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与流程1、海水淡化是指将含盐量较高的海水转化为适合饮用或工业用途的淡水,这一技术解决了靠近海洋而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1、为了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
4、中间水箱,与所述光伏集热装置连接,用于利用其内部的循环水吸收所述光伏集热装置的热能;
5、海水淡化装置,与所述中间水箱连接,用于利用所述中间水箱吸收的热能将进入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内部的海水加热蒸发,以生成淡水并使生成的淡水储存到所述海水淡化装置中。
6、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海水淡化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系统,包括:
9、利用所述中间水箱吸收的热能将进入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内部的海水加热蒸发,以生成淡水并使生成的淡水储存到所述海水淡化装置中。
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光伏集热装置、中间水箱和海水淡化装置,可以利用中间水箱内部的循环水来吸收光伏产生的热能,并进一步进行海水淡化,而且还能收集光伏产生的电能,从而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集热装置(1)包括均倾斜设置的光伏板(11)和换热管路(12),所述换热管路(12)与所述光伏板(11)的背部贴合,用于吸收所述光伏板(11)产生的热能,所述换热管路(12)通过第一管路(41)与所述中间水箱(3)首尾连接,所述第一管路(41)上设置有第一水泵(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2)通过第二管路(43)与所述中间水箱(3)连接,所述第二管路(43)上设置有第二水泵(44),所述海水淡化装置(2)包括外壳(21)和设置于所述外壳(21)内部的蒸发器(22),所述第二管路(43)穿设于所述蒸发器(22)中,进入所述外壳(21)内部的海水被喷淋至所述蒸发器(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2)为内部具有多条贯穿内外表面的微米孔道的多孔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2)还包括海水管(23)和喷淋器(24),所述海水管(23)的一端插入海面下,另一端与所述喷淋器(24)连接,所述喷淋器(24)设置于所述外壳(21)内部且位于所述多孔介质的上方,所述海水管(23)上设置有第三水泵(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2)还包括与所述海水管(23)连接的储液室(25),所述储液室(25)设置于所述外壳(21)外部,所述储液室(25)用于储存海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2)还包括冷凝管(26),所述冷凝管(26)设置于所述外壳(21)内部,所述蒸发器(22)和所述冷凝管(26)通过隔板(27)隔开,所述冷凝管(26)用于对所述蒸发器(22)产生的蒸汽进行冷凝形成淡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21)内部的挡液板(28),所述挡液板(28)的顶端与所述外壳(21)的顶端固定,底端与所述隔板(27)固定,所述喷淋器(24)设置于所述挡液板(28)和所述外壳(21)形成的第一空间(291)的顶部,所述挡液板(28)用于阻挡所述喷淋器(24)喷淋出的海水离开所述第一空间(291),所述冷凝管(26)设置于所述挡液板(28)和所述外壳(21)形成的第二空间(292)内,蒸发后的海水储存到所述第一空间(291)底部,形成的淡水储存到所述第二空间(292)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26)和所述海水管(23)连接,海水依次经所述冷凝管(26)和所述海水管(23)后进入所述喷淋器(24)。
10.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海水淡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包括:
本发明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用于光伏电站的海水淡化系统包括:光伏集热装置,用于产生电能和热能;中间水箱,与所述光伏集热装置连接,用于利用其内部的循环水吸收所述光伏集热装置的热能;海水淡化装置,与所述中间水箱连接,用于利用所述中间水箱吸收的热能将进入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内部的海水加热蒸发,以生成淡水并使生成的淡水储存到所述海水淡化装置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光伏集热装置、中间水箱和海水淡化装置,可以利用中间水箱内部的循环水来吸收光伏产生的热能,并进一步进行海水淡化,而且还能收集光伏产生的电能,从而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郜瑞莹,王乔,张赢,何汉华,尹新星,罗珊,黄保林,章先涛,陈希屿,杨卧龙,孙衍谦
技术研发人员:郜瑞莹,王乔,张赢,何汉华,尹新星,罗珊,黄保林,章先涛,陈希屿,杨卧龙,孙衍谦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废水处理、污泥脱水 2.造纸固废高值化利用
1.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物的高级氧化去除及转化机制 2.环境计算化学:典型污染物的环境相关物性参数预测及构效关系研究
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1)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免疫活性物质,用于抗氧化保健品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开发。 (2)开展石油烃降解菌的基因组学、转录组以及代谢组和关键酶基因研究,分析其降解石油烃途径。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开展与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相关的微生物分子数据


