第一,欧盟着力推行太阳能发电支撑了光伏电池需求的增长。欧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者,积极施行各种碳减排措施。近20年来,欧盟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欧盟是世界上光伏发电量最大的地区,2008年,欧盟的光伏发电量占世界光伏发电量的80%。预计在2022年,光伏发电量占欧盟总发电量的12%。欧盟对光伏发电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对光伏电池的巨大需求。中国的光伏电池严重依赖外需,尤其是欧洲市场。

  第二,中国光伏产业具备快速扩张的供给因素。首先,我国的光伏产业具有加工贸易的性质,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由于我国光伏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主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均靠进口。其次,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有助于光伏产品在国际上树立价格优势。

  第三,地方政府推波助澜。为了拉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地方政府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从名义上讲,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又由于光伏产业的高额利润,企业愿意投资,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光伏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产业。为了发展光伏产业,地方政府在土地价格、贷款等方面给予了大量优惠。

  第一,政府应鼓励应用光伏发电,创造光伏电池的国内需求。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得益于欧盟市场的扩大,同样,光伏产业的困境也是由于欧债危机导致欧盟需求的下降。严重依赖外需的现状导致中国的光伏产业受制于外国。201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占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例仅为0.1%。中国应用太阳能发电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使得光伏产业稳定发展,致力于创造国内需求是政府下一步的政策方向。

  第二,整合现有企业,大力支持研发。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大型光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许多中小光伏企业更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产业整合不可避免。为此,中央政府应该致力于整合现有光伏企业。许多地方政府由于前期对光伏企业的贷款扶持,已经被光伏企业绑架,整合光伏产业的任务应该由中央政府完成。将光伏企业整合成少数具有发展空间的大企业,并把未来的方向确定为突破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改变依赖外国核心技术的局面。

  第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为了应对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动的“双反”调查,对于没有最后裁定的诉讼,最适宜的解决方法是协商解决争端。首先,说明中国政府并未对光伏企业进行巨额补贴,中国光伏企业的价格优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光伏电池加工贸易的性质。其次,让欧美认识到对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会危及到欧美自身的经济利益。因为中国从欧美进口了相应的设备,为欧美的光伏产业创造了就业。最后,中国可以考虑主动削减对欧美的出口,让中国光伏企业对欧美的出口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

  第一,要深刻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节能减排。因此,只有当某个产业确实做到了节能减排才能称得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将发展光伏产业理解为生产光伏电池,而并未利用光伏电池进行发电,这并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生产光伏电池,又重走加工贸易的老路,并没有走自主研发之路。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能集中于某个产品,只有该产业确实做到了节能减排,才能称得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抑制企业盲目扩张,鼓励研发。中国企业起初投资光伏产业,主要是看到了其背后的巨大利润,因此,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然后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各种政策扶持来快速发展光伏产业。在光伏产业不具备创新能力的前提下,盲目扩张,尽管短期内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但从长期看,抗击外来风险的能力太弱,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该抑制企业的盲目扩张,并鼓励研发。

  区域产业的发展必定基于其原有的资源环境,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笔者将从自然资源和社会两方面对江西省的资源现状和优势进行分析,重点阐述发展光伏产业的比较优势。

  是发展光伏产业的基础。江西省粉英石的储量丰富,已探明的资源储量达到了20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首位。江西省的粉英石不仅储量丰富,而且易于开采,质量较好,可使用二氧化硅含量超过99.9%。优质资源禀赋为江西发展光伏产业提供持续、稳定、安全的保障。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经济圈,连接了“长三角”“珠三角”和“闵中南经济区”,加上水陆空立体交通发达,江西省具有很强的区域承载力。但是,江西省内东西南部三面环山,只有北部较为平坦。大型厂房建设受限。

  基础设施包括光伏产业的配套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在配套设施方面,江西省电力供应不足和污染处理设施制约江西省发展光伏产业。在相关产业方面,江西省的光伏原材料的开采和提炼的技术设施相当完善,省内粗硅生产能力已达到万吨级别。从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到系统集成、装备制造,江西的光伏产业链完整。兴起大批光伏产业上下游及配套企业,产业集中程度高,并实现自产自销和市场无缝拼接。

  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依赖于多学科技术人才以及核心创新。从国际上来讲,国内光伏产业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条的下游。从国内来看,江西省光伏产品研发及科技人才培养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太阳能光电工程学院、国家光伏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科研院所为江西省发展光伏产业提供强大的实验平台和技术支持,因此,江西省重点发展光伏产业在国内具有相对优势。

  政策支持力度对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国家积极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十一五期间的“三家抬”政策,由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补贴光伏发电电价,拓宽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江西省政府已把光伏产业纳入《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并把光伏产业纳入江西省“十百千亿工程”,省发改委、信息产业厅和科技厅积极帮助江西省光伏企业申报了国家项目并给予了资金扶持。

  经济一体化带动江西省光伏产业结构的改革,促进产业领导者进行反思和革新,技术落后、经营不善的光伏企业被淘汰。江西省现有的中小企业,存在着生产成本高、技术革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自发的淘汰竞争力差的企业。而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要进行生产要素以及经营管理的革新,加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光伏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对江西省光伏产业结构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一体化促进要素在各企业流通,优化配置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促使企业选择成本最低的要素进行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光伏企业可以节约资金进行技术改进和产品研发,改善产业质量,创新产品形式。为打开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支持,以此增强江西光伏企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从行业角度来说,经济一体化使光伏产业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更好地符合市场的需求。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江西省光伏产业直接面对来自国内其他省份、其他国家的竞争和挑战,这就使得原来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要素落后的中小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如果在资金、技术等实力方面不足以占有优势,那么将难以打开国内和国际市场,市场份额将逐渐被同行业企业所代替。如果不进行企业生产的改革,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江西省光伏产业的集群式供应链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产业集群定位不明确,缺乏竞争力,结构不完整,产业分布不均衡,自助创新能力不足,发展环境需要优化等。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对行业的生产结构的完善性和相关配套设施要求更高,凸显了这些问题的更加尖锐,如果不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将成为制约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的光伏市场主要在欧洲和美国,96%以上的光伏产品和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都用于出口。受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萎靡影响,国外政府逐步削减太阳能补贴,导致光伏需求市场急剧萎缩,直接降低光伏产品的销量。另外,我国没有太阳能有关产品的定价权,一旦被国际压价,就会造成光伏产品的滞留、库存量迅速上升。随着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加深,贸易往来增多,国际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对光伏产业的国际贸易争端的升级将有增加的趋势。

  “中三角”属于中部崛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区域战略。江西要依托武汉、长沙、南昌等科研院所众多的科研资源优势,扶持一批拥有高新技术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另外,以构建中三角城市群为契机,建立统一的废弃物和污水排放标准,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江西省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主要目的是通过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使其迅速成为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核心和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南昌要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先行作用,距离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仍然有一定差距。

  《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2年)》于2014年对外公布,重点提出了昌九一体化的四大战略定位。自此南昌和九江一体成为支撑江西省经济崛起的“双核”。其一,南昌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经济总量比重大,为昌九经济一体化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强南昌作为中西部地区“桥头堡”,承接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的作用。其二,南昌和九江都是重要的内河港口城市,推进昌九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也是港口整合的过程,完善港口经济的对外辐射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泛珠三角包括大珠三角洲及其辐射的地区在内的广阔经济地带。首先,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给江西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机会。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指标并不突出,成为泛珠三角经济板块里的欠发达地区,而江西省区域资源优势明显,生产成本低于沿海发达地区,接受香港、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再者,完善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对于促进经济内外资源的整合至关重要,泛珠三角经济区打造6-8小时经济圈,建设泛珠三角“交通圈”。借此之际,江西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扫除障碍。最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经济的同时,打破陈旧的政府管理体制,建立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运行机制。江西省也不例外,在体制环境上突破陈旧规定,为江西省的体制改革提供机遇。

  [1]周丽琴,刘凡.江西融入“中三角”的路径分析[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01:118123

  [2]吴春雅,郭秀平.微复苏背景下江西光伏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策略选择[J].企业导报,2014,17:13

  [5]张仲芳.“中部崛起”战略下的江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2:59

  [6]余向阳.江西崛起于中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D].厦门大学,2009

  [7]温如春,钟新桥.中三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特区经济,2012,10:157160

  [8]谢荣国.南昌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区域发展中心的路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

  [9]王凌云.加快推进九江和南昌两港一体化发展打造驱动江西经济崛起的“双核”引擎[J].水运管理,2013,11:48

  [10]邓强,刘征汇,喻浩荣.加快昌九经济一体化引领江西赶超发展[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5,01:4548,51

  在现代产业背景下,高技术和创新成为了高利润回报的来源,也成为了众多企业追捧新兴产业的原因。

  2010年,是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颇受关注的一年,以欧美诸国政府为代表,都对太阳能光伏产业予以了大量了财政拨款和资助,中国政府亦不例外。与此同时,2010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暨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于常州武进召。2010年常州光伏产业所受的青睐,散发出的迫人魅力,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常州光伏产业新一轮跨时代的飞跃开始了。

  然而,事与愿违,聚焦2011年整个常州光伏市场,不难发现宣布扩大产能的光伏产业为数众多,其中包括了以常州天合,亿晶光能等为代表的光伏企业,都在计划将自身光伏产品和组件的产能提升到更高一个层面。

  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形式下,欧债危机等一系列的国际市场金融问题,使得光伏市场上风云变幻。在经济震荡之中,国际市场上的光伏产量需求逐日减少,整个光伏市场都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据第三方调研机构大禾咨询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国内光伏产业链接近1/3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业疲软,发展节点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对光伏产业发展与持续盈利能力产生质疑。太阳能光伏产业转型以及产业发展的问题不断被提起。

  在经济震荡之下,海外市场市场需求逐日减少,整个光伏市场都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使得常州一些中小光伏企业开始面临生存危机,与此同时,常州光伏市场上的一些问题也逐日突显出来。

  目前,常州市已成为江苏省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基地,今年上半年,常州市累计出口太阳能电池18.1亿美元,同比增长74.8%,占同期常州市外贸出口总额的18.8%,太阳能电池已成为常州市出口商品的最主要品种。(数据来源:常州海关)

  同理国内光伏企业的通病,常州光伏企业同样面临国际市场依赖的弊端,并且此种热度在不断升温。在面对国际光伏市场热度减退的情况下,常州光伏企业仍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没有纵观全局的考虑,冷静去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经济形势。在经济虚空大环境下的国外光伏市场,金融危机,银行信贷危机下,常州某些光伏企业依然不断增加投产出口额度,设立海外工厂,热衷与于满足海外市场的拓展,这不失为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但过分依赖于此,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隐患,尤其,身处于欧债危机,华尔街消退的时代,海外市场并不稳定,看似机会重重,利润丰厚,实则亦危险层层,风险与收益并存,各光伏企业应当慎行三思。

  常州三大光伏产业园,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小企业,依附龙头企业为中心生存,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从而缩减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毛利润率。其中以设施最为完备成熟的天合产业园最为明显,它是以天合光能为中心,集产业上下游、设备、配件和辅料于一体的区域性光伏产业集群。

  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几年里,天合光能起到了光伏企业的带头人作用,以其巨大的品牌效应,带动着整个园区的运行,同时也扶持了众多中小型的光伏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龙头企业对于常州光伏产业规模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常州光伏产业“贫富分化”更甚,中小企业面临洗牌的危机。外国市场在常州多数光伏企业的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份额。如今海外市场萎缩,并且大部分的外国市场都很重视品牌效应,因此本来中小企业很小的市场蛋糕将变得更加微小。而硅原料价格的上涨,海外市场上太阳能电池价格的下跌,都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形势愈加严峻,常州中小光伏企业面临着被洗牌的危机。若不对光伏产业的洗牌进行适当控制,很有可能会使得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变得单一,个别龙头企业的垄断经营,势必会影响到常州光伏产业的健康扩张。

  产能不合理的扩张,是从生产而非需求的另一角度,来解答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产能在短短几年间,规模从30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70%。2010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大量项目资助以及产业本身的生产飞跃,使得大多数的太阳能光伏企业采取了扩大产能的举措,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国际市场上的原料价格的上涨,欧债危机,光伏复苏使得欧洲主要光伏应用国家采取“抑制过快发展”的政策,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纷纷在去年年中宣布将下调2011年光伏补贴政策,形成了2011年光伏产品安装需求的的低沉,这些给产能扩大的光伏企业带来严重的负担,甚至出现了大量停产现象。

  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导致了常州市众多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情况下,步履维艰。其实,国内的光伏产业市场仍是一片未经深垦的沃土,大量利润需求蕴藏其中。各光伏企业不若将视线从国际市场上收回,另辟蹊径,将目光投放至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而国内市场的拓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常州市政府应当积极推广普及太阳能光伏产品,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建造提供融资,补贴等方面的优待。常州市各光伏企业也应当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协调,加速国内光伏市场的拓展。

  关于产能扩张的问题,各太阳能光伏企业应当采取冷静态度,深度分析未来太阳能产业发展趋势,理性控制产能扩张行为,既要保证企业需求的供给,同时,又要保证企业的发展跟随产业前进的步调,切不可盲目跟从外界的吹捧。

  国际市场的低靡,加剧了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现象,这段发展低潮期应当算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产业节点,经过这一周期性的调整和合理的产业洗牌,那些技术创新能力优越,资金实力雄厚以及品牌效应良好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进入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的竞争之中。作为产业发展经验已经较为成熟龙头企业,应当给予那些某些方面不够完善,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小企业,一定经验上的指导,技术上的交流以及发展方向的引导。常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对恶意竞争行为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鼓励龙头企业“以富带贫”。有效调剂产业市场,合理控制产业洗牌,防止一些大企业的恶意倾轧。

  海外市场的不景气,产能的过剩,使得光伏产业进入了一场价格鏖战,光伏产品价格减低,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净利润率成为了我国光伏企业生存的一大命题。区域化,集聚化,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模式,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这应当作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潮被推崇施行。另一降低成本的良好途径则是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研发,创新,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资料的浪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从长远角度来说,光伏能源产业是具有长久的发展空间的,暂时的市场低迷,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作为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常州市太阳能光伏企业,更应当在产业转型阶段,抓住市场机遇,把握市场动向,保持自己的市场分额的同时,赢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控制产能扩张,保持理性思维,扩展国内市场,加强技术更新,产业集聚一体化发展。■

  嘉峪关市光热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就地消纳能力强,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嘉峪关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3316小时,平均太阳能辐射量6129兆焦/平方米,是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非常有利于建设光伏发电产业。

  (2)具备较强的新能源自我消纳能力。作为重工业城市和嘉酒电网负荷中心,对能源消纳能力较强。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嘉峪关市抓住西部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围绕打造“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和“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制品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强化光伏产业与高载能产业同步发展,积极为新能源就地消纳创造条件。

  (3)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嘉峪关市抢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时机,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嘉峪关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推光伏产业成为本市新兴优势产业。

  嘉峪关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多元化发展、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光伏电站、光伏应用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4年6月,开展前期工作和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已达1111.5兆瓦。

  (1)光伏电站建设情况。“十二五”时期,嘉峪关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4000兆瓦光伏电站,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一期规划建设1000兆瓦。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484兆瓦,并网发电334兆瓦。核准待建项目2个100兆瓦,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1个427.5兆瓦。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6.2亿元,资金来源皆为公司自筹资金。已投产的光伏企业,发电成本不到0.7元/度,由于占有“先建少限”的先机,限电比率低,处于盈利状态。

  (2)光伏应用情况。积极开展了光伏农业大棚的试点推广工作,与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内首例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项目,已建成3座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成为全省集新能源开发、绿色电力示范应用、有机农业观光、高效生态种植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打造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具备光伏发电配套设备生产能力。

  (1)电网接入系统薄弱,影响企业产效转换。区域变电及供电能力亟待提高,现有电力输送网架结构很难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需求。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可发电量为5.2亿千瓦时,但仅40%左右的装机容量并网发电,其余新建的光伏电站受电网满负荷制约,无法完成并网供电,电站产能不能转化为产值,影响了项目建设进程和企业投资积极性。

  (2)光伏产业链相对单一,多限于光伏发电。光伏产业的新衰主要取决于所具备本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本地不具备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技术,其研发、创新能力更是一无所有;与光伏产业相配套的光伏生产企业较少,生产规模有限;与电池组件相关的重要产品生产还处于空白,光伏设备产业链急需延伸。

  (3)高载能项目缓建,延迟了光伏电站建设进度。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以用产能过剩行业受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不足作用,致酒钢公司电解铝项目和工业园区部分铁合金、铝材加工等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影响了光伏电站投资前景,使部分已规划、审批的光电项目缓建、停建,光伏企业观望情绪漫延,明显延迟了项目建设进度。

  (4)政策扶持不到位。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新能源是新兴朝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在当前技术、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目前我省在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比较强的激励扶持政策仍然不足,部分企业国家核定的补贴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

  (1)坚持规划引领,在产业科学谋划上求突破。科学规划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确保光伏产业与全市经济发展共享共融,形成以太阳能光伏为主体、以风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2)强化招商引资,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依托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创新引资思路和引资方式,积极加快光伏产业上下游联结。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引进关键性、龙头型、补链型的光伏企业和项目,加快形成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光伏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转型与提升。

  (3)强化项目建设,在产业化进程提速上求突破。把项目建设作为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抓手,强化光伏电站项目和风电项目建设,不断扩展光电应用范围,围绕新能源产业配套要求,加快光伏产业配套项目进程,努力形成集光伏电站建设和风电、光电设备研发、制造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链,强化协调作用,保障各项目协调并进。

  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自从1954年第一块实用电池问世以来,光伏电池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4~1973年)。1954年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效率为6%。同年,威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镓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了太阳电池。太阳电池开始了缓慢的发展。

  第二阶段(1973~1980年)。1973年爆发了中东战争,引起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从而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在世界上再次兴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

  第三阶段(1980~1992年)。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回落,而太阳能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太阳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标未能实现,以致动摇了一些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信心。这个时期,太阳能利用进入了低谷,世界上很多国家相继大幅消减太阳能研究经费,其中美国最为突出。

  第四阶段(1992~2000年)。由于大量燃烧矿物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环境与发展纳人统一的框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次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将利用太阳能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国际太阳能领域的合作更加活跃,规模扩大,使世界太阳能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新世纪,原油也进入了疯狂上涨的阶段,从2000年的不足30美元/桶,暴涨到2008年7月时接近150美元/桶,这样世界各国再次认识到不可再生能源的稀缺性,加强了人们发展新能源的欲望。此一阶段,太阳能产业也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加强了政府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补贴力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伴随着全球对能源、环境危机关注的不断增强,光伏产业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在经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光伏产业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经历了产业发展的几次阶段性的起落。

  随着德国出台EGG法案,欧洲国家大力补贴支持光伏发电产业,中国光伏制造业在此背景下,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资本,迅速形成规模。2007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国。以尚德电力、江西赛维为代表的一批光伏制造业企业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获得市场追捧。光伏发电设备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突破400美元/公斤。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光伏电站融资困难,加之欧洲如西班牙等国的支持政策急刹车等导致需求减退,中国的光伏制造业经历了重挫,产品价格迅速下跌,其中多晶硅的价格更是跌落到约40美元/公斤的水平。

  德国、意大利市场在光伏发电补贴力度预期削减和金融危机导致光伏产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之下,爆发了抢装潮,市场迅速回暖。而与此同时,我国出台4万亿元救市政策,光伏产业获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催生了新一轮光伏产业投资热潮。作为光伏产业晴雨表的多晶硅价格也迅速回升到90美元/公斤的水平。

  上一阶段的爆发式回升导致了光伏制造业产能增长过快,但是欧洲补贴力度削减带来的市场增速放缓,导致光伏制造业陷入严重的阶段性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我国光伏制造业再次经历挫折,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多晶硅价格在此时期一度跌落到约15美元/公斤的历史最低位。

  日本出台力度空前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使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和。同时,中欧光伏贸易纠纷通过承诺机制解决,中国以国务院24号文为代表的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措施迅速落实。中国因此掀起光伏装机热潮,带动光伏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多晶硅价格微涨至约18美元/公斤。

  江西省一直把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因为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未来必然成为新兴产业的支柱。江西的光伏产业从2005年开始起步,“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国光伏快速发展,江西省也进入了快车道。2010年起,江西省将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予以扶持,先后出台了“十二五”光伏产业专项规划和光伏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目标,合理规划布局,引导资源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产业链延伸与融合。这两年,尽管面临全球产业调整的严峻形势,江西省光伏产业仍然逆势而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突出体现在:一是规模优势更加突出。二是通过竞争,优势龙头企业实力增强。三是光伏产业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延伸成效显著。下游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从2009年的320兆瓦,发展到现在的电池片2235兆瓦、组件3728兆瓦、薄膜电池130兆瓦。光伏设备、背板、切割材料、光伏玻璃等配套产品领域涌现了新余银龙、宜春明冠、萍乡金葵等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鲜明的企业,成为江西省光伏产业的新增长点,形成了较为完备、颇具优势的光伏产业配套集群。从2012年开始,光伏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国际市场萎缩乏力,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美国“双反”雪上加霜,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2008年更严重。这一方面是由于受到欧债危机等影响,欧洲主力光伏市场国家加大了削减补贴的力度,严重压缩了市场空间;同时也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光伏投资过热,产能明显过剩,企业陷入恶性竞争,导致风险叠加。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从高利向薄利的急剧变化,对企业战略眼光和经营意志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验。但在这两年间,江西继续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素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江西省光伏产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到技术进步、品牌塑造的转型升级,使江西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光伏产业是清洁能源和新型再生能源,是江西最具竞争力和爆发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把做优做强光伏产业作为江西省重大产业发展战略,是江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下,各地方省份也是积极跟进,培养优势产业。江西省抓住机遇,凭借粉石英(硅材料主要原料)储量全国第一的资源优势,出台多方面措施保障光伏产业发展。短短3、4年时间,使得一大批光伏产业上下游项目迅速在江西集聚,成为我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转暖,江西光伏产业呈强劲复苏态势,各项经济指标企稳回升。2012年以来,江西多条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线进入量产阶段,中下游产品产能、产量增长较快,产业链延伸的发展趋势向好。2013年6月,江西省正式启动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鼓励全省城乡居民利用屋顶进行光伏发电应用,促进江西可再生能源和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4年4月,江西省出台了《加快推进全省光伏发电应用工作方案》,明确提出2014年全省要建设完成国家下达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8万千瓦,2015年至2017年按国家当年计划确定建设任务,力争2017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以上。江西省对光伏产业发展给予融资、电力保障、优先安排用地、税收减免等扶持措施。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加强重点招商引资力度,支持省内光伏产业合规收结汇、落实保险,积极支持光伏产业集聚地建设公用和自用保税仓,适时建设综合保税区。

  国内光伏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高纯度多晶硅)依然依赖国外进口,产业发展极不平衡。这导致国内光伏产业上游受制于人,并且随着国内光伏组装产能的释放,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太阳能组件的价格从2010年的1.4美元/W降到了2013年的70美分/W。此外,国内光伏产品也大多销往国外,欧美市场成为光伏产品的最主要市场。国外市场的繁荣极大的拉动了国内光伏产业,但国外市场的波动也注定对国内产业产生极大冲击。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市场急剧萎缩,欧美国家迫于财政压力,纷纷下调了对光伏产品的补贴。终端市场的萎缩使得国内光伏企业销售受阻,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过分倚重国外市场也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出于保护国内光伏制造企业的目的,美国和欧洲先后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使得国内光伏制造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原料和市场的双重制约,使得国内光伏企业普遍经营艰难,以2013年破产的无锡尚德为例,2012年尚德的毛利率为-1.4%。2012年1-9月份,江西省规模以上光伏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5.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7亿元,利润率为4.98%。

  国内光伏企业大多属于组装加工型的低断制造企业,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和政府各项扶持政策带来的廉价资金,迅速实现了规模经济。然而其技术仍然属于国外引进再消化吸收,相对国外同行竞争者并不具备技术优势。为能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政府在税收、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光伏产业支持,国内光伏产业出现了高速增长。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有政策托底,出现了光伏企业较高的道德风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不把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与成本控制上,而乐忠于资本运作及套取政府各项补助上。

  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被认为是替代传统能源的技术发展方向,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实业、银行基金、政府等多方面的关注。中国在2007-2008年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目前在全国有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到全球的一半。自2006年以来,光伏产业在政策扶持下急剧扩张,很多省或地区都将光伏产业列入“一号工程”予以重点扶持。江西省也提出将光伏产业纳入“三个千亿工程”。特别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光伏市场突然出现井喷,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达到153%,企业误以为行业触底反弹,纷纷盲目扩张。而市场的需求却以欧美为主,其中德国和意大利的装机容量占全球的70%,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对光伏产品的补贴大大下调,这极大的影响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在内忧外患之下,国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暴露无遗。

  江西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1)注重基础的原材料方面的发展,如高纯的硅片、多晶硅锭的研究发展,为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突出重点,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的厂家,太阳能电池的厂家是光伏产业的中心,能够辐射到光伏产业的上下游;(3)抓好配套,光伏产业的离不开配套产业的发展,配套产业的发展、壮大,能够形成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从而促进产业发展。

  江西发展光伏产业的发展措施:(1)抓标准,一流企业做标准,光伏产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时期,相应,还没有系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果能够获得主导起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那就能够通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引领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在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2)抓人才,只有通过一流的人才,才能够研究出一流的技术,从而造就一流的企业,成为光伏产业的大省强省;(3)启动光伏产业的内需,我们以前发展光伏产业,主要靠外贸出口,一遇到外国的双反制裁,就会有很大的波动,显然很被动,应该鼓励省内的单位使用光伏产业产品,能够极大地改善被动局面。

  江西核工业兴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技术见长的高新技术企业,也积极参与在整个江西光伏产业的发展中,显然,作为一家以技术为自己特点的中小企业,公司不可能也不善于参与投资巨大的硅片或者电池的整体组装产业,只能够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做技术含量高、投资小、市场需求大的项目。

  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极浆料,就是属于这样的项目。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极浆料是制备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了将产生的电流导出,需要在电池表面上制作出正、负两个电极。制造电极的方法主要是丝网印刷,而电极材料主要包括电池正面银浆、电池背面铝浆和电池背面银铝浆。通常把制作在电池光照面的电极称为上电极,为负极,选用银浆印刷烧结而成。把制作在电池背面的电极称为下电极或背电极,为正极,由铝浆和银铝浆组成。银浆、铝浆和银铝浆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产品技术含量高,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其制备技术是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仅有几家铝浆浆料生产厂家,没有银浆、银铝浆的生产厂家,全部依靠进口。江西只有我公司一家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背极浆料。公司为江西的江西光伏产业形成产业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江西光伏产业产业链重要的一环。

  公司从2010年开始太阳能电池用铝浆浆料的研究,在技术了已经获得了突破,本公司已经具备了生产太阳能电池用铝浆的成熟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太阳能电池用铝浆料的各项要求,并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2011年,公司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新型导电材料的研制与生产》项目,获得了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支持;2013年,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用电极铝浆料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得了江西省工信委省级节能专项资金支持。

  公司已经建设了一条年产300吨太阳能电池用铝浆浆料生产线,包括生产装置和相关检测分析设备。生产装置有:高温炉、三辊研磨机、料桶倾倒机、搅拌机、分散机、混料机、行星球磨机、反应器、电热干燥箱、自动包装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相关分析测试设备有:气氛控制烧结炉、丝网印刷机、太阳能电池片试验线系统、电子扫描显微镜、液相色谱仪、振实密度仪、荧光光谱分析仪、四探针方阻测试仪、激光粒度仪等。

  公司下一步,一是准备对现有的铝浆浆料性能进行改进,重点提高产品的光电转换效率,从而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为促进产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二是研究开发银浆、银铝浆。在太阳能电池银浆市场上,中国制造尚处于空白状态,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所用的银浆全部采用进口,每公斤售价高达上万元,造成太阳能电池银浆成为比多晶硅料对外依存度还更高的原材料,银浆成本占电池片每瓦成本在15%左右,严重的制约了江西省乃至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当前国内的铝浆技术水平与国外的知名厂商相比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与银浆的匹配度上和转换效率两个方面,这也是铝浆产品无法走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的最大因素。与银浆的匹配度不好,显然是国外浆料生产商乐意见到的,他们会有意无意为国内的铝浆与他们的银浆的匹配制造障碍,显然,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出自己的银浆,能够打破国外厂家在银浆、银铝浆方面的垄断,一方面,可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进,使银浆与国内的铝浆进行较好的匹配,从而走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

  [1]罗永红.柴达木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12):15-18

  [2]王斯成.我国光伏发电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能源,2007(2):7-11

  [3]许静.演化经济学视角下光伏产业政策分析[J].辽宁经济,2014(12):28-30

  [4]张楚,黄涛,刘晶,沈家文.新兴产业政府扶持政策反思――以光伏产业尚德和Solyndra的破产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4(12):136-140

  [5]朱伟亮.我国光伏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J].财会研究,2012(23):55-57

  [6]张兴科.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措施[J].电力与能源,2012(4):104,107

  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将利用太阳能资源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中,日本的“新阳光计划”,美国的国家光伏发展计划和加州“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以及欧盟的“可再生能源白皮书”,都是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前进的主要动力。在世界市场拉动下,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具体环节包括多晶硅原料、硅锭/硅片、太阳电池/组件、封装、光伏系统应用、专用材料、专用设备制造等。

  近年来,随着国内大批光伏企业崛起,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能力得以迅速提升。200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仅为3兆瓦(兆瓦即百万瓦,MW),到2007年底,这一数字已达到1088兆瓦,跃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突破2000兆瓦,多晶硅产量达到4500吨。

  随着整体产业逐步成熟,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及其出口很难保持前些年动辄超过200%的增速。近两年,其增长势头已逐渐减缓。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速降至76%,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依然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增速。

  中国国内的太阳能电池市场很小,因此,目前中国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中,90%以上的份额出口到国外,主要是欧洲市场,包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这些国家的市场容量及发展直接决定了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出口发展势头。2008年,德国占据了欧洲太阳能电池市场容量的半数以上份额,西班牙占38%,意大利占6%。中国几家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出口欧洲的产品结构也与上述国家的市场结构类似。

  从前景看,欧洲乃至全球太阳能市场都非常广阔。以欧洲最大的太阳能需求国德国为例,其2008年的市场容量为1750兆W,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2800兆W,超出了中国目前的全部产能。

  到目前为止,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本质上仍是一个由政府政策驱动的市场,这决定了中国太阳能电池依赖出口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一方面,从国外市场看,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出台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扶助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来说,这都意味着更大的市场容量。另一方面,从国内看,目前我国还缺少大力推动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尽管我国已将光伏产业纳入国家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但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对太阳能利用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国内外的政策、市场环境都说明,我国太阳能电池的出口依赖局面很难在近期改变。

  政府支持是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其初始动力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尽管可再生能源是人类未来最重要的能源,但如果没有法规和政策的强力推动,大多数可再生能源的自然发展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替代速度。

  我国虽在2006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但此法的“上网电价”一节并未收入太阳能光伏发电事项。因此,截至目前,电力部门还没有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国内已经建成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也只是按照试验项目并网,这种政策瓶颈限制了我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

  另外,技术落后、内需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而太阳能并网发电电价过高也一直制约着我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若干年来,大型太阳能生产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各种途径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而加强产业链建设、推动技术进步则是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最关键的环节也在于政府完整、有效的激励政策。

  此外,中国太阳能电池的原料多晶硅主要来自国外,而其组件市场也在国外,可谓“两头在外、中间在内”,产业结构很不合理。这一“软肋”已在近期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有所显现。

  首先,硅料价格加快走低并趋于合理,可能拉动光伏产品价格下降40%以上。受此影响,光伏发电成本将以更大幅度下降,可能在2012年实现1元/度的目标,比之前预计的时间提前3年。

  其次,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快扶持光伏产业,出台了光伏发电上网优惠政策。例如,美国议会已经通过可再生能源税收延长法案,将其通过税收优惠措施补偿光伏电站30%安装成本的政策期限延长了8年,而且,居民、电力电网企业、社会及市政公用设施均可享受这一政策。澳大利亚、瑞士、以色列、乌克兰、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加入了光伏支持者的行列。日本将在2009年内恢复光伏安装补贴政策,对居民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最高补贴可达到其成本的近50%。在这些扶持光伏产业的国家中,光伏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很大,其市场推广速度将不断加快,因此,在这些国家投资光伏电站将有利可图。

  最后,光伏新能源将成为银行、基金等金融投资机构的新业务增长点。光伏系统可使用20年以上,资产价值相对稳定,且能通过发电来收回投资、赚取收益,因此金融危机过后,光伏产业很可能成为投资热门。

  全球范围内的另一发展趋势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在众多的非晶硅光伏电池技术中,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是最接近大规模产业化的一种。未来两年内,薄膜技术的进步及其转换率的提高将逐渐突显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优势。

  从我国的情况看,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相对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之一,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光伏产品制造加工基地。在全球市场的强力拉动下,目前中国光伏产业拥有相对领先的电池研发和制造技术,拥有半自动化设备、最佳人力培养模式以及成本优势,其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也较为完善。尤其是在上游硅料、设备、技术环节不断取得突破,已形成了近1000亿元的固定资产,另有1000亿元的固定资产正在投资和形成中。

  “上网电价”政策符合行业发展逻辑。作为最大的光伏市场,德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成功历程表明,“上网电价”补贴政策是最行之有效的政策。相对而言,我国的光伏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以前试水的光伏行业补贴政策包括两种:一是“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二是光伏特许招标项目。政策的不完善,使得我国光伏市场一直处于起步阶段,如今确定采用上网电价,将开启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空间

  由于光伏产品主要需求仍然来自于欧洲各国,上半年,由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光伏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光伏产品存货大大增加,产品价格下跌严重,中游的硅片及电池片产品跌幅甚至高达30%。而与此同时,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也使得光伏装机的成本有大幅降低,对光伏市场的需求增长则是一大利好消息。随着我国“上网电价”的出台,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项目上网电价按1元/度执行。这表明了原定于2012年实现的“1元发电成本”时代提前到来。

  国家发改委本次关于光伏行业“上网电价”政策的出台时点有所提前,整个政策的操作细则还没有明确,比如是否设置装机上限,各省市出台的上网电价与国家总体的上网电价之间如何配套,以及不同光照条件的地区之间是否区别对待等。因此,目前的政策仍比较粗糙,有待进一步的细则出台,我们对于整个补贴容量的估计,只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额来推导。

  据中电联的统计,10年中国电力消费总量为3.56万亿度,假设11年电力消费增速为13%,则为4.02万亿度。假设目前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不变(为4厘/度),总金额约为160.71亿元。风电补贴额是106.03亿元,生物质能补贴额约为27亿,剩下给光伏的补贴仍有27.55亿,如果是每度上网电价1元,则可以补贴45.92亿度电,按平均每年1500小时的光照条件计算,可以补贴的光伏装机量可达3GW。

  另外,随着近期火电上网电价特别是非居民销售电价的提高,国家电监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副主任黄少中曾透露,近期有望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提高至每度电6-8厘,每提高1厘,将多出近40亿电价附加资金,可以增加的补贴装机量将多出4.5GW,这一数字非常可观。

  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利用主要包括两大重点:一是,太阳能热利用,即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如太阳能热水、供暖和制冷等;二是,太阳能光利用,即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主要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近年来,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效拉动了国内市场的光伏应用需求,由此带动了光伏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及应用[1]。光伏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以及微波中继电源、通讯电源等,另外还包括一些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坪灯等。三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

  云南地处高原,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处于太阳能较丰富区域,对光伏产品的应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但在原料、能源、生产设备和技术上占有优势,市场空间也有相当优势。呈贡新区作为昆明重点建设的现代新城,其低碳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光伏产品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因此,呈贡新区光伏产品的应用前景研究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光伏就是光生伏特的简称,简单来说就是光转变为电的一种现象,即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光伏产品就是通过太阳能硅光电池来发电的应用产品,也可以这么说,只要是配备了太阳能电池作为发电系统的产品,都可以统称为光伏产品。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2]。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很广,涉及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1)用户太阳能电源,(2)交通领域,(3)通讯/通信领域,(4)石油、海洋、气象领域,(5)家庭灯具电源,(6)光伏电站,(7)太阳能建筑,(8)其他领域,如卫星、航天器、空间太阳能电站等。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目前全世界共有上百个国家投入普及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的热潮中,大规模研制太阳能电池,并积极开发使用效率更高的太阳能光伏产品。欧洲占全球光伏发电应用市场份额的80%,其中以德国和意大利最为突出。国外光伏产品应用现状以德国为例。

  德国光伏产品的应用主要为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而地面光伏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占的份额比较少。德国政府提出的“10万屋顶计划”从根本上反映出德国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但是,在光伏发电成本还不具备与传统能源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光伏发电和光伏产品的应用还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德国政府通过调整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来实现对光伏发电总量的控制。此前,德国宣布在2022年前停止全部17座核电站。按照德国2010年600TWh电力消费、其中23%为核电进行计算,核电全部停止需要大约150GW的新能源装机,其中光伏发电将占据较大的比重。

  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不占用土地面积,适合在建筑物集中的城市和地区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用电量从而缓解电网的压力。随着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等一系列能与建筑完美结合的光伏产品的不断完善,光伏建筑一体化也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

  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较国外晚。目前,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对光伏产品的应用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却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的1/2。因此,中国光伏产品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远远滞后于光伏制造业。这也给国人敲了一个警钟,必须转变光伏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强光伏产品的应用研究。

  从产业布局上看,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聚集态势,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太阳能电池产业集群。然而长久以来,中国光伏产业面临核心技术和光伏产品需求“两头在外”的困境。一方面,中国太阳能行业使用的高纯度硅材料绝大多数依赖进口;另一方面,中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潜力非常大。一方面,中国国土资源辽阔,年平均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在2000h以上。另一方面,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有限,“雾霾中国”就足已警示国人重视环境保护和对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因此,更有必要推广和使用光伏产品。

  近年来,伴随“太阳能屋顶”和“金太阳”工程等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调整,将引导中国光伏市场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通过扩大内需来带动中国光伏产品在国民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随着中国无电地区和用户的逐年减少,光伏产品也开始逐步从户用光伏产品转向公用光伏产品,如太阳能路灯,太阳能道路交通指示灯等。与此同时,中国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开始有了较快发展。

  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起步相对比较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光伏电池大规模生产发展后,我国在光伏领域的发展投资就加大了比例。光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以及风险管理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只有在实际中的融资以及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上得到了提高,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光伏企业是比较典型的国际新创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有着积极意义。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需求量比较大,传统的能源利用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在这一基础上将光伏产业的发展力度进行加强就比较重要。光伏企业要想得到迅速发展,需要注重融资的能力提高,在融资模式层面优化选择。光伏企业的融资模式总体来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个是直接融资,一个则是间接融资模式。

  从光伏企业融资模式中的直接融资模式分析来看,也包含着诸多内容,有风险投资以及项目融资等。例如项目融资的内容,这是对大规模资金项目需求开展的金融活动,在主要的特征上就是项目自身的资金规模比较大,在经济效益的强度层面也比较大。其中也有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和TOT模式等。对于光伏企业的间接融资模式层面,在资金的需求方以及资金原始供应方下所发生的直接交易关系。这其中又包含着民间借贷活动以及政策性融资等。间接融资的特征也比较鲜明,主要表现在借贷的形式相对比较灵活,在期限上比较短。

  从当前我国的光伏企业融资以及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相应问题,一些光伏企业盲目的扩张,从而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危机。我国的光伏产业除了终端环节,在产业链生产环节的大幅投资扩张的现状也比较突出。光伏新能源在近些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各个省份也都制定了相应发展策略,为加强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国性的投产以及开工建设生产线大大超过预期,产能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

  光伏企业融资的工具相对比较单一化,在市场层面也相对比较集中。国家开发银行对光伏发电项目提供的为长期贷款以及短期和流动资金贷款,而光伏产业融资的模式比较单一化,主要还是以贷款为主,这一单向的融资模式对当前光伏企业的发展情况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加上在风险管理层面的不规范以及财务制度建设没有完善等,这就必然会影响光伏企业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的水平提高。

  另外,光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过程中,在政策风险的因素影响下,对光伏企业产业融资也有着诸多不利。这就体现在补贴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由于政策层面支持不稳定,在一些细则上没有完善制定,这就对金融业的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的信心支持有着诸多不利。再有就是光伏电站卖点风险的存在,对光伏企业的产业融资有着诸多不利。

  光伏企业融资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产业结构失调以及资金结构不合理和技术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光企业的融资以及风险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就有着很大负面影响。积极应对以上的问题,才能真正有利于光伏企业的良好发展。

  光伏企I融资模式的优化及风险管理的优化,需要从实际出发,国家开发银行层面的支持就比较关键。在国家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意见后,这就为光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很大方便。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要注重为光伏应用羡慕从利率以及贷款年限上给予优惠支持,可在贷款的年限上进一步延长,在贷款的利率方面能适当的下浮。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融资的业务也要进一步扩大化,构建完善化的光伏发电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推动光伏企业的良好发展。

  加强光伏产业链完整性。光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实施中,要注重内部危机的解决,加强光伏企业的重组转型效率的提高,在产业链的完整度层面加以保障。我国在终端市场的发展方面,空间还比较大,在分布式的光伏电站建设的速度上能进一步加快,光伏发电站的电力并网操作的解决优化目标要尽快实现。政府方面在一些可操作性的细节规范上加以完善,对光伏终端市场积极开启,将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化,这样就可有效降低对国外光伏市场的依赖。

  注重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光伏企业的融资发展水平提高,银行金融机构方面就要注重新融资渠道开启,对有着实力的企业转型发展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作为中间人,向金融机构协调,对光伏企业的贷款融资给出方便,在银行压缩贷款的幅度上有效降低,对光伏企业的资产实施盘点核实,在资产的质量层面能准确性的评估。这样就能有助于融资的顺畅性。在融资的渠道方面,也可通过众筹模式的应用等,在行业写作以及自律管理的工作上规范实施。

  强化风险管理的能力。光伏企业在面临当前的发展时代,要注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的强化自身经营管理整体水平,在各个环节能进行有效优化,并要能结合市场的实际状况在资本结构的调整上加强,从而在成本管理上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面临着供应不足,各国都在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光伏发电指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转化环节少、资源蕴含量取之不尽、能源质量高、建设周期短、发电方式接近零排放等优势。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非常重视“屋顶阳光发电系统”的开发,各国都制订了政策以促进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应用。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技术问题,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成本高,竞争力弱,这不仅需要技术的引进、开发,产业的管理模式,这更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

  美国1978年开始全力推动太阳能的利用,联邦政府对装设太阳能系统的住宅实施补助50%的费用的政策;1980年财政部制定了能源设备减税办法:凡是家庭购置太阳能系统,其购置、装设等费用的40%可减免所得税,最高达4000美元;1986年美国将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减税额度定为15%,1987―1991年为12%,对于1992年之后开始购置其他太阳能系统的家庭,其费用的10%可减免所得税。2005年美国能源部能源研发总投资为7.66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研发投资占了42%,另外,美国还制定了庞大的太阳能发电计划,“百万屋顶计划”打算在1997―2010年安装总容量达4.6亿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决定,对太阳能的补贴将不完全取决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数量,而在于生产的太阳能电量,并且从2007年1月1日起,对低于100千瓦安装规模的太阳能系统予以补贴;对超过100千瓦的太阳能系统的奖励将以电量为基础。美国的光伏产业政策是美国的光伏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研发太阳能技术,1991年为了鼓励民众消太阳能,德国政府出台了为安装太阳能屋顶的住户提供补贴的政策。1999年实施“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预计六年中资助10万户家庭装备太阳能电池设备,通过商业银行向消费者直接提供优惠贷款。2000年德国引入“税收返还”政策,向太阳能产品提供商承诺一价格执行二十年,并将太阳能能源并入公用电力网格,以电力的输出获得政府的回报。2001年,德国提出太阳能补贴政策,通过政策扶持扩大太阳能产业规模,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从而实现高速产业化。2004年德国颁布的《再生能源法》规定,最迟2009年政府对新能源行业的补助将逐渐减少。2010年,德国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光伏发电上网补贴修订案,7月1日后在德境内建造光伏发电系统补贴额减少13%,转换地区补贴额减少8%,其他地区补贴额减少12%。德国补贴政策的下调,让太阳能行业有所停滞,并于2012年3月德国议会通过光伏补贴削减法案,德国的这一削减政策目的是让光伏产业形成独立的技术和市场。虽然开始时德国的光伏产业会有所停滞,甚至有所下降,但是政府如果一直扶持,光伏产业就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日本于1974年公布“阳光计划”,建立了太阳能暖房和家庭热水供应发热示范系统。1997年日本颁布《关于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基本目标》规定了促进太阳能技术发展的原则和方针。日本启动的“新阳光计划”承诺:对于在自宅上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居民,给予安装设备成本50%的补贴,补贴分十年递减。1994年日本对住宅安装太阳能系统(下转142页)(上接45页)给予低息贷款,1997年日本太阳能累积发电总量达9.1万kW,首次成为全球第一。2006年取消补贴政策,日本光伏产业的发展势头被遏制,日本意识到逐渐被甩开的趋势后,2009年重新恢复了补贴政策。2008年的“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目标:争取2022年太阳能电池的采用量增到2005年实际采用量的10倍,到2030年增至40倍,并在三至五年后,将太阳能电池系统的价格降至目前的一半左右,日本建设示范区推广太阳能发电,各家除太阳能发电设施外,也装有一般的输电线,以解决太阳能发电不够用或电力用不完的问题。为了解决太阳能发电成本偏高,日本在提供补助的同时,加大研发,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节约成本,并开发太阳能发电新材料。

  德日等对光伏产业很早就实施补贴减息等扶持政策,但政策略有不同。美国的补贴或减税大多对企业或个人购置、装设太阳能装置,花费的精力和财力较大,且还在加大补贴。德国实施税收返还,并将太阳能并入到公网,政府和企业建立长期契约,逐步递减价格;鼓励厂商发展技术,缩减成本,厂商自主研发太阳能技术,减少成本,增加利。

相关推荐
  • 九华娱乐挂机-注册首页
  • 首页[大摩平台]首页
  • 首页:天九娱乐注册:首页
  • 首页“HR娱乐平台
  • 66顺娱乐平台怎么样
  • 首页@利澳注册@首页
  • 欧皇Login注册登录首页
  • 百威-注册登录中心【首页】
  • 首页,【傲世皇朝注册】/首页
  • 首页(火星注册)首页
  •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